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二孩政策”实施2年
中国二孩出生比重过半

中国2017年全年出生人口1723万人,其中超过一半是二孩。(档案照)

(北京27日讯)中国2016年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如今有关政策实施已超过两年。

央广网报道,中国2017年全年出生人口1723万人,其中二孩出生比重超过50%。



中国统计局日前公布2017年出生人口数据,指那一年有1723万人出生,出生率为12.43%。这比2016年的1786万、12.95%少一些。

据报道,“二孩政策”实施2年来,中国的出生人口均未超过1800万,低于国家卫计委针对2017年至2021年全国出生人口数的预测。

国家卫计委基层指导司考核处副处长柳清海表示,2017年出生人口有所减少,主因是育龄妇女人数逐年减少,让一孩出生数量随着下降。

“但同一年的二孩数量上升至883万人,比2016年增加162万人;二孩占全部出生人口的比重达到51.2%,比2016年提高了11%。”

此外国家统计局指出,“二孩政策”后的出生人口和出生率,都比政策实施前“十二五”时期的年均1644万人、12.11%还高。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首次负增长 中国人口重质不重量

报道:呙中校

中国人口出现1962年以来首次负增长,去年减少85万人,也同时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步其他东亚的发达经济体之后,更会影响经济发展及地缘政治格局。中国要如何从一个人口大国转化为质量高、创意澎湃的人口大国?这是中国面对的重大挑战。学者呼吁,当前全面开放并鼓励生育刻不容缓,应加大支持生育政策的力度,构建生育支持体系。另外,发展人工智能机器人,也可加强养老护老水平。

2022年一个重大变化悄然改变世界格局,那就是中国人口出现61年来首次的负增长,而且整体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尤其世界历经瘟疫的冲击,使到很多国家的人口统计中也出现异常值,包括美国的人均寿命连续两年下降、日本去年人口减少53万人等,而中国跟这些在战后获得稳定长足发展的国家一样,面对人口结构的调整。也在这个时间窗口,印度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中国要如何从一个人口大国转化为质量高、创意澎湃的人口大国?继续成为世界工厂与世界市场?

人口问题关系到长期经济繁荣发展和社会文明维系,中国的人口负增长和人口老龄化同时交汇,与东亚的两个发达经济体韩国和日本的命运趋同。这个大变局不仅直接妨碍中国经济增长,而且影响到中国人民念兹在兹的民族复兴大业,也影响到全球经济发展和地缘政治局势。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1月17日发布的资料,2022年末全国人口为14.12亿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1万分之六(0.06%),是中国人口自1962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消息公布后,不但在中国引发广泛讨论,就连特斯拉总执行长马斯克于去年10月在推特上发表的评论,“人口崩溃比起全球暖化来说,是对文明未来的巨大威胁”,也被自媒体炒作为是对中国当下人口问题的评论。背后反映的是,有些人担心中国人口减少会影响全球经济。

印度料成第一人口大国

印度人口则在2022年突破14亿,很可能在2023年初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印度原拟在2021年进行人口普查,但因为疫情而推迟。世界银行的资料显示,2020年末印度总人口为13.8亿人,而近年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按这个人口增速增长,印度人口在2023年年末会达到14.26亿人。印度人口每月净增长超过100万人,因此很可能在今年2月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

实际上,2021年公布的第7次人口普查资料就显示出中国已经出现人口危机——出生率很低、老龄人口仅比美国和欧洲低3%至7%。这一年中国的人口净增长只有48万,已经是在负增长的边缘了。

2019年,只有东北三省人口是负增长。2020年上海、重庆、河北、四川的人口跟着负增长,其中四川作为中国劳动力主要输出地,是人力资源大省,2020年人口达到峰值,人口萎缩0.9%,2021年更是下降1.9%。到了2021年,江苏、湖北、湖南、内蒙古、山西、天津6个省市人口增长趋向负值。

计划生育政策降出生率

另一个人口大省山东,2021年自然增长率为0.02%,也就是说几乎没有增长。在20年前的2002年,山东曾制订“2022年实现人口零增长”的战略目标,没想到竟然真的实现了。

