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电动汽车热潮汹涌 中国科技巨头狂砸782亿

华为投资研发智能汽车零部件,特别着重于自动驾驶。
(北京11日讯)中国将要对科技巨头在造车领域之雄心构成首个真正考验,从华为到百度的多家庞大科技企业正在向被视为交通运输未来方向的电动和自动驾驶汽车领域投入近190亿美元(约782亿令吉)。
尽管苹果公司早就有计划打造自己的汽车,Alphabet Inc.也拥有自动驾驶业务Waymo,但中国科技巨头行动的规模和速度让他们走在了那一更广泛进程的前沿。

自驾重新定义方式
汽车行业的科技成分日益增加,重心开始离开内燃机,传感器和操作系统使得汽车更像是计算机,并且自动驾驶前景正在重新定义人们使用汽车的方式。
作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是个关键战场。诸如大众汽车和通用汽车等老牌汽车制造商,已然在与市场宠儿蔚来和小鹏这种新星较量。
在过去的三个月里,华为、智能手机巨头小米、百度,甚至还有苹果的台湾制造合作伙伴富士康都已加入战圈,建立合作关系并公布了自己的汽车制造计划。
这一点在上个月的上海车展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该展会已成为展示汽车行业最热门新趋势的全球盛事之一。参观者不惜排队数小时以进入华为和百度的展厅,拍摄传感器系统、高科技仪表板和模型车辆的照片。
尽管引发了如此浓厚的兴趣,但中国的新车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科技巨头还有很多需要证明自己的地方。
“科技公司的押注蕴含一个很大的信仰因素,”咨询公司Alix Partners的董事经理、前福特汽车管理人员史蒂芬戴尔称。“这是一件创建现在并不存在的新事物的事情。这是信仰因素发挥作用的地方。”
关税再交锋/陈金阙
用了一个笨拙的“朝三暮四”处方,特朗普最终硬是让全球贸易盟友乖乖向他缴交10%的关税——除了中国。
“朝三暮四”本出自《庄子》,原指养猴人玩弄花招欺骗猴子,如今被特朗普搬来用在关税上,难道他真把世界各国领导人当猴子耍了?
令人讽刺的是,有些领导人还真甘愿“被耍”,被耍完还得表示愿意多买美国产品,以示忠心。
当然,也不是所有国家都买账,比如新加坡。新加坡表达了强烈不满——它对进口美国产品几乎没有征税,却仍遭美国施压“检讨”,结果反而被将了一军。
就马来西亚而言,原本美国征税24%,而大马进口美国产品只抽5至7%的税,亏可吃大了。但相较于越南、泰国、柬埔寨等其他东盟国家,又显得影响较小。
何况,美国在马来西亚贸易比重越来越大,像大马这类小国,哪敢捋虎须?还是不抗议为妙。结果10%新关税令一出,大马表面上当然拍手叫好,虽然实际上,美国这波操作是明降暗升。
中国不再陪美国玩
至于中国,特朗普在暂缓对其他国家征税时,特意加大对华关税,理由是“中国不听话”。中方的回应是4字:“奉陪到底。”
当美国关税升至145%,暗示只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拨个电话,一切尚可商量。
未料这一次中国完全没有配合剧本,没几天就宣布反击,将美国产品关税调至125%。
在双方两次对峙后,中国表示“不再与美国斗下去”,意即当关税加到100%以上已无经济意义。为了避免沦为笑话,中国决定之后无论美方如何再调高关税,中方将不予理会。
这份文告可谓“软中带硬”:虽不愿傻干下去,但也不再陪美国玩下去。美国至今未有任何实质回应。
所谓关税,其实是进口产品的税率,通常由进口商缴付。若税率低,进口商和出口商或可协商承担;但145%的税实在太高,进口商承担不起,自然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也就是说,进入美国市场的中国商品必然涨价,消费者只能用贵货。否则,美国商人就必须“就地制造”。
“美国制造”算盘打不响
然而,“美国制造”成本可能比中国高出3到5倍,即使加上145%关税,还是比本土制造便宜。
可见特朗普的“美国制造”算盘打不响;就连“打个电话”这招也石沉大海,一下子沦为国际笑柄。
风暴来临前,气压总是低沉。投资者如今小心翼翼,不敢造次。
不同的是,中国这一次已准备好打一场持久战。第一回合交锋,中国率先出招。我们拭目以待,看美国接下来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