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亚洲周刊专版】国安法与港独博弈的玄机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香港社会要打破一种政治迷思,不要认为主张民主与全民普选,就一定会走上分离主义,就一定要主张港独。刚好相反,绝大部分的中国人都希望香港可以走上更民主的道路,但却不能以民主的名义,塞进分裂国土的私货,甚至是与外国勾结。

争取香港的民主,必须要以中国人名义进行,不能高举英美国旗,不能呼吁美军登陆香港来统治。这是香港政治的底线,不能搞“吴三桂式”的卖国求荣,不能搞“揽抄”的玉石俱焚,而是要在中国人的旗帜下,为香港的民主开放的发展而努力,为一国两制的健康发展而奋斗。

9月的立法会选举延期一年,但无论何时举行,都要发挥国安法的作用,让香港拥有新的法源,可以对港独势力予以致命一击,击破港独的罩门,防止分离主义混入议会,拖累香港政府的有效施政,也避免香港再度陷入政治瘫痪的危机。

香港在过去一年间,面对泛民主派与港独势力合谋的挑战,在议会与街头夹击,让香港陷入“不可统治”(Ungovernable)的边缘。

机场被占领,商场被破坏,地铁站被焚烧,公路被堵塞。高举英美国旗的反对派殴打反对他们政见的市民,让香港成为一个“恐怖城市”,在争取民主的名义下,这些暴乱的行为被一些主流媒体与自媒体歌颂为民主斗士,受到西方主流媒体的赞美,被英美政府所肯定。这都是香港政治的危机,也是香港绝大多数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市民的恐惧。

但如今国安法推出,打蛇打七寸,对于那些长期以来大摇大摆地推动港独的政客,都是一面照妖镜,暴露他们在政治上的真面目,就是要在香港推动分离主义,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并且勾结外国势力,企图改变香港一国两制的格局,背后甚至是企图激化内部的矛盾,火中取栗,成为列强颠覆中国的一个支点。

领袖儿女不参与暴乱

当然,很多参与暴乱的年轻一代并没有这方面的认知。他们在一些“意见领袖”的蛊惑下,认为所有的暴力行为都是“公民革命”,都是为了一个更公义的社会,不惜“违法达义”。

在一些所谓青年导师的领导下,很多大学生、中学生,甚至是小学生,都参与街头的暴乱,令人触目惊心。但细心的香港人会发现,恰恰是那些意见领袖和青年导师,他们的儿女都不会参与这些活动,避免“任何的风险”。这都反映这些领袖的伪善,只是鼓吹别人的孩子去冲锋陷阵,攻打警署,但自己的孩子却是“千金之子”,不会冒险犯难,折射这场运动的丑陋的一面。

英允持BNO港人居留
北京反击剥夺选举权

值得关注的是,港独势力与英美当局都有某种默契。英国政府日前宣布对持有英国国民(海外)护照(BNO)的香港人,都准许前往英国并获得五年有限居留权,最快可以在居留6年后申请加入英国国籍,强调这是为了让不满国安法的香港反对派有更多的保障。

但北京对此已经传出反制的措施,对于拥有BNO 护照的香港人,一律剥夺在香港的居留权,并且最重要的,是剥夺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这其实是一个杀手锏,让那些不认同香港的亲英分子失去作为香港公民的权利。这项措施的宣布让活跃在政坛的港独分子等于被废掉武功,失去在香港从事政治活动的权利,而只能是以游客的身分生活在香港。

港法官逾半是“黄丝”

不过一些司法界人士忧虑,香港的法官超过一半是“黄丝”,他们在审理这些政治诉讼案子时,可能会暗中做手脚,让一些港独分子可以过关。 最近一些参与暴乱的黄丝也在法院的审理中被判无罪,或是被轻判,都引起社会哗然。但在司法独立的大帽子下,很多暴乱分子仍然可以逍遥法外。

因而香港必须对司法界内部的一些害群之马,加以整顿,而不能让国家安全的要害问题,由一些“别有贰心”的法官操弄,尤其是一些外国法官,本来就有不同的国家认同,让他们来处理香港的国家认同的争议,毋宁引狼入室,养虎为患。

香港反对派的厉害招数其实就是揽炒,也就是玉石俱焚,不惜将香港的社会秩序捣乱,搞到民不聊生,来迫使香港特区政府妥协让步,同时掌握一些主流媒体,指鹿为马,将暴徒描绘为英雄,企图垄断国际话语权。

但这也被一些眼光锐利的国际媒体看穿,如去年香港艺人马蹄露在旺角街头因为不满有暴徒破坏提款机,挺身指责,但却被一些黄丝勇武之士围殴,血流满脸,过程刚好被澳洲“悉尼第七新闻”(7 NEWS Sydney )的摄影机拍到。但事后一些深黄媒体却剪辑视频,倒果为因指控是马蹄露打人。还好《亚洲周刊》现场直播,还以历史的真面貌。

香港教育局必须彻底改革

(作者:胡恩威)

