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需求强于预期 高盛:金价今年尾达3300美元

黄金
(纽约27日讯)高盛集团将年底金价预测上调至每盎司3300美元,理由是央行对黄金的需求强于预期,且资金稳健流入黄金ETF。
分析师莉娜·托马斯和丹·斯特鲁文的最新预测表明,高盛对黄金日益看涨;他们上个月才将2025年底的目标价上调至每盎司3100美元。他们在周四的报告中表示,今年官方部门每个月的黄金需求可能平均约70吨,高于先前估计的50吨。
今年迄今为止,黄金价格已上涨15%,延续去年的强劲涨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美联储转向货币宽松。金价本月首度突破了每盎司3000美元的关键心理门槛,特朗普总统在外交政策和贸易方面的破坏性议程给全球经济前景蒙上阴影,投资者寻求避险资产。
高盛分析师表示,3300美元/盎司的新预测反映11月至1月期间购买量的增加——各国央行每月购买约190吨黄金。他们补充道,还有预期认为,中国可能至少在未来三年继续“快速”积累。
托马斯和斯特鲁文写道,自俄罗斯的储备遭到冻结以来,各国央行(尤其是新兴市场的央行)自2022年以来的黄金购买量增加了约四倍。
“我们认为,这是储备管理的结构性转变,短期内不会出现逆转。”
黄金价涨·顾客加码 当铺严防金包银

独家报道:林子强
(吉隆坡26日讯)要以黄金换现金,原来背后有一套繁复流程。
近期黄金价格大涨,不少投资者兴奋不已,但在市区某当铺里,这场金价狂潮却呈现出另一种面貌。记者化身顾客,走入店内,与店主Sunny(化名)展开了一场黄金的现实对话。
尽管金价从每克350涨至500令吉,Sunny指店内客流量并无显著增加:“不是新客多了,而是老顾客回来要求再融资”。原本抵押在350令吉一克的黄金,如今升值了,顾客希望每克再支取多100令吉,这等于是拿同一条金,再借多一次。
不过,他指影响生意的并非金价起落,而是节日周期:“农历新年、开斋节前大家拿了花红,赎回的比较多;节日一过,花红花完假也放完,个个‘年初四的样’前来典当。”
谈起转型,Sunny感叹道,以前名表、古董什么都收,但风险太高,假货也多。如今店里只专注贵金属。
记者以顾客身分带着一片黄金造访,才发现现金背后是一套繁复流程。第一关是雷射扫描,检测含金量。接着是密度测试,采用阿基米德原理,观察金条泡水前后重量变化,这样就能知道里面有无掺水或夹杂物。
最后一关是磁力检测,机器会扫描成分、重量与尺寸,屏幕上甚至有比对模板,几克黄金必须对应几毫米厚度、几公分宽度。若金条放上去填不满,就是有问题。
若金条太大,机器装不下,当铺会征求顾客同意后当场剪开。Sunny直言“不然怎么知道有没有金包银?”。如果不同意就别当了,谁也不想冒这么大的险。



同行竞争请不到人
“若金价大跌,顾客断当,当铺不是亏惨?”
Sunny笑说,其实风险已考虑在内。当铺借出金额一般都低于市价约20%,加上1.5%月保管费,半年质押下来,已有30%的安全边际。一旦断当,黄金会拆封、酸洗再送拍卖,通常以市价拍出。
“拍卖不是常有,大多数顾客都会续当。”
谈到竞争,他指本地当铺业者其实都有公会,其标准作业程序及利率也一样。但真正的对手,是回教典当机构Ar Rahnu:“他们月利率才1%,但程序慢,断当还会纳入信用评级机构(CTOS)。
“相比之下,传统当铺虽然利率稍高,但5分钟内搞定,而且断当也不会留污点,很多人就冲着这个来。
不过,在Sunny看来,典当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既不是金价也非竞争对手,而是“请不到人”。
“一保险柜的贵金属、一抽屉的现钞,要请到信得过又能一星期工作六天、工钱又不能太高的……只有自己人,自己人都请不到,就自己来。”
他指自己“有时间赚钱,没时间花”,每逢要出国几天,只能叫老妈来代班:“这也解释了,为何很多当铺都是家族生意,而且人丁越旺越有优势。”
后记:
融资、保管,两相宜
基于“鸡蛋不放在同一个篮子”的原则,记者曾先后在两家银行开设保险箱,各年租数百令吉。此行之后却发现,当铺的防爆门与银行同级,若贵金属价值不高,抵押半年不过百多令吉,既可保管又能变现,不失为一种另类“保险箱”,而且手上还多了一笔流动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