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全球大抗疫】比SARS难缠 
港大:冠病到夏天也不会消失

港大公卫教授预言,疫情不会在夏天消失。(非新闻事件示意图/达志影像)

(香港15日讯)2019冠状病毒疫情持续在全球延烧,日前WHO(世界卫生组织)才总算承认现在疫情已在全球大流行。香港大学公卫学院的教授潘烈文及Ben Cowling分别指出2个原因,认为这次的疫情比SARS更难控制,而且就算到夏天也不会消失。

根据港媒《香港01》报道,潘文烈指出,冠病比2003年的SARS更难控制,因为SARS病毒在病发后10日具有最强传染力,但当时大多数患者已入院治疗,而冠病患者在首发数天,体内的病毒量跟传染力就已达高峰,且部分患者病征不明显,持续在社区内自由活动,更容易传播病毒。



之前外传冠病或许有望跟SARS一样在夏天结束疫情,但Ben Cowling则认为,疫情或许会在夏天减退,但不会消失,仍会有外地输入个案。SARS当年会在夏天消失不仅仅是单靠季节的变化,而是众人努力的结果。

面对疫情,各界都在想尽办法研发疫苗、寻找治疗方法,但潘文烈表示,新药瑞德西韦仍处于小规模测试,而疫苗也非一朝一夕能做到,需要经过长时间研究和临床测试才能投入生产。

新闻来源:中时电子报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加盟港大 史托达尔力挺张翔光速效率/黄杰

报道:黄杰

2016年化学诺奖得主史托达尔(Fraser Stoddart)今年9月获张翔校长聘请加盟港大,他认为当前的港大争议是“茶杯里的风波”,指出张翔的改革树大招风,警惕不要陷入内耗。他以自己的例子指出,全球延揽顶尖人才都“只有很短的窗口期”,本来新加坡国立大学也找他,但张翔以“光速”在港大建成实验室让他过来上任,港大行政系统本来要7个签名,但张翔精简至两个签名就办好。

香港大学校长张翔积极为港大网罗在源头创新、基础科学领域拥有带领与经营科研团队能力的人才,而最成功的例子就是今年9月刚加盟港大化学系的2016年化学诺奖得主史托达尔(Fraser Stoddart)。对于近日张翔所经历的风波,史托达尔表态支持张翔,坦言争议是“茶杯里的风波”,以偏概全,各方应聚焦于港大发展蓝图上。

致函校委会警惕内耗僵局

稍前,史托达尔已去信港大校委会,称张翔的改革显出将港大跻身全球顶尖大学的决心,强调“改变可能会带来不安,但事实证明要追求卓越,改变是必要的”,改革者往往树大招风,面对枪打出头鸟,警惕港大不要陷入内耗僵局。

史托达尔的学术成就远超出学术象牙塔,已延伸至新发明与应用的领域,因此他对于大学研究要如何捕捉产业的发明周期的先机,有深刻的看法:“任何组织要招揽到最顶尖人才,也只有一个很短的窗口期……如果你要跟足规矩然后办全球招聘,很大概率那些你想要的人就已经另谋高就了。时间就是关键。”

按照同一道理,史托达尔对于过分遵守既有程序也有批判,对于张翔事件,他指:“我的经验是如果只按章办事,你不会做成任何事。”史托达尔向记者说,本来一些正常学术行政,却要求科学家重复签名,不同地方、不同程序,而在港大,张翔把7个签名的程序简化为只需两个签名,这让他十分满意,“这样科学家才能专心做事”。

与张翔结缘于加州大学

史托达尔与张翔早年在洛杉矶加州大学认识。来港大前,新加坡国立大学亦曾向史托达尔招手,但是在张翔带领的港大仅用3个月便“光速”在大学建成实验室,这成功打动了史托达尔,他说:“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都至少需要12个月才能建成。”

