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亚洲周刊专版】《八佰》冲破疫情爆红 战争大片逆市奇葩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报道:王夕子

原定去年7月上映的战争片《八佰》,终于在删剪后重新定档上映,成为疫后中国电影市场逆市奇葩。

该片以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淞沪会战为背景,讲述国军800壮士的英勇故事。

盼望着,盼望着,中国电影院重新拉起尘封的卷帘门,撤下半年多前精心布置的宣传海报,缓慢而稳健地重开了。从7月20到8月20日,中国电影院复工已有足足一个月。

一个月中,如《星际穿越》、《哈利波特》等耳熟能详的经典影片渐渐填满各地院线排片的空缺,却依然很难满足观众对于新片,尤其是国产新片的渴望。

8月2日,华谊兄弟电影官方微博宣布,由中国导演管虎执导,原定在一年多前,即2019年7月上映的战争片《八佰》重新定档,于2020年8月21日上映,并在正式上映前一周的8月14日开放影片点映。

历时7年投资4.25亿

苦等一年,删剪13分钟片长,这部投资成本高达7亿人民币(下同,约4.25亿令吉),从立项到上映历经7年之久的商业大作,在争议声中现身于观众眼前,既猝不及防,又姗姗来迟。

《八佰》以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淞沪会战为背景,以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国民革命军第88师下属524团团副谢晋元面对日军猛烈攻击,率400余人镇守上海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以血肉之躯掩护主力部队撤退的英勇事迹为蓝本,讲述“800壮士”面对生死难测的未卜命运,于炮火声中用微小的力量在时代中绽放出以牺牲为名的人性火花。

原定作为2019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电影的《八佰》,在电影节开幕前一天宣布因技术原因取消放映,并更改随后的上映计划,只留下一句“暂别暑期档,新档期择日公布”的通知,便让影迷开始“不知何日再相见”的等待。

是技术问题还是难言之隐,对于《八佰》当年取消上映的原因,各方莫衷一是。但在此之后,《八佰》的前路可谓一片黯淡。

上映6天狂收7.4亿

仅仅一年后,曾经黯然退场的《八佰》却在疫情逐渐平稳的今天,成为杀入中国电影市场的逆市奇葩。仅仅5天点映,影片便斩获2.34亿人民币的票房,而自电影院复工的7月20日算起,其后半个月影院所收获的票房总额也只有3亿多元。

截至8月26日,《八佰》上映6天,共获12.21亿人民币(约7亿4100令吉)票房,在排片占比40%左右的情况下,票房占比达66%。

根据中国多个数据专业分析平台的预测,《八佰》的最终票房应该会达到20亿人民币左右,其中影视数据分析APP“猫眼专业版”给出的预测落点竟然高达30亿。

当然,作为影院复工后中国院线上映的第一部国产商业巨作,作为亚洲首部以顶尖ALEXA IMAX摄影机拍摄全片的《八佰》,在感官层面为观众带来的满足感是难以形容的。它有效地填补观众心中国产商业大片长达半年多的缺口,带来久别重逢的喜悦。

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亮眼的票房成绩是对于投资者最好的回答,也提振整个中国电影市场疫后复苏的信心。但比起数字,更令人略感欣慰的是,曾围绕着《八佰》许久不能消散的满天争议,正随着影片的上映而艰难地消散,隐隐有了拨云见日的希望。

被指扭曲历史

在某互联网社交平台上,有网友发布贴文称,自己作为某私企的职员,已经接到通知,公司将组织员工集体去电影院观看《八佰》,作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之一,使得《八佰》拥有和“主旋律影片”如《湄公河行动》、《战狼》系列一般“崇高”的待遇,这在一年前是不可想像的——彼时的《八佰》,因其“对国民党抗战做了严重违背历史事实的美化”,而在众声喧哗中被冠上“历史虚无主义”的帽子。

直至影片上映后,依然有以“电影《八佰》虚构和扭曲历史”的网络贴文跻身于影视点评网站的高赞行列,重复着对于《八佰》“污衊丑化抗日史实和人民”的论证,所谓“虚构、污衊和丑化”,则大致包括电影对于四行仓库地理位置(例如仓库与当时上海租界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修改、片中对于苏州河对岸租界“观战”人民的刻画过于冷漠,而群众实际上积极参与战役,与史实相违背等等。

更吊诡的论断,则是有网民声称管虎在片中对于当时命令国军驻守四行仓库的88师师长孙元良(即演员秦汉之父)进行美化,甚至整部《八佰》都建基于孙元良出版的回忆录,是“自我粉饰”过的历史。

灵感非来自秦汉之父

与许多观众预想的不同,孙元良其人并未在《八佰》中露面。而可以肯定的是,说《八佰》的灵感来源来自于孙元良的回忆录,也显然是异想天开。

早在1938年春天,即四行仓库一役结束半年多的时候,由香港中南光荣影片公司制作、粤剧演员邝山笑主演的《八百壮士》便已经上映。

不过月余,由当时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监制、中国电影制片厂出品、30年代“左翼影人”阳翰笙执导、袁牧之、陈波儿主演的又一部默片《八百壮士》也现身银幕,作为抗战电影,对于凝聚民心、振奋民族精神起到重要作用。

因此,如果仅以70年代台湾中影公司摄制的“政宣电影”《八百壮士》在先作为证据,便判断与其异曲同工的《八佰》是一部为某一军队或个人“粉饰”的电影,是毫无根据的。

相反,从阳翰笙导演的《八百壮士》,到“中影”云集林青霞、柯俊雄等天皇巨星推出的《八百壮士》,再到如今的《八佰》,巧合之下,反倒在近百年不同的时空片段中,彷彿共同的“主旋律”般,以各自的名义分别奏响。

刻画反侵略无名英雄

《八佰》是一部关于“人”的故事,“人”之复杂多面,又怎样能以“与史实相符不相符”来做单向度的判断?

