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一小时穿梭珠三角
粤港澳大湾区全球第一

将于今年完工的粤港澳大桥,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一部分。

中国粤港澳大湾区即将横空出世,并将成为成全球第一湾区。

微信公众号“长安剑”日前撰文称,正在兴建中的粤港澳大桥将于今年完工。它将是世上最长的6线行车沉管隧道、跨海距离最长的桥隧组合公路。



届时,珠江西岸的澳门、珠海到香港的时间将会缩短为1个小时,真正形成环珠三角一小时经济带。

粤港澳大桥的修建,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珠江东西发展不均衡问题,将进一步推动珠江西岸城市圈更好的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中国提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可说是一盘战略大棋。改革开放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成为支撑中国经济的核心区域之一。

形成了以港澳为国际窗口,以广深为区域中心的城市经济圈。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接近2万美元(约8万8300令吉),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在天时、地利、人和都已具备下,粤港澳大湾圈当前的发展方向瞄准国际一流水水平,对飙世界顶级湾区,打造都市圈界超级巨无霸。



“长安剑”称,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逆全球化潮流和保护主义抬头,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以“一带一路”战略行动推动全球化进程。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承担着国家“一带一路”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意图。

以全球化包容性增长为新的站位,倡导国家全球化治理新模式,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一带一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支点”。

粤港澳大湾区目前已经形成以香港、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立体式交通网络,可承担区域性乃至华南地区的航空运输需求。

大湾区充分发挥粤港澳地区航运优势,充分发挥地区内陆航运与国际航运承接作用,将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覆盖到整个华南地区。

大湾区将同时境内通过京九、京广等诸多铁路,形成以广州为中心,联通全国的高速铁路网络。

未来,这里将是“一带一路”的心脏地带,随着陆路、航运、航空交通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将充满活力的经济之血输送到全球各地。

广东、香港和澳门正在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并将成为成全球第一湾区。图为香港人流似海的中环区。

多层次空间布局打造创新国际都市圈

“长安剑”说,粤港澳大湾区正悄然进军世界级大湾区,同时打造新型国际化都市圈。

“粤港澳大湾区应该发挥市场程度高、资源配置能力强的优势,创新‘自下而上’多层级城市群空间治理新模式,打造国际化都市圈。”

“参考国际化都市圈发展轨迹,以及都市圈空间层次发展规律,未来粤港澳大湾区上应形成具有层次性,同时兼具协同发展能力的创新型城市布局。”

“深港、广佛和珠澳构成3个大湾区发展内核,作为珠三角的核心引擎,发挥原本已有的经济、教育、产业优势。”

“顺应腹地拓展和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围绕3个环珠江城市带继续拓展,融合发展构建更大范围的新型都市区,进一步与邻近湖南、广西、福建等省份的合作,以华南地区作为战略纵深支撑。”

“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将由国内的经济发展引擎、国内人才聚集地、科技与金融穿心地、中国都市圈,逐步发展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引擎、汇聚全球人才的聚集地、全球创新创业的活力区、国际型大湾区。”

强力回击质疑者大湾区撑一国两制

“长安剑”指出,“少数别有用心者”一直鼓吹香港经济衰退,质疑一国两制的根本国策。

“这些人的用心险恶,也站不住脚。而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就是对这些别有用心言论的强力回击。”

“长安剑”称,香港、澳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繁荣稳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大湾区的发展。

“搞好广深9市与港澳地区的协同发展,各自发挥自身优势,相互支撑,才能实现大湾区的真正腾飞。”

须解决区域协同机制

“与国际一流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在国际化水平、产业结构、城市功能和人居环境质量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其核心问题是区域协同机制不健全。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不同法律制度和行政体系。作为‘一国两制’下的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创新的区域治理新模式,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保持粤港澳长期繁荣。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可依托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地位,充分发挥广深的社会创新能力。广深9市可作为香港产业发展的战略纵深支持,弥补香港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不足。”

反应

 

国际

粤港澳大湾区海上新地标 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车

(香港12日讯)历时四年、斥资人民币130亿元兴建的黄茅海跨海通道11日正式通车,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海上新地标。

黄茅海跨海通道全长约31公里,是继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后,大湾区第叁座国家级基建项目,未来广东珠海至江门车程将大幅缩短至半小时,香港至江门也仅需1个半小时。

大公报报道,黄茅海跨海通道全长31公里,其中跨海段长14公里,全球排名第八,在粤港澳大湾区仅次于港珠澳大桥和深中通道。

该通道建设创下多个“首次”与“之最”,其中针对该通道地处珠江口西侧台风多发海域,在世界范围内首次开展全桥涡振风洞试验。

主桥的钢箱樑外侧设置了风嘴,中央上设水平的隔涡板,在连接箱下方设置了竖向的稳定板,在抗大风、抗台风的同时还能减小在中低风速下涡振的风险。

黄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主任朱超说,试验结果优于世界最严的涡振评价指标,还可以抵抗17级的台风。

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还首次建立了以北斗系统为主的跨海桥樑工程北斗连续运行参考站,满足施工全天候实时动态定位需求,实现了毫米级的长距离海中塔柱自动化变形监测,推动了单北斗设备及软件在跨海桥樑工程中的应用。

报道指出,随着黄茅海跨海通道开通,港珠澳通道向西“拉直”,将澳门、香港至江门台山广海湾的行车里程缩短了18公里,形成了“香港——澳门——珠海——江门——粤西”大通道,打通湾区核心区域向西辐射的强劲动脉。江门今后可直接把珠海高栏港作为家门口物流枢纽,加速融入与珠澳深港产业协作,实现区域能级跃升。

黄茅海跨海通道11日正式开通试运营、免过桥费。

新闻来源:世界新闻网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