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财经

英仕曼:2025应转投中国股市

(伦敦、北京15日综合讯)对于英仕曼集团多策略股票业务主管而言,中国股票是今年最确信的交易之一。他预计股价触底以及中国人工智能创新带来的新升值将推动投资回升。

这家全球最大对冲基金的股票配置负责人爱德华·科尔表示,北京的刺激措施以及投资者对昂贵的美国科技股幻想破灭都为中国股市提供了支持。他表示,自从人工智能初创公司DeepSeek震惊了那些一度低估中国潜力的投资者以来,这种兴趣也在不断加深。

“在我今年的预测中,中国可能是表现最好的市场之一,而实际上我们从美国市场得到的是大量波动性以及没那么高的价格回报,”科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市场情绪如此低落,资本如此集中在美国市场,如果开始看到部分资本流出,那么中国就会出现牛市。”

恒生国企指数周五收于2022年2月以来最高水平。彭博新闻关于马云等知名民营企业家获邀参加中国官方座谈会的报道进一步提振涨势。

科尔认为,DeepSeek表明中国的技术创新与美国不相上下,但“显然不像美国的技术进步那样被资本化”。他表示,许多行业可能都是这种情况,企业不得不进行创新以与西方竞争。

“他们正在用更少的资源做更多的事情,但这一点被资本市场忽视了,”他补充说。

比起A股,海外中国股票从近来的涨势中获益更多。A股的企业更易受国内消费影响,而H股的公司则更侧重于技术板块。

科尔认为,随着当局深化改革力度,这种态势可能会发生变化。他形容去年的刺激措施是中国“不惜一切代价的时刻”。他预计,住房和社保等关键领域将进一步改革。

他补充称“此举将开始释放中国的消费热潮,但未必是高端消费热,可能更有利于支撑大众经济。”

反应

 

国际财经

债市收益太低 中国倒逼资金出海

随着中国国债利率不断创新低、中美利差倒挂一度创纪录的超过300个基点,境内债券投资机构出海寻求高息资产的需求愈发强烈,纷纷通过南向通等渠道投资离岸债券。

彭博根据上清所托管数据剔除玉兰债计算发现,12月南向通渠道资金净流出逾500亿元(约312.5亿令吉),创2022年8月来最大。截至2024年末,南向通存量规模创历史最高,突破5500亿元(约3437.5亿令吉)大关。

去年12月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快速下行,从2%上方一举降至1月初的1.6%一线,部分境内机构甚至面临了资产端与负债端倒挂的挑战。

而中美利差倒挂不断加深下,境外美元债等资产的吸引力进一步提高,资金流出规模明显增加;随着特朗普新政府就位,海外通胀预期仍存,利率或居高难下,在岸资金流出的趋势短线料难扭转。

不得不多元化投资

“境内债券收益太低了,投资者不得不多元化投资,去离岸美元债和点心债市场上买相对高息的资产,预计2025年该趋势还会持续。”

东方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齐晟接受彭博电话采访时表示,去年年底互认基金的火爆、QDII额度紧张等也体现了同一趋势。

除了离岸美元债,点心债2024年也是供求两旺。点心债去年发行量约8300亿元(约5187.5亿令吉),同比增长37%,较两年前翻番。

随着供给增加、市场深度和流动性进一步改善,对希望增厚收益的境内投资者而言,吸引力亦进一步提升。

彭博行业研究首席亚洲外汇和利率策略师史蒂芬邱(译音)称,监管可能在人民币压力大、资本流出太集中的时候适当控制节奏,但考虑境内低利率环境下,金融机构面临投资压力,总体不会太多干预,2025年南向通净流出规模料整体居于高位。

来源:彭博社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