为实现这个目标,山东各级政府雷厉风行计划生育政策,从1990年代的“百日无孩”运动,到21世纪初传出强迫堕胎绝育(“冯建梅强制引产事件”)。事件中,自学法律的盲人维权人士陈光诚为计划生育迫害打官司,2005年获评选为《亚洲周刊》“2005年风云人物”,2006年入选美国《时代杂志》时代百大人物,2014年进入北京的美国驻中使馆,同年就去了美国生活,并在2021年入籍美国。

计划生育政策降低中国的出生率,从1971年开展计划生育,中国总和生育率(指平均每对夫妇生育的子女数)很快从1970年的5.8降到1980年的2.24,接近世代更替水平,但到了1980年代北京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后来更与地方政绩挂钩,按四川大学对300多个实证例子统计,计生成绩与其他近100项的国家政策一样,具有“一票否决权”,即如果超生,地方主官不得提拔重用。

人口峰值提早到来

计生部门因为工作重要而成为既得利益集团,不惜弄虚作假来保持计生工作的重要性。21世纪头几年,广东已经出现劳工荒,显示中国“人口红利”即将用尽,计划生育政策必须调整,但是在计生系统的乐观预测下,导致北京决策失误,延误十几年。

因此,人口峰值提早到来,出乎中国官方的意料。2006年,以蒋正华、徐匡迪和宋健任组长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发布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报告》认为,中国人口峰值将在2034年到来,届时总人口达到15亿。同年,联合国报告预测中国人口峰值在2033年到来,总人口为14.6亿。

2012年,以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为首的17名人口学家在《人口形势的变化和人口政策的调整》中预测:如果实行二孩政策,人口峰值将于2045年到来,达到15.35亿。他们认为,全面二孩政策下生育率将超过4.4(出生4700多万);即便实行单独二孩政策,生育率也将达到2.4,即便到2050年还能在1.75以上。

当时,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顾宝昌就在《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这个数字出现的“可能性几乎是零”,并表示人口峰值将会降落在14.01亿,较为接近现实。

另外,国家卫计委和人民大学翟振武教授课题组建议的单独二孩方案:生育率将反弹到1.8以上,累计效应释放后,会波动在1.6至1.7;总人口将在2030年达到峰值14.53亿,到2050年为13.85亿。

在这些预测下,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开放单独家庭的二胎政策,试图提高生育率。然而尴尬的是,二孩政策实施后,2015年中国出生人口不增反降,比上年减少32万。

停止计生建议遭打压

《大国空巢》作者、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博士、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人口社会学家易富贤在2012年给出的建议是,彻底停止计划生育政策。多年来,易富贤一直研究中国人口问题,在2006年就预测,在一孩政策下中国人口将在2017年负增长,因此提出停止计划生育政策。然而易富贤不但不被重视,反而被打压,结果他关于中国人口问题的专著《大国空巢:走入歧途的中国计划生育》只能2007年在香港出版。后来《大国空巢》的内容慢慢被中国官方接纳,该书的第二版于2013年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新增大量内容。

在易富贤看来,卫健委的资料不可信,导致官方、学者对中国人口趋势严重误判。易富贤在国研中心《中国经济报告》2017年第10期指出,使用官方资料推算,中国实际人口只有12.8亿。

不管总人口资料如何,大家普遍感觉是中国人都不愿意生了,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小孩子都变少了,乡村学校不断撤并;统计报告上的人口出生率也是连年滑坡,尤其是2016年以来大幅下滑。

2000年以来中国出生率平稳下降,2014年在二孩政策刺激下略有增长,2016年中国出生人口达1786万,是2000年以来出生人口最高的年份。不过,其中二孩及以上占比超过45%。这一年开始全面放开二孩生育,但没想到的是,2017年出生率不升反降,出生人口下滑,直到2021年跌破100万。这意味着即便全面放开计划生育,年轻人不愿生了。

