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财经

碧桂园债务重组达成共识

(香港10日讯)中国开发商碧桂园控股朝着离岸债重组又迈进一步,该公司向几家主要银行提出新的条款,旨在削减债务并降低负债成本。

根据周四的公告,碧桂园表示已与一个由7家长期合作的知名银行组成的协调委员会达成共识。如果实施,该提议将使碧桂园“大幅去杠杆”,削减至多116亿美元(约522亿令吉)的债务。

碧桂园的提案构成了进一步谈判的框架。该公司已成为中国房地产危机的最大受害者之一,根据未经审计的2023年中期业绩,碧桂园总负债达到1.36兆人民币(约8338亿令吉)。在一年多前美元债违约后,该公司与离岸债券持有人进行了漫长的谈判。

碧桂园本次还提议将债务到期时间延长至多11.5年以及降低融资成本,目标是将加权平均借款成本从重组前的每年约6%降至重组后的每年约2%。

碧桂园的控股股东正在考虑将未偿还本金总额11亿美元的现有股东贷款转换为碧桂园或其附属公司的股票。彭博汇编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碧桂园主席杨惠妍持有该公司近52%的股份。

碧桂园称,协调委员会由共同持有或控制碧桂园三笔银团贷款(未偿还本金总额为36亿美元)未偿还本金额约48%的贷款人组成。

清盘审讯前达协议

碧桂园7月曾预计,主要债权人团体将在9月底之前就债务条款书达成一致。据彭博新闻报道,这个目标并没有实现。到去年12月底,碧桂园还在和主要债权人团体就离岸债务重组计划的经济条款进行谈判。

重组方案能否顺利制定对碧桂园意义重大。如果拿不出可行的债务计划,该公司将面临清盘风险。碧桂园的清盘呈请聆讯定于1月20日举行。

在推迟发布年报后,碧桂园自去年初开始在香港市场停牌。该公司周四表示,股票将继续停牌直至另行通知。

碧桂园定于下周公布推迟发布的2023年全年和2024年上半年业绩。

现金流

碧桂园在周四的公告中表示,截至2023年底,碧桂园有约164亿美元(约737亿令吉)的有息境外债务。预计2024年至2039年的预测期内,可用于海外分配的净现金盈余估计为200亿至250亿人民币(约123亿至153亿令吉)。

碧桂园称,公司在与合共持有或控制碧桂园美元优先票据及港元可换股票据(未偿还本金总额为103亿美元)未偿还本金额约30%的若干持有人合作。

碧桂园曾经是中国销售额最大的开发商,但房地产危机令该公司陷入困境。上个月其合同销售额延续跌势,据彭博计算,碧桂园去年销售同比减少73%。

反应

 

国际财经

停牌9个月后 碧桂园复牌早盘大涨30%

(香港21日讯)碧桂园港交所停牌近十个月后于周二复牌,股价大涨。近期公司发布财报且离岸债务重组稍有进展,并表示已制定计划及措施以缓解流动性压力。

公司周二公告称,已达成港交所有关复牌指引下的要求。港股盘初在0.5港元附近波动,随后涨幅有所扩大,股价一度上涨30%至0.6港元上方,仍在“仙股”之列。

此前公司因无法按规定公布年度业绩,股票于2024年4月2日起在港交所暂停买卖。

公告称集团已制定计划及措施以缓解流动性压力并改善财务状况,包括债务管理和调整销售活动等。例如,与境内债持有人就总额约180亿人民币(约110亿令吉)中的若干部分协商,以寻求延长到期日;就总额超300亿人民币(约183亿令吉)的境内外已发生交叉违约的贷款,与相关金融机构等协商展期或重组或同意不行使交叉违约权。

前景仍未乐观

不过部分分析师对后续走势并不乐观,摩根大通卡尔陈(译音)等分析师在上周发布的研报中称,“即使(碧桂园)股价表现积极,我们认为这可能只是受短线投资者的投机行为所驱动,我们可能在股价走强时卖出股票。”

中国楼市的复苏仍需更多时间。彭博行业研究显示,中国百强房企的拿地规模自2020年达到峰值以来已大幅下降3.4兆人民币(约2.1兆令吉),随着销售持续低迷、融资困难以及重组进程旷日持久,流动性复苏受阻,这一颓势将持续下去。

随着碧桂园在香港的清盘呈请聆讯押后至5月26日,公司获得更多时间以便与债权人就重组计划达成协议,公司此前表示已与主要银行就债务重组提案关键条款达成共识,其预计在2月底前与债权人将达成协议。

上周,碧桂园发布2023年财报显示净亏损达到创纪录的1784亿人民币(约1091亿令吉),随后公司预计2024财年亏损大幅收窄。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