港府教育体制官僚,处理国民教育不善,推动教科书电子化缓慢,校园设计及设施指引落后,亟待改革。

九七后香港特区政府发明很多教育改革的口号,但是教育政府部门体制的改革完全没有进行。唯一进行过的是把教育署和教育局合并,合并后虽然引入一些“人事”改革,但本质上也是原来的政府官僚结合行政官僚体制。负责教育的官员素质以及升迁方法只有年资,没什么在职培训的指标,非常封闭和落后。

几年前反对国民教育的那个运动正是暴露香港教育体制问题的开始。国民教育本来是一件非常正常和应该做的事情,但是为什么会出现中学生组织起来去反对?最后要撤回呢?这便要具体看清楚香港政府负责教育的部门是如何处理国民教育的,他们首先成立了1100多人的委员会,里面的而且确有一大票博士,但完全没什么具权威性的社会人文科学专家。交出来的谘询文件及最后国民教育的定案,是一本接近千页的百科全书国民教育课程指引。

用“有选择”为理由,把国民教育的选材外判给老师!而这个课程出来以后,教师当然选择最容易教的,当然是中国现时政治体制,因为它比较具体和实质。于是有些人用这个来炒作,说这个是洗脑教育。但是其实你去看国民教育的百科全书式课程,里面基本上有中国易经哲学、历史、什么都包罗万有,所以这个国民教育基本上是没有重心和目标的。

教科书电子化没实行

其实设计一个国民教育课程给中学是非常简单和直接的,目标就是认识中国近代政治社会的体制(改革开放)下的公民角色和责任,第二是建立中国人的文化认同。教两点︰第一是国情。国情是什么?就是中国政治体制的基本知识。第二就是文化,中国文化的基本知识、儒释道、书法水墨、诗词歌赋。简单来说就是中国历史、中国哲学和中国艺术。只要把这些有系统的知识让学生吸收,学生自然会有能力去理解,自然会成为一个正常的公民。如果他们知道过去高铁是如何建成的,如果他们知道过去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公务员制度的改革,他们便会知道目前中国的执政党共产党在中国发展的角色。

另一个例子是教科书,十多年前香港教育局推动教科书电子化,到了今天仍然没有全面实行。很多家庭仍然要负担不少钱去购买一些年年一样但是年年新版的所谓教科书,版面设计完全达不到正常的专业水平,并且经常出版一些重量超重的教科书,导致很多小学生天天背着一个像砖头的背囊回学校。这种不专业的教科书政策为什么香港教育局可以容忍?是谁监督教育局?为什么香港不可以推出电子教科书?然后每一个家庭免费派发,以后香港家庭基本上不需要买任何教科书。只要我们比较韩国、台湾、日本的教科书,便会发现香港教科书的确非常落后。而所谓教科书电子化,基本上是没有目标和时间表。

如果不对教育局进行大规模的改革,从人事编制、政策制定、政策研究、政策执行、负责相关的学校官员进行大幅度的换血,香港教育是没有希望的。而我们看见去年香港中学生那种完全情绪式政治表态,他们对中国的仇恨是建基于什么呢?是不是过去十多年失控的自由行引起?还是香港传媒过分集中报道中国负面新闻?通识教育课程过分集中于时事评论而缺乏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我们亦可以说过去20年所谓爱国教育都是一些形式主义的教育,唱唱国歌、歌颂一下祖国的成就,或者一些旅行团,实质上我们对中国具体发展和香港在中国发展的角色完全没有给香港人知道。香港如何对改革开放20年作出贡献,这个历史应该是国民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校园设计及设施落后

若年轻人了解之后,他们比较知道香港未来的角色,香港可以做一个对中国有建设性的批判者。香港人的影响力建基于我们在中国做一些实际事情,而不是参与所谓的政治表态。政治表态由一小撮人去做没有问题,但当整个社会都沉迷在所谓的政治表态时,便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么香港的教育改革应该如何进行?除了所谓官员upgrade以外,其实整个教育方向也应该更有系统更有方法去做,如何去做?是一个我们必须研究的课题。

除了国民教育和教科书以外,另外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学校校园设计及设施指引。只要我们打开这个七十年代的指引,就会发现录音机的卡式带仍然在表格内,即是说这个表格根本没有与时并进。它是根据七十年代的标准所定,在如今数码化、讲求所谓STEAM学习、创意教育的年代,这个仪器名单基本上是完全不合时宜。另外是学校建筑的设计,只要和最近几年在深圳落成的学校比较,你会发觉香港学校非常落后,仍是所谓班房为本的教学模式。

在冠病疫情以后,我们必须重新思考教育是如何执行的,老师的教学方法应该如何运用新科技进行?传统的人传人教学模式应该怎样优化?而这正是教育局推动改革的责任。这些改革如果不进行,对香港的竞争力必然会产生巨大影响。过去一年反修例事件,中学生那种激情的表现,从正面来说,你可以说他们都非常关心香港,所以我们应该进一步引导他们去思考他们可以具体地为香港、为中国做什么?而不是情绪式去所谓抗争。

港府教育体制不改革,这些所谓什么STEAM教育、创意教育、国民教育,都是不能具体和实在地执行。

胡恩威小档案

香港实验艺术团体“进念二十面体”联合艺术总监/行政总监,香港一带一路城市文化交流会议联合召集人。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中国开放动力vs美国关税封闭

