中国经济惨公务员却加薪 网炸锅:百姓呢?

近期,中国全面调涨公务员薪资,平均调幅约5%,未向普通百姓发放补贴,引发不满声浪。(彭博资料照)
(北京3日讯)近期,中国网络盛传公务员加薪消息,这一传闻已获得多方管道的证实,多家中媒指出,政府已发布文件通知地方,全面调涨公务员薪资,平均调幅约5%,每月至少增加500元人民币(约308令吉)。然而,由于中国经济不景气,政府却仅为公务员加薪,未向普通百姓发放补贴,这一措施让中国民众炸锅。
综合外媒报道,知情人士消息称,中国决策层试图提振士气、刺激消费,决定为全国公务员大幅加薪,这是多年来首次大规模调薪。知情人士指出,多数公务员的基本工资每月至少上调500元人民币,调薪时间从2024年7月起算并开始进行补发。
知情人士表示,此次加薪涵盖全中国的教师、警察和公务员。同时透过一次性补发工资,北京希望公务员能在元旦和中国新年假期期间增加消费。
中国上一次公开提高公务员薪资是在2015年,当时全国4000万公务员每月平均上调了300元人民币(约185令吉)。
然而,仅提高公务员工资更引发民营公司员工的强烈不满,恐怕导致社会反弹,因为有许多私营企业员工正面临工资下降的困境。
在中国社交媒体上,有网友留言表示:“老百姓更加不会花钱了,外卖都不叫了,天天晚上买打折菜”。
另有网友嘲讽:“老百姓一直等着发钱好过冬,结果等来一堆文件;公务员一直发文件,却突然收到大幅加薪”,还有人质疑“不是很多地方政府都发不出工资了吗?这次加的工资从哪来?”
新闻来源:自由时报
面临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威胁 东盟中国应携手应对/李兴裕
世界瞬息万变。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大国之间的权力斗争,导致地缘经济碎片化,全球经济正沿着地缘政治断层重塑,影响全球关系、经济和金融稳定。
1991年以来的后冷战时代,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兴起、新兴经济力量涌现、传统国家间冲突减少,成为一大特征,并被地缘经济全球化所取代。世界贸易组织于1995年成立,中国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贸。
地缘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界国家间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同时地缘政治因素对经济结果的影响也日益增强。它促进商品、服务、资本和人员的自由流动,从而增强经济相互依存度。
大国之间的地缘政治竞争,将国家经济和安全战略利益置于优先地位。在各大洲,地缘政治竞争正在重塑经济和商业格局,大国之间持续加剧的紧张局势,对各国政府、企业和投资者在复杂世界中的生存构成挑战。
强大趋势重塑世界
世界主要大国之间的冲突正在改变国家和地区间竞争的格局。这些强大的趋势,正通过以下方式塑造世界:
a)全球多边主义面临挑战,多边机制正逐渐区域化,而非全球化。自由贸易协定和其他区域贸易安排日益盛行,进一步表明了区域主义的趋势。
b)经济战正在助长民族主义情绪,保护主义措施可能阻碍跨境经济一体化的努力。
c)科技分化的持续过程——科技被划分或分离成截然不同且基本独立的生态系统,这通常受贸易紧张或国家安全担忧等地缘政治因素驱动。这体现在中美科技竞争中,两国都在构建各自的独立半导体供应链,从而导致科技发展路径出现分化。
人工智能正处于一场“双雄争霸”的竞争中。

多极权力格局
在这个新的地缘经济世界中,规范国际关系和行为的国际公认原则、规则和实践正在被弱化或侵蚀,这体现在信任的下降和不遵守的现象,以及随之而来的向多极化和区域化权力格局的转变。
联合国与世贸组织等国际机构和组织,因未能履行其职责而受到批评,作为应对世界和平与安全、气候变化和贸易冲突等众多相互关联的挑战的理想渠道,它们正面临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危机。旨在维护贸易和投资自由流动的世贸组织,因显得无关紧要而失去了信誉。
在这种形势下,像美国和中国这样的世界强国,无论是在全球影响力扩张还是激烈竞争中,都将不断展现各自独特的愿景,以塑造新的国际秩序。
中美强势 欧盟摇摆
美国和中国都能够塑造自身的未来,而欧盟则显得优柔寡断,在无所作为和强硬表态之间摇摆不定。东南亚的非大国或较小国家被迫在美国和中国之间相互牵制,因为东盟希望在所谓的“不可能三角”中最大限度地实现安全、繁荣和自主。
对东盟而言,对冲是一种务实的政策,既能保留选择,又能降低风险。东盟国家根据自身利益的相对趋同,与不同大国建立了更紧密的伙伴关系。
针对特朗普“解放日”大规模实行的对等关税,东盟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单边关税,因为这违背了东盟所倡导的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精神。
美国的大规模关税重塑全球贸易关系,削弱基于规则的全球化,破坏自由公平的贸易体系,开启经济民族主义的新时代。美国对民族主义和单边主义的推崇加剧贸易紧张局势,冲击全球贸易和国际关系,削弱多边合作,破坏全球经济秩序。
美国长期以来的盟友国家或地区,例如欧盟、日本和加拿大,发现自己与美国存在分歧,正努力应对关税上涨及与美国关系的不确定性。
东盟平衡与中美关系
大多数东南亚国家长期以来一直保持中立立场,不会在中美战略竞争中选边站。在这种不断变化的形势下,东盟国家正谨慎地定位自身,平衡与中美之间的经济关系,并应对其成员国内部日益增长的保护主义倾向。
