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亚洲周刊专版】衰落的香港传媒流行文化/胡恩威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2012年反对国民教育开始出现了香港中学生及年轻人参与政治活动的潮流;直至2019年成为一个高潮,大量中学生和年轻人参与各式各样的群众运动及街头抗争。为什么年轻人会这样积极?当然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反建制运动都有年轻人参与,但是香港的情况非常特别,连中学生也积极参与政治表态抗争。

除了教育政策,我们会问为什么香港年轻人会出现这种情况?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香港流行文化衰落,造成年轻人没有像八九十年代香港流行文化最兴盛的时候,年轻人把精力和想法与流行文化连结,当年的香港流行文化有电视电影漫画与流行音乐,十分多元创意,灵活有想像力。

1997后,港府的传媒和文化政策基本上是把香港的流行文化产业消灭掉。只要看看回归以来一系列的政策,便会知道为什么香港流行文化会衰落。

政府不重视流行文化

流行文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软实力。韩国、日本均有非常有系统和具目标性的流行文化,不单制造经济效益,也为社会和年轻人带来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所以流行文化其实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宗教,它引领年轻人的价值观,启蒙年轻人的想法,日本鼓吹的幸福主义、尊师重道和匠人精神其实也是通过流行文化渗透出来的。

反观香港,政府完全不重视流行文化发展。举个例子,其实香港的电视、电影本来是非常强大的,但香港传媒发牌制度从来没有改革过,仍然是以80年代的模式去进行。最奇怪的是,政府经常委任大律师负责广播事务政策委员会的主席。

为什么大律师可以做这些事情呢?原来所谓电视传媒政策只是负责去处理观众的投诉,而不是积极地去研究香港电视媒体发展应该如何进行!

香港由80年代亚洲最先进传媒的发牌制度,变成如今最落后。在数码化科技出现之后,基本上媒体已经是没有边界,报纸可以是影片,也可以是声音,跨媒体已经是一个数码媒体的本质。但观乎香港的电视发牌制度︰电视、电台仍然停留在不可以跨媒体拥有的怪现象,所以你会看见S报的老板明明是和X电视有关的,但是他们不可以连结起来,为什么全世界只有香港不可以?

现在全世界最具实力的传媒机构都是跨媒体跨界别的,香港过去20年政府政策死板和落后于科技,并不鼓励私人机构投资传媒,于是香港传媒投资者越来越少。流行音乐也好、电影也好、电视剧也好,过去20年基本上是处于一种半死不活没有足够投资的状态。

传媒背后总是需要大企业支持的,但香港的大企业基本上只投资股票和地产及一些比较容易赚钱的项目。传媒这种麻烦企业通常只作公关之用,并没有积极进取地思考传媒如何建立香港的软实力。

反观韩国、日本的企业投资传媒不只是为了赚钱,而是要建立自身的软实力,以及令社会有一个比较稳定多元的发展环境。

戏院改建失大量座位

电影本来是香港的一个强项,本来可以和美国好莱坞影响力看齐的香港电影为什么会走向接近灭亡呢?第一个原因就是“戏院座位”,香港戏院的鼎盛期有12万2000多个座位,回落到现时只有3万多个座位。没有戏院座位如何能够有收入?没有收入如何能有投资者?

港英政府在回归前已经种下消灭戏院的种子,在90年代初把戏院变成零售空间,大量戏院为了短期金钱利益改建成为商场、办公室,香港失去大量戏院座位,失去大量收入,于是很多电影从业员只可以北望神州。

那时候中国大陆影视刚刚改革开放,需要大量香港的影视人才,于是他们都北上发展,也令香港影视业变成了失去传宗接代的机会。

香港特区政府也只是用资助拍摄的方法去支持香港电影,而没有制定一套长远的集资和空间资源政策,制造更多的发展空间。电影发展得好,其他流行文化相关的产业也会变强。但是电影制作人基本上在香港很难进行正常的融资工作,金融管理局并没有一套政策去容许银行支持香港的电影、电视产业,电影电视产业的融资仍然非常落后,靠老板投资。

就算是许鞍华这样的一级导演,她也不可以以个人名义到银行借钱拍电影,但是在美国,史提芬史匹堡可以。

纽约金融市场是美国电影的集资中心,为什么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中心不可以?

这就形成一个奇怪的恶性循环,在香港发展流行文化变得举步维艰。当电视电影衰弱的时候,连带广告也会出现问题,因为它是传媒生态环境的一部分。另外再看一个香港电影为什么衰退的例子︰回归之后,政府在将军澳拿出一块土地做电影影城,但是这个影城最后中标的竟然不是仍在拍电影的嘉禾电影公司,而是十多年没有拍电影的邵氏,嘉禾因此意兴阑珊而结业。

