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财经

股票研究行业大不如前 华尔街分析师薪酬跌30%

杰瑞道(Jerry Diao)具备成为一名华尔街成功分析师的所有条件。他有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统计学学位,又在纽约大学读了MBA,还在一家大行做硅谷科技股的股票研究工作。

以往分析师建议动辄影响市场走势,奖金能到六位数,公司季度业绩频频报喜。现如今,杰瑞道沦落到社交媒体上谋生,给出对金融行业的建议。他在YouTube上化名“理查德道”(Richard Toad),最近又化身怪物史莱克,掩饰自己的荒诞不经。

对于六年前开始做卖方研究的杰瑞道而言,现在的生活有些不堪。他不得不搬回老家北加利福尼亚州,虽然有四万多粉丝,但“五位数的收入”只有以前的三分之一。

但自从2022年离开华尔街后,重返这个行业的坎坷让他别无选择。他说,现在的首要目标是成为“内容创作者”。

股票研究员冲击大

他说,“也许有朝一日,我会感谢所有拒绝过自己的公司。”

在这场席卷整个华尔街的巨变中,除了今年37岁的杰瑞道以外,还有许多前分析师被迫另谋出路。

近年来金融行业受裁员冲击最大的莫过于股票研究。监管出台了银行如何收取研究费用的法规,上市公司市场萎缩,以及追踪指数的基金盛行,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挤压了股票研究领域,而这放在十年前难以想象。

人工智能的突飞猛进,更是加速了这一趋势,像摩根大通这样的公司,已经在尝试让AI驱动的聊天机器人做研究分析师,更是加深了对基本面分析价值的怀疑,以及投资者是否愿意为分析研究买单。

与金融危机后的巅峰时期相比,全球大行将股票分析师数量削减了30%以上,降到至少十年来最少。留下来的分析师,需要覆盖的公司是以前的两三倍。薪酬虽然仍远高于金融以外行业的大多数工作,但已经停滞不前。

根据Vali Analytics,初级股票分析师的起薪目前在每年11万至17万美元(约49.5万至76.5万令吉),仅略高于危机前的水平。考虑到通胀因素后,总薪酬实际上减少了近三分之一。

这一影响已经在重塑华尔街,但也对股票市场本身的结构产生了连锁反应,比如对个别公司的估值方式,无论其规模大小。

谁也不会再想薪酬能会回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鼎盛时期水平。当时玛丽·米克和杰克·格鲁布曼这样的明星分析师犹如众星捧月,据报道薪酬能到1500万美元(约6750万令吉)甚至更多,而股票推荐往往是为了其银行部门赢得承销业务。

随着自动化技术日新月异,大盘屡创新高,投资者青睐ETF等成本更低的被动投资策略,也不难理解股票分析师为何会处境艰难。

股票研究业沦为孤儿

这些数字的背后,凸显股票研究行业的急剧滑坡。

根据Vali Analytics的数据,全球前15大银行十年前股票分析师的数量将近4600人,如今减少到3000人左右。幅度最大的是欧洲和亚洲(日本除外)地区。Coalition研究的数据也出现了类似降幅。

除了一两家个例外,人员减少非常普遍,股票研究部门很少能够幸免。业内人士称,花旗和德意志银行这方面的裁员较为显著。两家银行均不予置评。

与此同时,Substantive研究的数据显示,尽管全球研究支出去年上半年小幅上升,但自2018年以来下降了50%。

当时欧盟的金融工具市场指令II(MiFID II)颁布,英国和欧盟的资产管理公司不得不支付研究费用,而不是作为一系列服务中的一部分免费提供。两年前向欧洲基金经理提供研报的美国券商也受到了这一规定的约束。

结果呢?“股票研究沦为四处漂泊的孤儿,”2023年前担任花旗股票策略主管的罗伯特·巴克兰表示。

原来做分析师的那些人,有的在对冲基金找到工作,还有人跳槽到曾经研究的公司从事投资者关系。罗伯特·巴克兰本人现在在一家名为EngineAI的初创公司工作,主要将人工智能程式应用于股票研究等各个领域。

那些还在做老本行的分析师,工作同样朝不保夕。

乔治·奥康纳是位科技股分析师,近几年在伦敦换了几家公司,自从20世纪90年代末做股票分析师以来,目前为六家公司工作过。

他表示,把研究和股票交易拆分开来,表面上是为了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却让大行占据了上风,因为它们覆盖范围更广,收取的费用更低。