东盟应谨慎管理其供应链的脆弱性,不仅要加强东盟内部的贸易关系,还要在合作共赢、公平竞争和市场准入的基础上,与中国发展贸易和投资关系。
这种建立在互信互利基础上的中间立场,将促进真诚的关系,因为各方能找到共同点,作出让步,达成双方都满意的结果,确保更广泛的经济合作和区域互联互通,避免不必要的冲突,从而促进贸易繁荣,促进全球增长与繁荣。
应对供需挑战,同时平衡东盟成员国之间以及与中国的利益。美国日益高涨的经济民族主义加速东盟的多元化进程,为深化与中国的经济联系提供另一种选择。
对华关系不断加强
自30多年前建立对话关系以来,中国与东盟关系不断加强,并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一伙伴关系于2021年得到巩固,双方尊重彼此主权,并致力于推动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体制。
中国和东盟目前分别是世界第二大和第五大经济体,人口占全球四分之一。在地缘经济碎片化和保护主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双方坚定致力于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促进合作共赢,这将有助于稳定全球经济和贸易往来。
中国与东盟互为最大贸易伙伴,贸易投资快速增长。东盟与中国的贸易额远超其与美国的贸易额,2023年东盟与中国的贸易额达6069亿美元,超过东盟与美国的3953亿美元。中国自2009年以来一直是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2023年中国已超过美国和欧盟,成为东盟最大的出口市场。2019至2023年期间,东盟内部贸易额年均增长4.7%,2023年达7590亿美元;东盟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长6.1%,2023年达2.766兆美元。
中国可以提供一条至关重要的生命线,平衡即将到来的贸易战风暴。
现有的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CAFTA)为深化经济合作提供了框架。东盟和中国应继续利用RCEP和CPTPP(中国正在申请加入)来促进区域贸易和投资合作。
中国和东盟已就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3.0版达成实质性升级谈判。此次升级旨在解决传统和新兴贸易问题,特别是涉及全球供应链和永续性的问题。
预计到了明年底,东盟货物贸易协定(ATIGA)将升级,这将有助于减少贸易壁垒,促进成员国之间的货物流通。
从南南合作到金砖国家
全球南方国家应积极推动南南合作及与发达经济体的合作,实现贸易伙伴关系多元化,构建互联互通的全球贸易网络。多元化的贸易关系将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并减轻贸易战的影响。“金砖国家+商业伙伴”等倡议为新兴经济体提供了一个贸易和金融合作的平台,保护她们免受关税和各类固打制等有害经济政策的影响。
“金砖国家+”伙伴国有潜力成为重要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力量。该集团已拥有全球约45%的人口,创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35%以上(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并生产全球30%的石油。
中国可以进一步向东盟成员国的出口产品开放其庞大的国内市场,特别是在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等领域。这有助于抵消进入美国市场可能受到的阻碍。
降低非关税壁垒
简化海关手续并降低东盟商品进入中国的非关税壁垒。将进一步促进贸易便利化。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是中国展示贸易和市场开放承诺,并采取务实行动的重要窗口,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开放合作环境。
东盟与中国可探索新的互利合作领域和新兴领域,例如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电动汽车和清洁能源。
监管整体而言,东盟与中国关系良好,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影响力,可以在贸易紧张时期为东盟国家提供生命线,但也存在中国商品涌入东盟市场的潜在风险,这可能会对当地工业造成负面影响。东盟需要在利用中国贸易带来的机遇与降低过度依赖中国贸易的风险之间找到平衡。
在这个新的现实环境中,东盟和中国必须打破地缘政治包围圈,与日本、韩国、全球南方国家等其他伙伴国家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和商业联盟,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系,抗衡破坏公平自由贸易的民族主义、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