为什么香港政府会这样发牌?为什么政府不提供更多土地建立更多的电影制作中心而只有一个?香港政府不鼓励发展电影传媒产业,结果是香港流行文化对年轻人的影响越来越低。

香港八卦传媒用娱乐手法去处理政治新闻,去制造市场吸引年轻人,利用对社会、对政府的不满,把政治简单化,把政治变成一种私人权力斗争式的典型八卦娱乐。

这个情况当然也是香港政府和建制派一手造成的,因为最终传媒产业、娱乐事业、流行文化都是由他们支持才可以有机会继续发展的。

(作者为香港实验艺术团体“进念二十面体”联合艺术总监/行政总监,从事舞台导演、编剧、多媒体科技艺术、空间建筑设计和文化政治评论;香港一带一路城市文化交流会议联合召集人)

 

ADVERTISEMENT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与中国争夺在柬影响力 日本援建柬埔寨港口

报道:萧伟基

日本积极参与柬埔寨基础设施建设,援建西哈努克港扩充项目,柬埔寨也同时可以减少对中国的过度依赖,双方各取所需。

在日本的支持下,柬埔寨唯一的深水港口西哈努克港(西港)到2030年的吞吐量将扩大近5倍。柬埔寨政府也计划与日本在西港兴建柬日经济特区,以吸引更多日本企业投资。

日本积极参与柬埔寨基础建设表明,日本将与中国竞争在柬的影响力,而柬埔寨也可以分散过度依赖中国的风险。

日本援建的西港扩建工程其中一处码头于9月12日竣工,并由柬埔寨首相洪马内和日本驻柬大使植野笃志共同主持落成典礼。

洪马内表示,建立强大的物流基础设施将有助于国家更稳定,未来更具潜力。

西哈努克港是柬埔寨重要的货物出口基地,占全国海运货柜运输量的70%左右。扩建工程对货柜码头的部分设施进行了升级,并引进了移动式起重机。

日提供23亿贷款

西港现在每年可处理相当于100万个20英尺标准箱,随着三期码头扩建工程全面启动,到了2030年,运能预计将增至263万个标准箱,相当于2023年水准的近五倍。

日本驻柬大使植野笃志在典礼上表示,西哈努克港一直是日本与柬埔寨合作的中心。

自1999年以来,日本政府已经为西港提供了超过5.6亿美元(下同,约23.1亿令吉)的贷款,包括去年宣布透过官方开发援助项目提供4.3亿美元的资金,供柬开发深水港口,以容纳6万吨的大型货柜船,该项目将于2026年完工。下一个阶段,货柜装卸区将扩大到总共9个地点。

完工后,货船可以直达柬埔寨港口,无需在新加坡、越南、泰国等港口停靠,可以将货物从柬埔寨直接运往美国。

直接与世界连结门户

长期以来,受限于地理环境,柬埔寨的大部分商品透过泰国和越南出口。

西哈努克自治港运营商董事长兼执行长卢金春表示,西港将成为柬埔寨经济直接与世界连结的门户。

如果柬埔寨能够直接从西港出口更多的货物,那么它将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安全的风险。

柬埔寨的制造业过于依赖利用廉价劳动力的纺织业,因此,西港的大部分出口产品为服装和鞋类,政府的目标是将这些货物转化为高附加值的汽车和电子设备。

在这方面,日本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日本企业在西港也占有很高的比例,例如五十铃汽车公司的卡车在日本三井E&S制造的大型港口起重机周围移动;Exeo集团建立了港口运营信息处理系统。

柬埔寨与日本也计划在毗邻港口的地区开发柬日经济特区,以吸引日本企业投资。

尽管特区还没成立,但该区已经有不少日企入驻,包括日本大型零售商永旺集团设立了物流中心,不仅处理金边永旺购物中心的库存,还处理新加坡和泰国的跨境电子商务库存;日本造纸商王子控股公司也在该处设有工厂;丰田汽车公司也于5月在金边开设汽车组装厂,产品除了供应柬埔寨市场,也计划能够出口。

崛起成区域物流枢纽

洪马内指出,西哈努克港不仅是一个港口,还将成为一个区域物流枢纽。

为了吸引更多投资,柬埔寨需要发展连接金边和其他工业区的交通网络。

在基建方面,柬埔寨向来非常依赖中国的援助,例如连接西港与金边的高速公路和不久前动工的德崇扶南运河,都是由中国兴建。

日本曾经是柬埔寨最大的援助来源国,但近年已被中国取代。不过,柬埔寨高官表示,除了中国之外,未来的经济增长也需要日本和西方国家的投资。

在中国影响力庞大的环境下,日本和柬埔寨关系将如何?金边皇家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林伟才(Chhay Lim)在新加坡尤索夫伊萨研究所发表文章指出,多数外国观察只是从中国“附庸国”的角度来看柬埔寨,但是柬埔寨只是一个在中美竞争中寻求机动自由的小国,这就需要日本等第三方来实现互利共赢,只要日本继续表现出善意并向金边保证其在柬埔寨的存在,东京就应该在金边多元化策略中发挥关键作用。

东京大学国际关系教授川岛真则在新加坡的《思想中国》网站撰文表示,日本与柬埔寨的关系在过去几十年来不断发展,但日本在安全、经济等领域向柬提供资源和援助方面距离美国和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