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习近平二十大人事前哨战 胡春华丁薛祥陈敏尔最受看好

(北京9日讯)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正在北京召开,未来人事变化是明年秋天中共二十大的观察重点。有分析指出,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可能铺排自己的“接班人制度”。

外界普遍认为,习近平势将打破传统,迈入第三任期,暂无交棒可能。因此,中共领导层中,年龄上可望迈入二十一大的人员更受关注。

以“七上八下”推估

若以“七上八下”(67岁续任、68岁退任)的惯例推估,目前的中共政治局委员中,在2022年第二十届全国代表大会(二十大)时未满68岁者,有现任中央办公厅主任丁薛祥、广东省委书记李希、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新疆自治区书记陈全国、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中央宣传部长黄坤明及北京市委书记蔡奇。

从上述人员年龄结构来看,58岁的胡春华、59岁的丁薛祥及61岁的陈敏尔最具中共二十一大“入场资格”,因此备受关注。

另外,六中全会前夕,各地省级党委换届展开,除北京等4个直辖市书记暂未调整,广东、四川、青海、宁夏、河北、新疆及内蒙古一把手也未换人,其余省份均已完成党政主官调整。

外界预期,这些新任地方诸侯当中,势必有人可望递补因届龄退休而释出的政治局委员名额。

香港《明报》近期就引述北京消息人士表示,现任湖北省委书记、习家军成员应勇将北上任职,料将接任中央政法委员会书记,跻身政治局委员。

而在这一轮的地方诸侯人事调动中又可看出,1960年后出生的人员开始进入中共省部级领导阶层,其中更不乏频繁调动、快速晋升者。

例如现年59岁的山西省委书记林武与60岁的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近年职务调动频密,成为当前唯二“非中央委员、非中央候补委员、非中纪委委员”的“三非”地方省委书记。相对过往中共梯队接班途径,显得相当罕见。

地方一把手调动
习家军占据主流

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寇健文近期接受中央社访问时分析,从这些地方大员的调动来看,可以发现中共虽仍遵循省部级干部升迁的年龄限制,也未见越级晋升者,“但(升迁)时程缩短了”。

他认为,这显示习近平并不信任过往地方出身的梯队接班人员,因此在十九大过后,延长原有干部晋升时间,并频繁调动、空降年轻人员,借此安排二十大的地方人事布局,“这是为了干部结构的重新打造”,依循指标则是“政治站位”。因此地方诸侯人选仍以“之江新军”、“闽江新军”等旧部为主。

寇健文指出,中共省部级干部的历练时间一般至少约4年,这类新晋升的人员在二十大时不会获更进一步的晋升;若要在二十一大跻身中央,则至少要是1960年中后期出生的人员,才有机会进一步晋升。

对于新一轮的地方大员中,“之江新军”、“闽江新军”上升势头有所减缓,寇健文则表示,习近平旧部在过去几年已陆续获提拔,因此未来与习近平有直接关联的地方干部势必会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可能是这些旧部自己延伸出的关系网络。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中共六中全会 开启习近平新时代

报道:李师孟

六中全会的《历史决议》是中共史上第三份历史决议,奠定了习近平的历史地位,提升到与毛、邓并列的地位,强调三份历史决议一脉相承,但没有处理胡耀邦、赵紫阳等敏感历史问题,比起过去缺乏理论勇气。

11月11日,为期4天的中共中央十九届六中全会闭幕。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每届中央委员会的三中全会和六中全会往往都有重要意义:三中全会解决重大方针路线问题,比如改革开放后历次重要体制改革决议都在三中全会上制订,而六中全会则在下一届的党代会召开前一年召开,解决权力格局和意识形态的重大问题。

1938年的六届六中全会,彻底击垮“第二次王明路线”,标志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本土派,取得了对以王明为代表的“国际派”的权力和路线斗争的决定性胜利,巩固了遵义会议以后确立的毛泽东的领袖地位。

影响中国权力格局

1981年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华国锋被解除中共中央主席的职务,由胡耀邦接替,这标志着毛泽东去世后的过渡时期正式结束,邓小平时代全面开启。2016年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习近平是党中央的领导“核心”,这是自从2002年江泽民卸任后,首次确认党的“核心”领袖,标志着前改革时代落下帷幕,具有鲜明特色的习近平新时代正式开启。

