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为中国国宝奔走
海外华人助流失文物回归

图为《丝路山水地图》局部。 (中新社)

(北京16日讯)近年来,不少海外华人收藏家出于安全和情感等因素考虑,纷纷将自己毕生所藏捐赠给中国国内博物馆,这成为文物“回流”的重要渠道。

除了个人捐赠之外,也有许多华人利用自身便利条件,在流失文物的追讨中积极斡旋,助力文物回归。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些年发布的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在全世界47个国家、200多家博物馆的藏品中,有164万余件中国文物,这不包括私人收藏;另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因战争、不正当贸易等原因,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海外,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达100余万件。

这些流失文物不仅是璀璨文明的象征,一定程度上也是中国历经“创伤”的见证。长期以来,以华侨华人为主体的“海外军团”通过多种方式为国宝奔走,促文物回归。

许荣茂捐《丝路山水图》

今年11月30日,香港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许荣茂向北京故宫博物院捐赠《丝路山水图》;这幅明代长卷于上世纪30年代流失海外,由许荣茂出资2000万美元(约8160万令吉)购得后无偿捐赠。

许荣茂在捐赠仪式上说:“当我知道故宫为筹措资金所苦时,就觉得有责任有义务让这幅画回归故里。”



2014年,比利时华人吴培耗资百万将珍藏的1000件瓷器运回中国,在江苏如皋创办“明清外销瓷展览馆”。在吴培看来,从事收藏不仅是兴趣使然,更是出于自己“文物回流”的心愿。

2015年,福建三明市阳春村被盗的章公祖师肉身佛像现身匈牙利某项展览中,随即引爆舆论,当地村民踏上文物跨国追索之路;匈牙利华人李震是相关追讨事宜的海外联络人。

在助力文物回归过程中,华侨还采取“集体战术”。由华人发起成立的收藏家协会、文物保护促进会等广募资金,多渠道助力“宝物”重返华夏大地。

2004年至今,由旅美华人招思虹组建的“金山之路”读者团队,已先后让5000余件文物重新回归中国。“我们团队的宗旨是‘尽一份力,发一份光’,当好守责的‘匹夫’。”

反应

 

国际

挖掘30万文物 延误38年 希腊第二大城市地铁开通

(雅典1日讯)希腊第二大城市、北部的塞萨洛尼基的地铁系统上星期六开通,配备无人驾驶列车,拥有13个车站。

据美联社报道,第一批用于勘探挖掘的拨款是1976年预算的一部分,1986年才初步动工,距今38年。

多年的法庭纠纷导致合同被取消、房地产纠纷以及在重要考古发现附近建立车站的争论,导致该项目延误。第一批列车于2019年抵达。延误导致该项目的成本超过30亿欧元(约141亿令吉)。

进入市中心埃莱夫塞里奥斯韦尼泽洛斯车站的乘客可以参观考古学家挖掘出的30万多件文物中的一些。在地下深处,人们发现了这座城市最繁忙的6世纪街道的遗迹。考古学家说,这是一条繁忙的大道,有许多商店。

许多人反对并大声抗议为了完成隧道挖掘和建设车站而临时拆除许多发现物。附近车站外的防护玻璃下还陈列着文物。

官员预计每天将有25万4000名乘客使用该系统,该城市的乘客量将超过30万,包括郊区的话,将超过100 万。

该线路东延线计划于2025年开通,新增5个车站。西延线计划于2025年开通。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