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不吃早餐易得胆结石
专家曝:水煮餐也是凶手

不吃早餐容易使储存在胆囊的胆汁无法正常排空。(pixabay)

(台北29日讯)不吃早餐会容易罹患胆结石,这是真的吗?许多年轻人习惯晚起,直接跳过早餐不吃,除了血糖容易过低外,对于肠胃的伤害也不容小觑!营养师蔡正亮指出,除了没吃早餐外,只要是经常性空腹、採取低热量减肥者,也都容易造成胆结石发生率增加。

蔡正亮进一步解释,胆汁成分有90%是水分,剩下10%是胆酸、胆固醇、磷脂质、碳酸盐类及矿物质如钙、镁组成。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可制造400-800c.c的胆汁,胆囊一次可储存约50-60 c.c的胆汁,透过三餐进食,胆汁会规律的被储存、释放、再储存、释放。



许多年轻族群或上班族,由于工作繁忙,三餐时常有一餐没一餐,甚至为了维持身材,也会习惯经常性空腹节食,但因肠道缺乏食物消化,储存在胆囊的胆汁无法正常排空,造成水份减少,胆汁不断浓缩,加上成分中的胆固醇过度饱和,并与其他的碳酸盐类或矿物质产生结晶,就可能增加结石的形成风险。

水煮餐减肥、空腹,也都会增加胆结石风险。

除此之外,也有民众为了减重,刻意吃得很清淡,很多食物都要去油,只吃水煮或清烫。然而蔡正亮指出,饮食中摄取适量脂肪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国外就有研究曾发现,长期吃低热量的脂肪饮食(脂肪佔只每日总热量的10%以下),会造成脂溶性的维他命A、D、E、K吸收不足外,也可能使胆汁排空频率下降,增加胆结石的风险。

营养师提到,造成胆结石的因素很多,多与个人体质与环境因素有关,且好发于女性、40岁以上、怀孕、肥胖者、使用性荷尔蒙药物以及高血脂症者(也就是高胆固醇及高三酸甘油酯)。另外,短时间内的快速减重,三餐不正常,使体内的代谢产生紊乱,让胆汁成分比例产生不平衡,也都是胆固醇结石的高风险族群,须格外注意!

新闻来源:ETtoday新闻云



反应

 

言论

大马必要的多元交融/南洋社论

马来西亚早餐文化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丰富多样的大马式早餐,包括椰浆饭、印度煎饼、炒粿条,还有烘面包和拉茶,都是广受各族喜爱和共享的食物,突显了多元文化和谐交融的特色。

还有成功申遗的妇女传统服饰“卡峇雅”、泰国的汤头“冬荫功”、韩国的“制酱文化”及中国的“春节文化”,此种衣著美食的人文荟萃,同样能让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在马来西亚随处都能体验到。

各种厨具精确分工

这就是我们必要的“多元”,这些美食荟萃及文化的多样性,都来自各式厨艺的厨师用各种各式的厨具、食材、调味料和烹饪方法做出来的。

小到家里厨房用到的碗碟盘子羹匙,剁肉切菜用的砧板,烧饭煮菜的炉灶,都有个别精确的分工,且紧密连结一起,才能给每个家庭端出一日三餐。

各式各样的用具,盛满了家的温暖,滋养家人,沾染烟火,却沉淀着岁月,升腾着温度,给马来西亚全民弥散家的味道,和叙述着家的故事。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多元的反面,是单一,而单一却是低效的。

就像耕地,农业科学更大力推动多样化种植,以帮助恢复土壤的健康,实现收成倍增。

多样化种植互利避害

多样化种植是生态农耕的原则,像轮作法、间作法,把多种特性不同的农作种在一起,就能让它们像朋友一般互利避害,帮助彼此好好生长。

种植多品种的农作,来应对不同的情境的灾害,是农民求生存的变通之道,有序地轮替种植不同的农作物,可以预防虫害和改善土质,多种多样,还能帮助促成进化。

我们的社会组织和政府体制,也要有团队的多样化,借助优势互补,各尽其能的合作模式,认知的多样性,才能激发创新,打破僵局,及增加团队的成功率。

虽然同质化可能带来某种安全感,但却阻碍合作;但只专注于单一族裔权益,只会是近亲繁殖的政治畸胎。

只有无疆域的党团组织或社会才会变得越来越开放,越来越有弹性,越有温度,越多样化;而多样性才能加速进化,扩大世界的边界,建立彼此的信任。这样的学习型社群和多元社会,才能帮你找到新的奶酪和制造奶酪的新方法。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