人少事繁太散太浅

分析师个人需要关注的公司越来越多,做深入分析的时间就会减少。根据招聘公司Financial Search的资深猎头扎基阿末,银行缩减研究团队的同时,通常希望分析师最多能覆盖20支股票。

买方也感受到压力。Northwestern Mutual财富管理的基金经理马特·斯塔基表示,要么就是研究他感兴趣公司的分析师不够多,要不就是太散太浅,他不得不自己多跑腿才能得到想要的答案。

马特·斯塔基称,“现在获得的信息,与公司有20个分析师研究时不在同一水平”。

彭博汇编数据显示,目前罗素2000指数中,分析师评级数量不足10个的公司,已从十年前的880家增加到约1500家,相当于增加了70%。

另一方面,分析师研究都集中在大公司。如今约97%的标普500指数成份股有10个或更多评级,而2014年这一比例为三分之二。

缺乏研究“孤儿”退市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不受卖方关注的股票往往难以吸引投资者,造成估值失真,降低了市场效率。

一份学术报告根据40年期间的数据,研究了投资者是如何持续高估或低估分析师评级数量较少的公司。另一项研究发现,分析师覆盖减少的公司,投资者认可度显著下降,从而增加了他们的资本成本。

第三份研究显示,覆盖率较低的股票成交量较小,买卖价差较大,成为“孤儿”的公司退市可能性要大得多。

这些公司也更有可能表现不佳。根据Jefferies的中小盘股策略师史蒂文·德桑克蒂斯,自2001年以来,没有分析师关注的小盘股每年落后于有10多位分析师关注的公司近3个百分点。

“对于小公司而言,如果从一开始关注的分析师就较少,每减少一个都会对他们造成更大伤害,”圣克拉拉大学教授李凯文(译音)表示,他也是其中一篇论文的作者之一。

“鉴于从主动投资逐渐撤走,这种下行趋势可能无法避免。现在有了人工智能,人的作用会进一步减少。”

新闻来源:彭博评论

反应

 

要闻

指分不清“长仓”和“长期持有” 张哲敏促魏家祥寻专业金融意见

(怡保15日讯)行动党金宝国会议员张哲敏建议马华总会长拿督斯里魏家祥博士,针对公积金局股票交易风波发表进一步回应之前,先就基本的股票市场交易,获取专业金融意见,以免沦为笑柄。

他指魏家祥的言论愈加荒谬,连长仓(Long Position)与长期持有(Long Term Position)都无法分清。

张哲敏发文告指出,魏家祥昨日再上传了视频,坚称公积金局在大马机场(AIRPORT,5014,主板交通和物流组)股票交易中亏损了5亿令吉,尽管公积金局在早前已否认了在该交易中有任何损失。

“正如我在国会里所说的,公积金局没有卖空大马机场控股股票,而是持有长仓,即购买并持有大马机场股票,希望未来股价进一步上涨,然后通过出售来获利。”

他说,根据丰隆投资银行的独立估值,大马机场控股每股价值介于12令吉61仙和13令吉7171仙令吉的估值,所以公积金局决定以11令吉的价格出价,因为这是一项合理的投资。

他说,公积金局从来没有卖空大马机场的股票,因此,魏家祥说当公积金局以6令吉抛售大马机场股票,后来以11令吉买回时,公积金每股亏损5令吉,这简直是荒谬。

“我在国会做出了一个简单的铅笔比喻。阿里以1令吉买入一支铅笔,然后以2令吉卖出,后来阿里再以5令吉买回同一支铅笔,然后以6令吉卖出,意味阿里赚2令吉。”

他说,但根据魏家祥的说法,阿里以2令吉卖出铅笔,以5令吉买回,亏损了3令吉。这个铅笔比喻连小学生都很容易理解,但魏家祥却不明白。

公司盈利续增长推动股价涨

“魏家祥还犯了另一个天大的错误,他说由于大马机场将下市,11令吉将是其最终股价,魏家祥显然是大错特错,尽管大马机场已下市,但只要公司盈利继续增长,公司的价值就会增长,并推动公司股价进一步上涨。”

张哲敏说,如明讯在2007年私有化时,其市值为390亿令吉,两年后重新上市,估值为400亿令吉。

“我无意公开给魏家祥讲授金融和基本股票交易,但魏家祥荒谬回应应该得到纠正,以免人民感到混淆。”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