本次六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是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三份历史决议,就像毛泽东和邓小平主持制订的前两个决议一样,新的决议将长期影响中国的治国走向及权力格局。

六中全会闭幕后,中共中央即召开新闻发布会,负责意识形态几位最重要的高级官员:中宣部常务副部长王晓晖、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江金权、党史研究院院长曲青山等悉数出席,这是中共历史上唯一一次在中央全会闭幕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

《历史决议》具至高意识形态权威

在中国共产党的话语体系中,《历史决议》是一个具有至高意识形态权威的文献形式,它的作用在于重新阐释历史,确定新的是非准则,塑造权力和理论的合法性,而在这过程中,获得历史决议的制定权,也就意味着获取了安排未来的权力。

中共过去通过的两份历史决议,分别确立了毛泽东和邓小平的政治地位,也实质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

1945年8月,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通过名为《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第一份历史决议(这份决议实际上是1944年—1945年的漫长马拉松式会议六届七中全会制订的,然后由七届一中全会正式通过)。

毛泽东思想写进党章

这份历史决议是延安整风的产物,由毛泽东亲自主持制订,参加者有任弼时、王稼祥、彭真和康生等。它的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批判了大革命以来陈独秀、李立三、瞿秋白和王明、博古等历次“错误路线”,二是详细阐述了毛泽东的“正确路线主张”。它基本解决了中共长期以来面对革命道路的思想混乱问题,第一次达到了全党的思想统一。

中共在通过第一份历史决议的同时,还通过了刘少奇所做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正式把“毛泽东思想”写进党章,构成了毛泽东权力和思想意识权威的基础。

次份决议否定文革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中共通过了第二份历史决议,即《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份决议的起草由邓小平和胡耀邦主持,参与起草人员有胡乔木、于光远、吴江、廖盖隆、龚育之、郑必坚、郑惠等20多位资深理论家。整个过程九易其稿,先后经过了一年多广泛讨论,范围最广的是众所周知的“四千人大讨论”。

在决议起草过程中,邓小平17次约谈负责起草档,陈云也十余次发表意见,这个历史决议基本是邓、陈意志产物。第二份决议彻底否定了“文革”,论证了改革开放的合法性,分析了毛泽东的是非功过,奠定了邓小平时代的意识形态基础。

习近平主持起草

新决议有别过往

今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年初北京接近权力核心的社交圈就传言将制订第三份历史决议,这个消息在下半年被证实。

第三个历史决议由习近平亲自主持起草,王沪宁、赵乐际担任副组长,起草工作于3月份开始,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3次会议、中央政治局召开两次会议审议草稿,在这过程中还征集退休领导人和民主党派人士的意见,一共做出547处修改。

这次历史决议的核心内容是“两个确立”,即“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并将之称为“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正式、严肃地确定了习近平地位,以及习近平思想的指导地位。

虽然在最近中国官方宣传口径中,不断强调中共前后3份历史决议具有一脉相承的延续性,但是新历史决议,无论从内容体例上,还是思想观点上,跟过去的历史决议以及官方的意识形态体系,都发生了诸多变化。

淡化处理左倾错误

第一,前两份历史决议不仅记述成绩,也重视反思错误,总结教训,而新历史决议对中共过去的错误以及事业挫折,都明显选择淡化处理或回避,基本可以视为是一个正面的成绩功劳簿。

尤其是新决议对1957年以来的“左”倾错误,以及毛泽东的功过是非,都尽可能淡化处理。新历史决议对中共历史进行了4个阶段的分别论述,中共八大以后20多年的错误仅有一段两百余字的着墨,显然比例不足。

但本次决议没有维持近两年将文革定性为“曲折探索”的说法,重新把它形容为“内乱”和“灾难”,可见无论是民间、党内高层对重新评价“文革”都很抵触。最近3、4年,中共官方文献对“文革”评价的波动性是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