当记者参观史托达尔的实验室时,已经有10多个研究生在工作,多数来自中国,其中很多研究都有可见的突破应用潜能。史托达尔对学生的研究暸如指掌,亦十分重视他们的题目,向记者逐一介绍。

然而,当记者问及史托达尔毅然离开美国学界的原因之时,他并没过多着墨于离开美国所放弃的一切,包括他在西北大学的研究中心,以及他亲手训练出来约300个科学家。反而,他开始谈起了童年成长经历,以及农民背景出身如何影响他观看学界中复杂的人与事。

史托达尔成长于在苏格兰城郊区的一个佃农农场,他的家庭与另外两个家庭共同在农场上生活、替农场主打工。农场上没有现代设施,食物、衣物和燃料都必须从外面送进来,一直到史托达尔18岁的时候才有电力供应。对此,史托达尔形容:“在这样的一个社区之中,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是很紧密的,我们要合作才能继续维持生活,而各人有不同的优点,但都要合作发挥,这种风气和习惯对我日后进学界有深刻的影响。”

史托达尔形容,当他以年轻科学家的身份进入到英国大学的体制时,认为当中充满了官僚成份、阶级主义,很多人都较为自我,有自己的想法,他本人亦在大学遭受过匿名攻击,在几乎没有支持下被英国大学的“官僚体系”折腾了很长时间。这让佃农社群出身的史托达尔感到不太习惯,而他亦开始发展自己的学术道路。

早开始与中国科学家合作

史托达尔称,相对于他在英国的其他同事,他很早年就已经非常注重国际科研合作,而近年越来越多的优秀中国学生加入顶尖科研的领域,让史托达尔从10多年前就已经有与中国科学家合作的经验。他形容,当其他科学家还都不注重中国科学家时,他已经和他们相处得非常愉快,他称中国的科学家做事非常集中,总是能带出很好的科研氛围。

相对于中国科学家专心的品质,史托达尔指出,西方大学的最新发展,包括不断扩张的大学官僚、过分的“政治正确”以及各种行政上不必要的干预和制度设计,这些都是让他决定离开西方的原因,而港大对他来说,就是另一片新的天空。

对于日后在港大的工作方向,史托达尔认同张翔多元化、国际化的策略,他指张翔正非常积极招揽顶尖国际人才,亦认同张翔要将港大打造成顶尖大学的方向。但是,他同时也明白到在改变的路上充满阻力:“(对于张翔的事,)我大概能理解,我想他的愿望就是带来改变。然而,我想他正面对的,就是我以往面对的同一种反对势力。”

中美冲突下的香港大学

然而,虽然张翔的风波也是世界各地大学体制所面对的同类型问题,但是史托达尔还是看到香港、香港大学比较特殊的一面,那就是在日益恶化的中美合作关系之下,其实像史托达尔这个级别的学者,并不会满足了“二择其一”:因为他既不能放弃在美国的学术生态体系下继续发表和累积研究,但是又不想阻断与中国科学家的交流,而同时满足两者的香港大学,就成为了史托达尔继续献身于科研探索的“不二之选”。

史托达尔笑称:“我尝试获得两个世界各自最好的一面。” 

发明分子机械打开新天地

最小型的机械可以有多小?2016年诺奖得主史托达尔在研究化学期间,发现有一些分子(molecule)的操作原理有机会可以成为更大的“分子机械”(molecular machine)的部件。史托达尔在1991年参与创造的轮烷(Rotaxane),成功开发一类由一个环状分子套在一个哑铃状的线型分子上“组装”而形成的超分子体系,而在分子的世界,轮烷可以像汽车的车轴那样操作。

现在,化学家还在积极找出其他能够被组装成为更大的“分子机械”的部件,试图造出分子层级的机械,让我们能掌握分子世界的运作,就如工程师用机械的原理创造了我们的世界一样。而史托达尔累积多年对物理学、化学基础原理的研究将会成为至关重要的思想资源。在未来,分子机械可被应用于发明新材料、感应器以及储能系统,而港大亦已开始进推这一方面的研究。

