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政冷经冷”即将结束?
中日迎第五次经济热潮

中国副总理刘鹤(右)于8月30日会见日本副首相兼财长麻生太郎。麻生到中国出席第七次中日财长对话。(新华社)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和则两利,斗则两伤”,多年来始终是中日有识之士的共识。面临现在的形势,中日政府如何把握改善中日关系的良机,成为焦点。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月初接受《产经新闻》专访,透露他预期将于10月底访问中国。安倍说:“中国总理李克强今年5月访问日本,中日关系已完全回到了正常轨道。”



中日关系改善的积极信号,在中日两国的高层互动也得到充分展现。8月31日上午,第七次中日财长对话在北京举行,中国财政部部长刘昆和日本副首相兼财长麻生太郎共同主持对话。

新华社的报道称,此次对话释放多重积极信号,为中日关系行稳致远以及全球和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正能量”。麻生太郎也将本次对话称为“至今氛围最好的一次”。

同样是在8月31日,中国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在北京会见由干事长二阶俊博率领的日本自民党代表团。王岐山表示,中方愿同日方一道,落实好中日执政党交流机制会议各项共识,为中日关系发展凝聚更多正能量。

据日本海关统计,今年1至3月,中日贸易总额为764亿美元(下同,约3161亿令吉),其中日本对华出口额为340.48亿美元,同比增长14.2%,占日本对外出口总额的18.5%;进口额423.53亿美元,同比增长7.0%,占日本进口总额的22.8%。

步入全新协调时代



日本舆论认为,中日两国或将继1980年、1992年、2001年、2008年之后,迎来“第5次经济热潮”,“政冷经冷”的局面将宣告结束。

《日本经济新闻》中国总局局长高桥哲史近期撰文指出,中日以经济为轴心不断加深联系,如今迎来了步入全新协调时代的良机。

高桥指出当今中日关系依然存在领土、历史认识等难题后呼吁,“尽管如此,如果犹豫不前,两国关系不会取得进展。40年后好不容易再次迎来中国‘协作的良机’,不要眼睁睁地看着机会溜走”。

经贸关系渐改善

今年5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日本时,在《朝日新闻》发表署名文章,提出“让中日和平友好合作事业再起航”,是有现实基础的。

2014年11月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会晤。这次会晤,成为近年来紧张的中日关系实现转圜的开端。

2015年5月23日,习近平会见由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率领的日本3000人访华团。

2017年1月,中国政府首次发表《中国的亚太安全合作政策》白皮书,明确指出“中日关系总体延续2014年底形成的改善势头”。

日本对改善同中国的经贸关系,表现出积极姿态。2017年11月20日至26日,由250人组成的日本高级经济代表团访问中国,同中国各界人士广泛磋商和交流。

通商4.0时代
互为合作伙伴

2017年5月29日,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与日本国家安全保障局长谷内正太郎在第四次中日高级政治会谈中,再次就“互为协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达成共识。

虽然中日之间依然存在以“领土争端”和“历史认识”两大障碍,但进一步改善两国关系,依然值得期待,关键是如何使这一共识落到实处。

就“互不干涉内政”而言,2017年以来,中日双方进行了切实努力。至2017年,中日两国政府外交和防务部门官员共举行了15次中日安全对话,13次中日战略对话,8轮海洋事务高级别磋商。

就“互为合作伙伴”而言,整个世界开始进入跨地区、跨大洋的关税互惠乃至关税互免的“通商4.0时代”。

二战前彼此通过加征关税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来商品冲击,被称作“通商1.0时代”;通过建立《关税和贸易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实现经贸全球化,则为“通商2.0时代”;上世纪90年代后开始兴起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圈,就叫做“通商3.0时代”。

4项巨型自贸协定

“通商4.0时代”有四个最具代表性的巨型自由贸易协定,即《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日本-欧盟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及《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展协定》。

中日之间的贸易关系在加强,日本还多次表示愿响应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中日谍对谍延烧科研界

报道:毛峰

日本当局逮捕了在日华人高级研究员权恒道,怀疑他5年前电邮科研机密数据给中国企业。中国月前在北京逮捕日本药厂顾问西山宽,双方谍对谍延烧。

中日关系在缺失政治军事互信中滑向科研技术领域“谍对谍”。

日本警视厅公安部(国安部)日前以涉嫌违反“不正当竞争防止法”,逮捕供职于日本国立研发机构“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的中国籍高级主任研究员权恒道。