苏州河北岸是战场,南岸有笙歌,当中林林总总的大小人物,或坚决或怯懦,或惊惧或冷漠,无情袭来的战争机器将人类和人性异化,这些个体面对战争时所产生的多样化反应,也正是人性于不同时刻、不同情境和不同身分之中的种种折射。

怀抱着炸药包跳下仓库的战士陈树生(郑恺饰演)英勇赴死,为了混吃才参军的老兵羊拐(王千源饰演)到死也“没尝过女人的滋味”,看似微不足道的普通人在战争中对自身的国族认同逐渐实现从“无感”到“有感而发”再到“热血沸腾”的转变,于无意识中升华着个体的生命价值。

重要的是“人”不是战争

正如管虎在接受访问时对于“八佰”这一片名的解释:古时军队十人为一“什”,百人为一“佰”,重要的不是战争而是“人”,所以“佰”字中的人字边不可或缺 。

《八佰》在历史细节上与所谓“真实历史”存在的误差,与它对于反抗侵略的种种“无名英雄”的刻画之间,本不应存在什么矛盾。

号称“以纪录片的态度拍摄制作”的《八佰》,本质上并不是一部纪录片——单是片中少年兵小湖北幻想自己的哥哥端午身骑一匹白马,如皮影戏中的长坂坡英雄赵云一般,一人一骑一枪地尽歼敌寇,以“英雄赵子龙”的浪漫意象缝合现实与想象世界间的缝隙,尽显戏剧张力。

如果说一路走高的票房,已经以真金白银证明艰难上映的《八佰》在电影市场中的号召力,那么或许影片主创和《八佰》本身更期待的,是观众观影过后,在人们对于这些为抗击外敌而牺牲的千万英雄,发出的赞颂声中,获得难能可贵的一分理解,和一分认同。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渣男变道德天使的历史讽刺/邱立本

作者:邱立本

特朗普是美国“觉醒文化”的克星,反对吸毒自由化、跨性别自由化、盗劫自由化和非法移民自由化,选举大胜,见证渣男变身美国道德天使,成为历史的讽刺,也是常识逆袭的胜利。

很多人都认为特朗普是一个渣男。他结过3次婚,婚外情无数,风流事迹人尽皆知,偷腥被抓、付掩口费被告上法庭败诉,是不折不扣的道德败坏的家伙。

但恰恰是这样的一位没有道德底线的政客,却成为美国道德底线的维护者,是美国福音派基督徒眼中的道德捍卫者。

颠覆民主党“政治正确”

因为特朗普是美国“觉醒文化”(Woke Culture)的克星,誓要打倒当前在美国引起极大争议的“新4大自由”,要颠覆民主党左翼自由派所推动的“政治正确”,将其标签为“政治不正确”,还以美国社会的本色价值,恢复民众对美国未来的信心。

美国自由派左翼近年所推动的“新四大自由”,包括(1)公帑支援未成年转性手术自由化,(2)吸毒自由化,(3)盗劫“零元购”自由化,(4)非法移民自由化。

这都在美国社会掀起争议,但是拜登政府却放任自流,甚至暗中支持,结果使民间内部矛盾激化,引发反弹。特朗普对此严加谴责,揭开那些戴着“进步自由派”面罩的真面目,获得巨大的支持,席卷了7大摇摆州,在全国获得了7400多万张选票,共和党也囊括了参众两院的多数席位,使他成为自小罗斯福总统以来最有权力的美国总统。

美国民心思变,不满民主党被极端主义绑架,期盼有一位强势的领袖来拨乱反正。支持特朗普的选民,都不会怀疑他的桃色绯闻,却认为这是他在私人领域的隐私,而拜登和贺锦丽对“新4大自由”的问题束手无策,甚或只手遮天,却是美国公共领域的公共利益,必须挽狂澜于既倒。

马斯克为儿变性深痛

马斯克就是“新4大自由”的受害者。他说儿子在青少年时被诱惑接受变性手术,成为跨性别的女性。马斯克对此深痛恶绝,认为儿子就是被“觉醒文化”的病毒“杀死”,形存实亡。吸毒自由化,在于越来越多的州将吸毒“除罪化”,费城的肯辛顿大道上行尸走肉的瘾君子,成为美国的耻辱。加利福尼亚州等地对于不超过1000美元的盗窃和抢劫,视为“轻罪”,司法部门不起诉,导致很多百货公司关门,也成为国际笑话。

至于美墨边境之门打开,过去3年多估计约1000多万非法移民涌入,也成为美国社会的负担,原来大都会中无家可归的露宿者人数更是飙升,变质为城市的毒瘤。

这些都是美国“新沉默大多数”所痛恨的景象,质问为何“美国梦”会成为“美国梦魇”,尽管西方主流媒体如美国有线新闻网(CNN)等选前都曾预测贺锦丽会获胜,但是最后选票的海啸冲垮了误读民意的同温层,使特朗普这一个渣男成为美国的道德天使。这是美国历史的讽刺,也是常识逆袭的胜利。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