报道:笔峰

美国的封闭和孤立主义、高度自恋、一切都是自我中心,和中国的开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形成强烈对照。在全球化旅程上,美国快速倒退,中国加紧前进,见证一个大时代的开始。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第二任,美国即将回到一百多年前的孤立主义,高筑关税壁垒,打着“美国再次伟大”的旗号向全球征收关税。但中国却成为世界自由贸易最坚定的支持者,扩大开放,对日本和更多西方国家实施单方免签,让更多国际游客看到中国真貌,冲破西方主流媒体只手遮天的阴霾。

特朗普还没正式就任,就已经发出声明,要对中国加征关税10%,也同时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25%的关税。

特朗普的思路就是要推动全球的产业链回到美国,要美国“再工业化”、要重整全球经济秩序,让美国的蓝领工人回复50年前的荣光,要振兴底特律,让美国的“铁锈带”不再生锈,而是要成为浴火重生的汽车之都。

加剧美国通胀

美国进入一个关税帝国时代,颠覆了全球化的基本价值观,也摧毁了自由市场经济机制。它带来的立竿见影效果,就是美国当前的通货膨胀会更加的万马奔腾,尤其民生用品。

最近美国的网购和百货公司都出现抢购现象,主要是消费者的强烈预期心理,忧虑特朗普上台后会百物腾贵,特别是中产阶级和底层的必需品,绝大部分都来自中国,若征高关税,美国市场并没有什么其他的替代品,如当前网商Temu和Shein的几万种商品,都是美国消费者的刚需,最后关税只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特朗普推动再工业化也只是春梦一场,因为美国目前没有足够的人才,没有强大的工程师队伍,而企业文化早就被强势的工会势力所破坏,生产力奇低。

美国制造的汽车普遍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福特、通用等品牌只有在中国生产,仰赖中国市场,才能找到自己的第二春。但离开了中国,要在美国建立全产业链制造有竞争力的汽车,可说是椽木求鱼,不切实际。

即使当前在全球流行的美国特斯拉电动车,也是靠加州政府的大幅补贴,以及在上海的超级工厂支撑,才能够称霸一时。

中国致力兼善天下

但如今加州民主党州长纽瑟姆不满特斯拉总执行长马斯克支持特朗普,并且成为特朗普的亲密顾问,决定要将加州政府提供给特斯拉的巨额津贴取消,也将对美国电动车发展带来冲击。

相对地,中国正在加快开放的步伐,加强与全球供应链连结。苹果总执行长库克最近访问北京,就强调苹果今天的成就全是靠中国,中国对外企在华的投资给予更多的开放,包括金融业的银行、保险公司和各种投资机构,加强中国和国际金融的融合,并且在医疗事业、医院经营,都开放给台港澳和外资企业,让中国的医疗事业更国际化。

事实上,恰恰在美国越来越封闭和独善其身之际,中国却是越来越开放和兼善天下,要扩大和深化供应链,来提升中国变革的动力,借助国际的创意,来焕发中国的创意,进一步提升中国的新质生产力。

美国要扩大小院高墙,搞逆全球化,中国却是要拆走各种藩篱,推动更高水平的全球化。

香港、澳门和大湾区的关系也进一步深化,推动一签多行,大湾区居民可以一次,一年内就可以无限次来香港,每次可以逗留7天。

中国体制内也在酝酿推动更多开放的措施,来激活中国与全球的联系。近几年中国对体制内人员出国或到港澳地区,都有严格限制,每次出境都要层层上报,公务员和国企人员的护照都存在单位内,如今在新的开放大潮下,若能进一步松绑,会见证中国开放新版本的变貌。

激活中国与全球联系

中国也争取美国以外国家的连结,如欧盟对中国电动车的关税壁垒,中国采取了软硬兼施的策略,要对欧盟的农产品征收保证金施压,最终彼此妥协,避免双方撕破脸的双输,而是要争取双赢。由于欧盟正面对特朗普祭出的高关税政策,亟需中国的市场和地缘政治上的支援。

乌战超过一千天,也到了要解决时刻。特朗普已任命老将军凯洛格当特使,扬言要停止美国对乌军援,冻结战线。欧盟内部越来越多的声音,渴望和平,避免战火外溢、警惕爆发三战的危机。中国在这节骨眼是否可以担任调停人,不偏不倚,成为和平的天使,各方企盼。

美国的封闭和孤立主义、高度自恋、一切都自我中心和中国的开放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形成强烈的对照,也是世界史的里程碑。

这是中国发展的新机遇,在全球化旅程上,美国快速倒退,中国加紧前进,见证一个大时代的开始。因而坏事变好事,特朗普的关税战、贸易战和科技战的步步进逼,讽刺地,成为倒逼中国新一波改革开放的推手。

美国在全球的形象逆转,成为自私自大的代名词,失去道德的制高点,无法再以自由开放自诩。中国则以全球命运共同体的倡议者和实践者,发扬人工智能和绿色科技,让全球惊艳。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