结婚率仅10年前一半

与出生人口下降相关的是结婚人数在近10年持续下降。中国结婚人数在2014年开始下跌,2020年更是因为疫情原因大幅下跌14.1%,几乎是10年前的一半。

年轻人为什么不愿结婚了?一是生活压力大,都要上班、赚钱养家,没有时间投入到婚姻里;二是受社会风气影响,许多人认为结婚会牵制自由;三是性别平等的概念普及,女性不再为了婚姻而必须牺牲自己的价值观;四是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变化,拥有独立的生活圈子、住房以及旅行就能承诺一定的安全感……

不过,舆论分析认为,年轻人不想结婚主要还是经济压力太大。近10年来中国社会越来越内卷,竞争越来越激烈,其背景就是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为刺激经济,2015年启动“去库存”,大量资金流向房地产市场,各地楼市迎来一轮暴涨。

据“育娲人口”的研究报告,房价快速攀升使中国2004年至2021年房贷收入比从16.2%增至57.4%。教育成本明显攀升,托儿所奇缺、公立幼儿园供给严重不足,1997年至2021年中国公立幼儿园在读人数比例从95%降至52%。

而这也惊动中央政府的神经,去年12月16日,中国教育部发布文件,提出要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到2025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以上。

房价暴涨不但让年轻人买不起房,没有房子自然很难结婚,他们会计算自己收入与房价的比值,心里想着:何时才能出头啊?

经济压力大宁躺平

于是在2016年网上出现了“躺平学”。这个本来是娱乐圈粉丝的自嘲用语,结果很快被广大年轻人接受,表示自己对现实的消极反抗。2021年4月,百度“中国人口吧”用户“好心的旅行家”发布《躺平即正义》帖子,引发共鸣,是部分年轻人的心声。

曾担任恒大经济学家的任泽平就说:“积极的人在内卷,消极的人在躺平。这么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年轻一代却出现躺平的思想苗头,我认为是值得公共政策部门重视和反思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如何做出一些改变?我觉得有几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房价过高。第二个原因,税收制度不健全。”

对于躺平一族来说,啥也不做过完一生也挺好,自然不想结婚。对于积极打拼的内卷一族来说,结婚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买房是第一道门槛。结婚了想生孩子,更不容易。长期计划生育形成的“421”家庭结构(4个老人、一对夫妇、一个孩子),使年轻人养老负担非常沉重,挤压生育意愿。

对于职场中人,特别是女性,要考虑生小孩的失业风险。女性劳动参与率高但就业权益保障不够,导致生育的机会成本高。

女性受婚育歧视

在中国,对家庭生育的社会和法律保障还有待进步,职场上对女性的“婚育歧视”由来已久,尤其在经济下行时。有网民表示:“无论你是否婚育都一样,因为在企业眼里你只要是女的,就是‘婚育嫌疑人’,它没必要对你做无罪推定。此时自证清白说自己不婚不育是一种徒劳,女性应该像拒绝回答自己是否处女一样,不分是否婚育同样反击职场婚育歧视。”

在成都的公司总经理谢仲华在网上说:“还有加班‘996’(九九六),你敢不敢要孩子?有没有时间精力陪孩子?就算有了小孩,减掉车贷房贷还有没有支出养小孩?供小孩教育?所有人都在给孩子报补习班和兴趣班,1年钢琴几万加英语几万,你敢放养孩子吗?现在还能和几十年前一样加一双筷子那样放养吗?孩子长大后,你的30年房贷还没还完,然后又要考虑孩子的彩礼钱和婚房钱,你能承担的起吗?”

住房、教育、医疗费用的高昂,十几年来被认为是压在中国人头上的“三座大山”。在2015年前经济快速增长时,人们赚钱容易,还可以看到希望,但是现在经过疫情3年,人们对未来没有预期,结婚、生育自然减少。中国人口负增长的趋势有机会持续。

据路透社报道,在2022年,百度搜寻引擎上关于“婴儿推车”的搜索量与2018年相比下降了41%,关于“婴儿奶瓶”的搜索量也比2018年减少了三分之一。相比之下,对“养老院”的搜索量则在去年里激增了8倍。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负增长的头号效应,不仅意味着劳动力供应不足,同时也意味着消费能力不够,同时冲击社保、医保,妨碍经济增长。日本就是因为出生率下降,经济长期处于低迷之中。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