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财经

服务业强劲 中国经济8月续反弹

(北京31日讯)中国经济活动8月份继续反弹,一项服务业指数升至2018年初以来最强水平,而制造业活动的扩张步伐略有放缓。

国家统计局周一表示,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从7月份的54.2升至55.2,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从一个月前的51.1降至51。读数高于50表明情况较一个月前改善。

中国经济继续从第一季度的低迷中复苏,政府主导的投资刺激了需求,海外经济体重新开放提振了出口部门。

随着政府放松疫情防控措施,电影院等更多的子行业重新营业,遭受重创的服务行业正在回暖。

交通银行驻上海经济学家刘学智表示,制造业和服务业PMI预计都将在扩张区域企稳,可能速度还会略有加快。

他说,决策者在今年余下时间出台大规模刺激的可能性不大,而且也不该这么做,他们应致力于落实现有政策。

需求缓增

尽管制造业商品的需求出现改善,新订单指数升至52,新出口订单指数升至49.1,但企业仍面临需求匮乏的局面。

“需求恢复慢于生产恢复,对经济回升的迟滞作用开始显现,”帮助编制PMI的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其网站声明中表示。

“仍有超过半数的企业将市场需求不足列为主要困难,”使得他们对进一步扩大生产保持谨慎。

彭博经济学家舒畅指出:“展望未来,我们预计在内需逐渐增长和海外经济体进一步开放的推动下,中国经济的复苏会继续取得进展。不过,要很快恢复到疫情发生前的增长水平会是一个高要求。”

一系列早期指标显示,得益于制造业和股票市场表现强劲,商业信心增强,以及房地产和汽车销售上升,中国8月份的经济增长步伐加快。

小型企业制造业PMI继续下滑,跌至47.7。

反应

 

灼见

解读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魏开星

即将过去的2024年,世界局势纷乱,大国竞争加剧,东欧及中东战争未见停火的迹象;国际经贸层面,自由贸易体系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逆全球化势力有增无减,人为破坏产业链的行为被冠以“维护国家安全”的名头。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虽未卷入任何一场战争,却被西方国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美欧等资本主义国家恨不得以“脱钩断链”对中国加以围堵与扼杀,置中国死地而后快。尤其是,在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前夜,美国担心在人工智能等引领未来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领域被中国赶超,对半导体、高制程芯片等高科技产品出口中国进行百般限制;对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无人机等出口新产品,加征高额关税。

加上,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房地产作为过去经济的支柱性产业,面临产能过剩、优胜劣汰;同时,内需不振与私人投资乏力并存。2024年中国经济正是在此种状况下,艰难前行。将近年底,全年经济的大局已定,今年的经济增长离年初制定的5%增长目标,意料存在不小的差距。

提前因应 超前部署

正是在除旧迎新的前夕,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作重要讲话。会议强调,明年要维持经济稳定成长,维持就业、物价整体稳定,维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促进居民收入成长及经济成长同步。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整合、协同配合。要实施更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项目债券发行使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中共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所以广受外界瞩目,是因为它是中国最高的经济决策。

面对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的单边主义及孤立主义,动不动挥舞“关税大棒”,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如何因应?如何在外部环境日益复杂的情形下,通过提振内需与消费及激发私人投资热情,达至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目标?为此,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将如何配合?凡是种种,都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获得解答。

直面问题 正视困难

首先,会议直面问题,正视困难。这些问题与困难包括: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风险隐患仍然较多。那么,解决问题及克服困难的有利因素在哪?在于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在正视不利与有利条件后,关键要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 

其次,财政政策更加积极、货币政策适度宽松。根据内需不足及接近通缩的状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有别于近年来的财政及货币政策,代表2008年金融海啸之后的又一次政策转向。财政政策宽松意味着中央财政将更多地投入资源,以刺激经济;其中一方面是提高财政赤字率,明年全年有望安排赤字率在4%至4.5%,这意味着赤字规模将达到约5.5万亿元。

由于政府全口径债务总额为85万亿元,政府负债率为67.5%,因此这一提升幅度并不会带来过大的风险。而货币政策宽松有其可能性与必要性。可能性是通缩状况不担心通货膨胀,必要性除了注入更多流动性外,让人民币适当贬值,正是应对特朗普加征关税的需要。

“楼股”齐鸣 繁荣稳定

最后,稳楼市、稳股市。中国房地产供应过剩,楼市飙升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但是,楼市也不能长期低迷,“稳定”是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股市的兴旺更是盘活资金、企业融资、风险投资及财富效应的要件,一潭死水的股市不可能与繁荣经济相匹配!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