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制造农民迁户假相迎合政策
中国城镇化作假

地方政府通过调整户籍,人为推高城镇化率。

中国中央政府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却申令不能靠行政命令、搞运动式,造成一些地方政府调整户籍,人为推高城镇化率数字,影响新型城镇化水平与质量持续提高。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不少地区在推进户籍改革过程中,同步开展撤县设区,撤乡镇设街道。借助统计口径改变,大量农民都“被城镇化”。即使其他城镇化工作都不开展,也能使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升。



“十三五”规划目标中,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要提高8%。

据报道,由于农民进城不愿迁户口现象普及,加上缺乏有效工作抓手,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工作成为各地普遍反映的工作难点。

人为推高城镇化率

一些地区将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寄望于统计口径的调整,譬如开展撤县设区,撤乡镇设街道。

在当前户籍城镇人口统计中,主要是根据非农业户口数量统计,因此一些城市中的城中村、城区近郊农村人口仍然是农业户籍。



目前,不少地区都在推进户籍改革,取消农业与非农户口区别,统一为居民户口。

业内人士表示,取消非农户口后,户籍城镇人口统计将根据民政部门划分的城镇区域内的所有人口。

这意味着城中村、大小城市中各区远郊农村都将成为户籍城镇人口。

一些地区新型城镇化职能部门负责人表示,通过撤县设区,郊区大量农村人口全部统计为城镇户籍人口,如此就能保证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指标如期完成。

土地与人口失调加剧

长期以来,中国代表城市扩张的土地城镇化速度,远快于人口城镇化速度。

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4年,中国城镇人口年均增长2.84%,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年均增长5.89%,两者相差超过3%。

不少城镇摊大饼,导致房地产库存高企、新区沦为鬼城、产业园区荒废长草、土地利用效率低下。

另一方面,农村居民点用地却在增加。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数据显示,2000年至2011年中国农村人口减少1.33亿人,农村居民点用地却增加了3045万亩。

融资难度增大

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涉及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三权”退出机制不畅,是制约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升的关键障碍。

此外,作为农民就近城镇化的主战场,中西部地区城镇财政收入普遍不高,多数属于“吃饭”财政,农业人口转移成本承担资金主要依赖土地出让收益。

当前三四线城市房地产仍未走出“寒冬”,城镇土地市场萎靡,新型城镇化资金更加紧张。

根据《2015年国土资源公报》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出让国有建设用地22.14万公顷,出让合同价款2.98兆元,同比分别减少20.2%和13.3%。

城镇化建设过度扩张,造成“鬼城”、“睡城”普遍出现。

建设粗放扩张新城变鬼域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5月,中国全国县及县以上的新城、新区达3500多个,规划可容纳人口达到34亿。

《中国青年报》批评,这个足以容纳世界半数人口的“规划”,是多年来城镇化建设粗放扩张思路使然。

据报道,一种常用的配套“撒手锏”是区域内政府机关捆绑一众“事业单位”搬往新区,抑或实施“大学城”战略。

一下班人去楼空

不过,一下班人们就排队、等班车以返回市区,新城一到夜晚就是人去楼空的“鬼城”。

另外一种类型,是通过房地产投资建设,将位于城郊的新城、新区,打造为一块相对于市中心的房价洼地,和相对于喧嚣都市的一块静谧场所。

每到夜晚,乍看起来还真是人气爆棚。但是,当太阳升起,大家都会离开这里,向着中心城区进发。这就是“睡城”。

这对于城乡协调发展可谓遗患重重,非但未解决农村人口市民化的问题,反而带来巨大的后期安置压力。

一方面城市不同城区间教育、医疗等社会资源布局的失衡一仍其旧,另一方面则促使已迁入新城新区居住的高收入者,由于子女入学而重返中心城区购买多套住房。

反应

 

要闻

农长:吉兰丹损失大 支援农民助灾后复苏

(吉隆坡2日讯)政府承诺研究适当援助措施,缓解因水灾受影响农民的负担,包括提供财务援助及灾后恢复支持。  

农业及粮食安全部长拿督斯里莫哈末沙布指出,政府将持续密切关注水灾情况,并与相关机构合作,确保援助能快速有效地送达需要帮助的群体。  

他昨日(1日)前往吉兰丹视察水灾现状,并评估灾害对农业领域的影响。

莫哈末沙布透过文告说,此次水灾导致吉兰丹农业领域损失总额预计超过1600万令吉。  

根据文告,受灾的农业土地总面积达4872公顷,涉及2156名稻农、农民及食品业者,同时农业及粮食安全部吉兰丹分部的661名职员也受水灾影响。  

此外,莫哈末沙布还前往巴西马县视察稻田情况,当地共有211公顷即将收割的稻田因洪水完全淹没,损失惨重。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