弱化邓小平历史地位

第二,弱化邓小平时代的历史地位。在过往的官方意识形态构建中,邓小平是与毛泽东同等重要的历史人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时代,都可以归结为邓小平时代,江泽民、胡锦涛只不过是邓小平改革思想的执行人。但是在新历史决议中,邓小平已经被弱化为与江泽民、胡锦涛同等重要的一个阶段性领导人,“邓小平时代”仅特指1978年至1989年邓小平执政的时代。

邓小平地位的被弱化背后有复杂的原因,近些年,中共更加高调纪念陈云、胡耀邦及华国锋等人的诞辰,其实也是淡化邓小平作为“第二代领导核心”地位的一个体现。

第三,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历史资料的发掘,以及历史当事人的逝去,重新评价重大事件、重要人物,时机已经比较成熟。比如与习仲勋关系密切的“高饶反党联盟”这本来是子虚乌有,比如“林彪反革命集团”中黄永胜、吴法宪等在“九一三事件”中的角色问题,华国锋功过,更敏感者如胡、赵历史地位问题,但是在新历史决议中对这些问题都选择回避,比以往缺少了理论勇气和魄力。

核心内容是拔高习近平

本次历史决议全文共有3万6000余字,基本与第二份历史决议篇幅相似。其中,第一二部分对毛泽东时期的论述占近5600字,第三部分对邓江胡时期论述占4100字,而第四部分“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篇幅达1万9000多字。

另据统计,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作为人名,共在决议中出现30次,其中毛泽东11次,邓小平3次、江泽民和胡锦涛各一次,而习近平为14次。因此,评价总结习近平、习近平新时代思想地位是本次历史决议的最核心内容。

新历史决议指出,习近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并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预示未来执政方向

在中共党史上,只有毛泽东思想(中共七大)和邓小平理论(中共十五大)获得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殊荣,这表明习近平已经获得与毛泽东、邓小平同等重要政治权威。

决议分别从党内的领导、从严治党、经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政治建设、依法治国、国防、外交等13个领域阐述了习近平在新时代的治国思想,并在阐述中隐含批评了过去的一些弊政。决议虽然是对十八大以来治国思路的概括总结,但是其中很多提法仍然值得关注,预示着未来的执政方向。

第一,把强化党领导放在重中之重,决议指出其核心要件有二,一是把服从党中央的领导视为最高原则;二是提出要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落实党的领导,尤其提出要在企事业单位、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确保党在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作用,把国家权力边界的进一步延伸。

第二,重申坚持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加强金融监管,强化市场监管和反垄断规制,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保护劳动者和中小市场主体的权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主张。1978年以来中共一直坚持偏向于资本和效率的自由主义经济路线,最近一年的新经济政策表明,中共正在转向一种节制资本、强化管控的偏左经济路线。

加强宣扬民族主义

第三,一方面提出发展全过程民主、依法治国,推进以生存权、发展为首要内容的人权事业,一方面再提警惕和防范“宪政”、多党轮流执政、“三权鼎立”等政治思潮。这表明未来中国的政治改革仍将是细节技术方面,更注重权力使用的效率以及公平性,但是不会做根本的政治体制改革。

第四,在意识形态章节和国防军事章节后,又专门开辟一个章节论述国家安全问题,这说明中共越来越注重内部的、非政治、军事领域的挑战,未来对社会的控制力仍然会继续加强。

第五,除了强调用马克思主义重塑国民意识形态外,还宣导中国精神、中国价值,试图用民族传统文化塑造人民的文化自信,最近中央开始寻求立法保护传统文化、保护中医药都是强烈信号,民族主义在未来中国的思想意识形态体系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加强。

第六,以极其严重的语气重申“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说明中国虽然近两年所面对的国际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但是中共从执政安邦的需求上,仍然离不开对外开放,中国与外部脱勾的可能性较低。

建党百年晋新时代

新历史决议表明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业已形成:它既继承了以往改革开放的基本成果,又注重讲求公平、均衡、稳定、权力有效性、社会控制力;它既承认一些市场经济、法治、民主等基本价值取向,又具有强烈的新权威主义色彩。

这是中国共产党应对国际国内挑战,所进行的发展模式的一个重大转换,正像新历史决议对1921年以来中国百年历史划分的那样,中国正在进入一个与过去30多年迥然不同的新时代。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