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分析:不影响台大校长资格
监察院通过弹劾管中闵

管中闵被监察院通过弹劾。

(台北15日讯)台湾监察院今天上午以7比4票通过弹劾现任台大校长管中闵。监察院下午3时30分举行记者会对外说明。

据联合新闻网报道,依据媒体目前报道的资讯,管中闵被弹劾事由,是因在台湾发展委员会主委任内,替杂志不具名撰写专栏赚取稿费,因此即使移送公务员惩戒委员会,也是对“管主委”惩处。



但台发会主委是政务官,只有申诫与撤职两项处分,但后者极少用到。因此一般而言,对政务官的弹劾,象征意义大于实质。

管中闵去年当选台大校长,是在被弹劾行为发生之后,彼此之间没有延续性,因此应该不受影响。

监察院对管中闵案的调查共有3起,先前两起已经结案,分別对教育部、台大提出纠正。

如今最后才结案的案件,是由监委王幼玲与蔡崇义展开调查,当初立案时的事由,是要调查公职人员在中国兼职的状况。

不过,最后认定管中闵应受弹劾的原因,并非在中国兼职,而是替台湾媒体撰写不具名专栏,赚取稿费。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杨渡为时代见证 拒绝遗忘记忆

报道:童清峰

作家杨渡与管中闵合作撰写《大学的脊梁》,以报道文学手法记下“卡管事件”,描述一个国家权力如何迫害一个人,以及这个人怎么对抗的故事。杨渡认为这本书不仅是管中闵、台湾大学的见证,也是时代不能遗忘的记忆。

在2018年的“卡管事件”中,绿营遭受了惨重代价。这场风暴在台湾高等教育史上是空前的,不仅导致3位教育部长下台,还引发了民意反弹,使得民进党在当年的地方选举中遭受重创。《大学的脊梁:台大校长遴选事件与管中闵心情记事》记录了当局打压大学自主的历史,同时也记载了知识分子集体与当权者奋斗不屈的过程。

该书由知名作家杨渡和管中闵合作撰写,杨渡擅长纪实文学书写,去年刚以散文集《未烧书》荣获梁实秋文学大师奖的散文奖。

杨渡本名杨照浓,1958年生,曾任《中国时报》副总主笔、《中时晚报》总主笔、辅仁大学兼任讲师、中国国民党文传会主委、中华文化总会秘书长,现为自由作家。

《大学的脊梁》分成两部分,杨渡写该事件始末,管中闵写当时的心情记事。当初管邀杨用第三者角度,客观记录这场遴选事件的始末、背后的关键内幕,以及当事人所承受的不为人知的攻击与压力。

书中,杨渡多次访谈包含管中闵、台大校长遴选委员会召集人陈维昭及其他委员、台大自主联盟的学者,以及诸多老师、教职人员等。

记者出身的杨渡在深入访谈过程中发现,整个事件对于管中闵的伤害非常深刻,不仅导致他心脏受损、视网膜破裂,甚至还夜不能寐。

“在攻击开始时,他会失眠、感到胸闷,只能坐起来呼吸。”

杨渡接受《亚洲周刊》采访时称,他曾问管中闵的太太陈达敏他们是如何度过那段艰难的时光,她说:“每天晚上睡前都会感到恐慌,因为不知道我们醒过来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这种担忧和恐惧一直萦绕在他们心头,无法摆脱。

在这场“卡管事件”中,管中闵几乎是孤军奋战,面对着政府及其背后的党政媒体的强大压力。杨渡写作的过程中也不断感到愤怒和厌恶,尤其对于绿营一些卑劣的作为感到不屑。但他仍然决定将这些不良行为和文字记录下来,因为他认为这是向未来的历史交代的一本书,不能让这些人和事就这样被遗忘。在经过多次修改后,他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本历史的书籍,经过100年后,这本书仍然可以留下来,成为时代的见证,也让后人可以从中获得启示。

硬骨头对抗民进党政权

管中闵与蔡政府的对抗,可以形容为一场不寻常的力量对决。尽管他面对的是强大的政治力量,但他却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一步步继续前进。在这个过程中,杨渡透过反复查阅新闻资料,梳理出攻击管的绿营阵营的结构性问题,发现了他们的策略和意图。绿营攻击的目标是要逼退他,但管中闵却不为所动,反而以行动证明自己的决心和信念。

绿营也把攻击目标锁定陈维昭,逼他辞掉遴选委员会的召集人,但这两招都不见效,最后使出杀手锏,两度企图透过台大最高决策会议——校务会议否决遴选委员会的正当性,结果硬是踢到铁板,被许多骨头也很硬的台大老师给挡了下来。

这场对抗不仅展现了管中闵的勇气和毅力,更突显了他为正义而战的决心。但遗憾的是,很多自由派学者站到官方阵营,要求教育部行使台大校长聘任的准驳权(核准与驳回的权力),这种想法令人不敢置信。他们的理由是:“台大用的是国家预算,教育部有权拿回这项权力。”