这一罕见的以泄露技术机密为名逮捕在日华人高级研究员之举,迅速成为日本社会焦点,触发日本建立严格对华“安全审查”制度。

此举也被视为日本国安当局对中国国安部门今年3月在北京以涉嫌“间谍罪”,逮捕在华日企高管西山宽的“反制”。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6月19日表示,中方对此高度关注,已通过外交渠道向日方表达严重关切。中日间“谍对谍”是否会延烧扩大升级,令人关注。

6月16日下午,日本警视厅公安部(相当于中国国安部)以涉嫌违反“不正当竞争防止法”,逮捕了在日华人高级主任研究员权恒道。同时搜查其住宅,扣押了有关资料物品。

日本尚无“间谍法”

日本公安当局指控权恒道于2018年4月13日下午,将氟化合物合成的相关研究项目技术数据,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一家中国企业。该企业是一家化学制品生产公司,其日本代理公司位于筑波市,担任代理公司社长的是权恒道的妻子。

由此,权恒道涉嫌恶意利用研究团队的核心职务之便,将自己参与的研究项目的数据泄露给该家中国企业。

权恒道研发团队开发的氟化合物合成技术是用于生成变压器等高绝缘性气体的先进技术,也与防止全球变暖新技术有关,所以构成了泄露商业秘密。

因日本目前尚无“间谍法”,国安当局只能以涉嫌违反“不正当竞争防止法”拘捕了权恒道。

排斥在日华裔优秀科学家

现年59岁的权恒道是中国陕西省渭南市蒲城人,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并获博士学位,曾长期在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任职。

自2002年起,权恒道入职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AIST)”,主要从事氟化合物的相关研究。

高端氟化工是世界氟化工产业未来发展的重点,其中环保型含氟绝缘气体等环保型高端氟化工产品更成为技术竞争的一大热门。

权恒道以其资深出色的研究,成为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氟化合物研究项目的领军人物,担任高级主任研究员。

2006年12月,权恒道受聘担任北京理工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他也是中国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中国中化蓝天集团首席科学家,2012年创建并参与投资成立陕西神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亦是北京宇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和研发团队核心。

5年前“邮件”成借口

其主持研发的“环境友好五元环含氟材料催化合成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荣获2017年中国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在18年中国全国科技大会上获表彰和中国国家最高领导人接见。

这些资料和权恒道所取得的突出科研成果在网上均可公开查阅,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应该不会完全不知情,但为何现在以5年前的“邮件”泄露商业秘密为借口抓捕权恒道?

原因有二:一是在日本新制定并强化经济安保战略下,日本除了针对中国将先进芯片制造所需的23个品类的半导体设备列入出口管制对象外,也试图在其他先进科技研发领域排斥在日华裔优秀科学家。

由此借权恒道毕业大学和受聘担任兼职教授大学均属所谓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关系密切的“国防七校”为名,渲染其研究成果很容易被转用于军事对日构成危险,以其“邮件门”泄露商业秘密涉嫌违法为“突破口”,顺势严格梳理在日华裔科研人员等活动。

反制中国早前逮捕日人

日本经济产业大臣西村康稔称已指示AIST采取防止信息泄露的措施。

日本经济安保大臣高市早苗表示,必须确保对国家研究和开发机构的技术信息进行彻底管理,将加快建立新的“安全审查”制度,将事先审核处理重要信息人员的可靠性,防止技术泄漏。

其次,这也是日本警视厅公安部针对不久前中国逮捕一名日本人采取的“反制行动”。

日方曾要求放人

据悉,今年3月25日,中国国安部门以涉嫌从事间谍活动,在北京秘密逮捕了一名即将离职回国的日本人。

该名50多岁的日本男性西山宽是日本安斯泰来制药集团在华公司的高级顾问,也曾担任“日本中国商会副会长”。

安斯泰来制药集团是日本第二大处方药制药企业,也是日本在华投资最大的制药企业之一,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等地设有分公司。

西山在华被捕激起日本舆论震荡,日府也要求中国释放西山,但中方回应称对其从事间谍活动将依法处理。中日间是否由此会延烧扩大升级“谍对谍”,备受关注。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