校园政治拨乱反正

港大的爱国传统源远流长,坚持民族自强、民族尊严和公平正义,但却在近年变质为港独思潮基地。张翔上任港大校长后经历严峻考验,对外须面对社会动荡,对内则受到学生的挑战,其本人更一度受到黑暴的威胁与包围,但在他治下港大校园政治被拨乱反正,坚持港大爱国传统,让港大重新回到学术与科研的正轨,而非成为被不同政治力量利用的动乱输出基地。

1970年代港大学生活跃于社会运动,如中文运动、金禧事件、捉葛柏反贪污等。1975年英女王到访港大,港大学生会发起杯葛行动,以示反对殖民统治。

1980年代港大学生会在英国殖民地者未肯公开承认将放弃对香港的主治权时,甘冒被港英政府打压的风险,率先发表《香港前途宣言》,坚持香港主权属于中国。八零年代英国首相戴卓尔夫人访北京谈判回归,传出要北京承认鸦片战争的《南京条约》,要北京用“主权换取治权”,途经香港时,香港大学生前往机场示威,举起标语“侵华条约不容肯定”。港大学生会也曾于八九民运期间派人到北京声援。

1998年丹麦雕塑家高志活的“国殇之柱”六四事件纪念雕塑被置于香港大学。

2014年港大港独思想抬头,学生会偕香港专上学生联会投身占中行动,港大学生会文字媒体《学苑》出版港独思想书籍《香港民族论》,曾参与2019年7月占领立法会事件、现正被香港警方国安处通缉的梁继平是编辑之一。

2019年7月3日张翔以校长身份发表声明,谴责示威者占领立法会,对暴力事件感痛心,表示破坏性的行动应予谴责。

2019年7月12日近300人聚集于校长寓所,要求张翔出来对话。张翔邀请到来的学生进入寓所对话但遭拒绝,反要求他步出寓所对话,最后他答允要求和双方在校长寓所外对话。黑暴风波期间港大校园充斥批评与指骂张翔的大字报。

2021年4月港大学生会被《人民日报》点名抹黑一国两制、破坏宪制秩序。同月,港大教务长宣布停止为港大学生会代收会费、不再向学生会提供财务管理服务等。

2021年7月港大学生会以30票赞成通过动议,“感激”七一刺警案自戕身亡的梁健辉。同月学生会长郭永皓召开记者会宣布无意鼓励任何非法行为,意识到事件的严重性,对此深感抱歉,表示撤回议案,干事会亦立即辞职。同月,港大校方强烈谴责港大学生会评议会公然美化暴力,损害整体港大社群的声誉和利益,不再承认学生会作为独立注册社团在校内的角色。

2021年12月港大拆除丹麦雕塑家高志活的“国殇之柱”六四事件纪念雕塑。

史托达尔小档案

Fraser Stoddart 1942年生于苏格兰爱丁堡,童年住在离市中心近40公里的埃奇劳(Edgelaw)农场一个由3个家庭组成的社区中,他们也是农场的佃农。

1966年从爱丁堡大学获化学博士,后来在加、英、美等地的大学、实验室工作,他在帝国化学工业(ICI)研究期间首次接触到分子机械(molecular machine)的原理,成为他日后获诺奖关键。

1997年到洛杉矶加州大学任化学教授,2002年起担任加州分子系统研究院(CNSI)的主任,2008年在美国西北大学化学系创立Mechanostereochemistry Group,2010年成为西北大学的集成系统化学中心的主任。

史托达尔多年来活跃于前沿化学研究,其研究有巨大产业潜力,包括分子机械、超级材料、分子纳米技术有打开全新科技领域的能力。史托达尔对分子机械的研究让他在2016年获化学诺奖(共3人得奖,各占三分之一)。

2019年,史托达尔凭其发明产品成立“Noble Panacea”护肤品牌,与多家知名化妆公司合作。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