杨渡觉得这个说法很可疑,台大是公立大学,使用政府预算,从古到今皆然:“过去他们谈大学自主时,为何不讲?”自由派学者竟会愿意再次为奴,知识分子应有的价值观和坚持都荡然无存,令他感到不齿。

同时杨渡也借此看清“卡管”的权力本质。“权力的本质是什么?就是所有参与这一场拔管事情的人后来都升官。”他举例说,90年代学者周志宏在《南方杂志》还写文章要求大学自治,后来参加拔管的跨部会会议,一路从台北大学的学者高升为考试院铨叙部部长。其他像中研院院士吴茂昆、监察委员赖鼎铭、检察总长邢泰钊等全都因卡管有功升官。

官场现形记

“这整件事情就是一个官场现形记,好像是投名状。”他打了一个比方说:“大家共同去干一个案子,干完之后大家一起结拜兄弟。”

杨渡采用报道文学的手法,生动地描述了一个国家权力如何迫害一个人,以及这个人如何勇敢地对抗的故事。故事中的两个主角分别是被迫害的管中闵和支持他的陈维昭,陈维昭是个性温和而坚毅的人,他面对来自各方的施压,包括总统府和三大院(行政院、立法院、监察院)的压力,却始终坚守自己立场,不屈不挠。他用最温和的方式,却又据理力争,让当面对他施压的总统蔡英文也无言以对。

在卡管的整个过程中,蔡英文隐身于幕后,很容易就忽略其关键的角色,但百密一疏,在她于2018年6月4日在官邸约见陈维昭过程中,不小心就让其不为人知的“藏镜人”(幕后黑手)角色曝了光。

那天的会面可谓高手过招,陈试图说服蔡收回官方那只手,不要让台大没有校长,蔡则是希望陈重启遴选委员会,双方一开始就陷入法律争议。陈坚持整个遴选校长过程合法,“没有任何一个法律让我可以重启遴选”。蔡没能讨到便宜,继续质疑遴选委员会有3个企业界代表会不会太多?陈说明这牵涉到制度性的问题,遴选委员是由各个院系所选出的代表,并非他所能决定的。

蔡英文幕后身分揭露

医生出身的陈维昭表现沉稳,这位当年分割连体婴忠仁、忠义的主要操刀者也做过台大校长,在总统面前显得不卑不亢。

他向蔡要求说,现在很多学校的老师或者遴选委员都被检调传讯,由于没有司法经验,大家都感到很恐惧,能不能请总统交代一下不要再做这种事情?

蔡的回应让他心里跳了一下:“还好吧,他们是用证人传讯。”换言之,蔡的情报如此之准确,如果连用什么身分传讯这么细微的事情她都能掌握的话,意味所有卡管内情她都了如指掌,这正是让陈心里一颤的原因。

杨渡在该书的序言中写道:“(《大学的脊梁》)记录着一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如何用仅有的信念与风骨,对抗无所不用其极的政治暴力,对抗来自四面八方的抹黑、围猎、人格谋杀。”这是一本时代知识分子风骨的记忆之书。

他说,这本书不仅是管中闵和台大的见证,也是一个时代不能遗忘的记忆。“我们要记录善良与义行,也要记下那些邪行之人、邪恶之识、邪道之害。如果我们对邪恶沉默,那些邪恶就会反过来将我们淹没。” 

管中闵小档案

1956年8月15日生,籍贯安徽省怀宁县,经济学者。

1978年中国文化大学经济系毕业,1989年获美国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经济博士学位,专长为经济计量理论与实证。先后担任美国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Champaign)助理教授和长聘副教授、台湾大学经济系正教授、中央研究院经济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兼所长、台湾大学“台大讲座”教授与财务金融系特聘教授,曾获国科会杰出研究奖,杰出人才发展基金会杰出人才讲座,教育部学术奖,教育部国家讲座,并于2002年获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2012年出任行政院政务委员,次年兼任经济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随后成为改制后的国家发展委员会第一任主任委员。

2018年当选为台湾大学校长,一年后就任,2023年初任满卸任。现为台湾大学“台大讲座”教授。 

杨渡小档案

本名杨照浓,1958年2月20日出生于台中乌日。诗人、作家。曾任《中国时报》副总主笔、《中时晚报》总主笔、辅仁大学讲师、中华文化总会秘书长,主持过专题报道电视节目《台湾思想起》、《与世界共舞》等。

其散文集《未烧书》获第34届梁实秋散文大师奖首奖。

作品包括:诗集《南方》、《刺客的歌:杨渡长诗选》、《下一个世纪的星辰》;散文集《三两个朋友》、《飘流万里》;报道文学《民间的力量》、《强控制解体》、《世纪末透视中国》、《红云:严秀峰传》、《简吉:台湾农民运动史诗》、《带着小提琴的革命家—简吉和台湾农民运动》;长篇纪实文学《水田里的妈妈》;短篇小说集《九天九夜》;戏剧研究《日据时期台湾新剧运动》以及历史纪实《有温度的台湾史》、《1624,颜思齐与大航海时代》、《澎湖湾的荷兰船》等十余种。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