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中国人大或延下月底开会

(北京17日讯)中国政府据报有意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大),推迟到4月底或5月初召开。

外媒引述两名参与筹备两会的人士的消息报道,若北京政权真的在4月底或5月初召开两会,显示中共高层认为2019冠状病毒疫情所带来的影响开始缓解,“一切都已重回正轨”。



人大和政协“两会”期间,通常有5000名代表将齐聚北京人民大会堂。

重新召开两会将成为一个重要迹象,表明国家领导层认为情况正在恢复正常。

但消息人士也透露,4月底或5月初开会“并非北京政权的最终定案”,而出席人大的人数可能有所缩减,因为从外省进入北京的人员,都要先接受两个星期的隔离观察,“现时有待高层下达指令,因为冠病疫情仍在全球传播”。

外媒就此向中国国务院及全国人大常委会查证,惟至今未获回复。



反应

 

国际财经

经济转型荆棘丛生 对中国两会五点观察

彭博专栏

从刚刚结束的两会中,可以看出在习近平收紧权力的同时,中国希望避免经济增长放缓,实现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的经济转型。以下是对两会期间确立中国未来一年经济和政治方向的梳理。

1. 经济下行有底线

中国总理李强宣布,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目标定在5%左右,和去年水平一致,鉴于这是过去十年里当局第二次没有调降经济目标,可能说明北京希望看到经济稳定。

对于许多经济学家而言,今年的官方GDP目标在他们预期区间的顶部,这是因为中国经济还面临着许多逆风,包括楼市长期下滑,消费者和民营企业信心疲软,以及通货紧缩持续。

2. 转型充满风险

过去,中国经济增长很大一部分依赖于公寓楼、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以及低技术含量制造工厂的推动。但这些投资带来的回报正在下降,美国的制裁限制中国采购高科技产品的能力,习近平认为国家迫切需要改变这种模式。他推动投资先进制造业,加强职业培训,提高知识密集型服务部门的就业,人大会议上多次提到新质生产力这个口号。

经济转型或许可能奏效,但在中国放弃对房地产等旧行业的依赖后,新的产业可能还不能马上弥补需求缺口。

习近平在全国人大会议间隙对官员们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但是地方政府部门对于如何平衡新旧产业缺乏上层的明确指示。

3. 特别债券刺激财政

今年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杠杆是额外政府支出。北京方面宣布今年计划发行规模1兆人民币(约6518万令吉)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这是26年来当局第四次发行此类国债。

中国还计划连续几年发行类似债券,但李强的报告中没有提到2024年之后的目标。瑞银集团称,这是中国自2020年以来最大的财政刺激计划。

与此同时,货币政策将主要确保银行有充足流动性来购买这些债券,为额外的政府支出提供资金。政策制定者还希望确保银行放贷给政府青睐的行业,例如制造业和绿色能源。

4. 靠供给侧拉动的效果令市场失望

虽然债券发行规模可能相当大,但中国政府计划中的刺激措施并没有达到许多华尔街经济学家的期望。他们认为持续的通缩压力需要政府直接向家庭派发资金或增加公共福利支出。这些举措将加速零售销售,并推动物价再次上涨,或许能起到提振市场的作用。

但北京方面没有宣布任何此类计划,而且只准备小幅增加福利支出。大部分新增资金可能会用于投资工业园区和高铁等项目。

5. 习近平进一步巩固权力

今年全国人大会议最大的意外可能是取消了闭幕后总理李强的记者会,总理记者会是中国几十年来的惯例,每年人大会议闭幕总理都会直接接受中外媒体的提问,外界可以从中窥见这个中国二把手的个人风格。

如果没有特别情况,本届人大任期内剩余年份都不会举行总理记者会,这个决定说明习近平正在限制其他官员在媒体中树立形象的能力,也凸显出总理职能的弱化。曾几何时,总理是可以制定关键经济决策的,但现在却只能执行由习近平领导的政治局常委所制定的决策。

权力集中化固然能够加速决策过程,但也会导致施政方针上的“一刀切”,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体量庞大,结构多元化的国家可能并非好事。而且难以纠错或政策可能发生急转向,这些都会损害外界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