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加拿大大选在即
在野党魁被曝持美国籍

特鲁多的大选劲敌希尔,日前承认自己持有美国国籍,但在竞选前已申请放弃。(美联社)

(渥太华5日讯)加拿大大选将至,主要在野保守党主席希尔却在敏感时刻被揭发同时持有美国国籍,恐影响选情。

加拿大定于本月21日选举新一届国会,《环球邮报》先前有报道指希尔“同时是加拿大和美国的国民”。



希尔3日承认有关报道属实,并解释指父亲是美国公民,后来移民加拿大,他因而从小获得美国国籍。

希尔表示,他在8月竞选开始前向美国驻渥太华使馆,递交书面申请放弃美国国籍,正在等待美方处理。他强调:“放弃美国国籍是我的个人决定,我一直想这么做,先前没有提起是因为从来没人问起。”

保守党在一份声明中亦称,希尔长大后从来没申请更新过美国护照,他也从未参与过美国的公民投票。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所属自由党的竞选活动发言人阿斯特拉瓦斯说:“没有人在竞选时隐藏国籍事实,可见希尔对加拿大选民完全不诚实。”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政治学教授怀斯曼则认为,希尔的双重国籍不至于过多影响选民立场,“毕竟加拿大至少100万人持有双重国籍”。



特鲁多正寻求连任,希尔被视为他的劲敌。双方民意不相上下,民调显示34.6%的选民支持自由党,30.7%支持保守党。

在2015年上届大选中,自由党赢得众院338个席位中的184席,成为第一大党;保守党位居第二,获得99席。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经济停滞·通胀厉害·金融地位受损 英国变天工党上台收烂摊

作者:黄宇翔

保守党执政14年以来,退出欧盟,经济停滞,居民生活成本高企,投资水平下降,伦敦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受到冲击,民众虽然弃保力推工党上台,但是工党仍面临巨大的挑战。

英国大选在7月4日举行,时隔14年,英国再度变天,结束了保守党长达14年的执政,换上左翼的工党上台,被视为“闷蛋”(Mr. Rules)的斯塔默拜相,在总计650席的下议院席位当中,工党取得压倒性多数的411席,获得将近三分之二的席位,可以轻松在国会通过议案。

然而,工党接过的英国,却是经济低迷的英国,不论是经济增长,还是实质人均所得都处于停滞,从2008年至今陷入了“失落的15年”,要看工党能否逆转英国的未来。

这次大选当中,工党尽管在席位上大有斩获,是百年以来获得最多席位的一次,但是在得票率上却无甚进步。这次工党的得票率是33.7%,在2019年得票则为32.1%,增势只有1.6%,但是席位却增加1倍,这代表工党本身没有超越自己,只是保守党的得票流失,在2019年保守党获得43.6%票,今届暴跌19.9%,将近两成,当中12.3%流失到新兴的极右政党“改革党”(原名“脱欧党”),今届大选的投票率也下跌7.4%,属于投票率较低的一次选举,从上述两个因素可见,工党并没有超越自己,保守党是败给自己,被新兴的极右“改革党”吸纳不少议席。

首位中国出生议员

其中,代表工党参选英格兰南部雷丁的伊尔里和伍德里选区的华裔候选人杨缘(Yuan Yang),以近1000票的优势战胜保守党对手,成为英国史上第一位在中国出生的议员。

保守党这次则尝到百年未有之大败,只剩下121席,多位政治明星也告落马,史上最短命的首相特拉斯也在诺福克西南选落败,失去下议院议员的席位,决定提早大选的苏纳克,也立即辞去首相职务,也辞去保守党党魁之职。

民调机构“舆观”(YouGov)在选举结束后,举行有关支持者的民调,请英国工党选民说出他们支持工党的主要原因,排名第一位的是赶走保守党(48%),排名第二位的则是国家需要改变(13%),真心认同工党政策的只有5%,更说明英国人票投工党,并不真的认为工党有多好,主要是靠“同行衬托”,认为保守党太烂,因此把工党视为赶走保守党的唯一选择,造就工党这次罕见的大胜。

卡梅伦脱欧酿恶果

回顾保守党过去14年的执政,历任的首相分别是卡梅伦、特蕾莎梅、约翰逊、特拉斯和刚辞职的苏纳克,在他们任内英国经济没有发展,一直停滞,其中要负主要责任的自然是策动脱欧政治豪赌的卡梅伦,回溯14年前的2010年,卡梅伦以超级政治明星的姿态挺进唐宁街,年仅43岁,是英国近200年来最年轻的首相,比工党的布莱尔还年轻5个月,但是在执政至2015年却宣布发动“脱欧公投”,最终在1年后悲剧收场,开展及后5年的“脱欧连续剧”,整个国家因为“脱欧”陷入无休止的争论与矛盾中,直到2020年约翰逊任内正式脱欧。

从卡梅伦开始,为应付金融危机和财政压力的经济紧缩,及后来的“脱欧”,为这14年的英国经济定下基调,即缺乏投资的英国,因此经济乏力。英国智库“决议基金会”(Resolution Foundation)去年发表报告,指“15年的经济停滞使英国工人每年损失1万1000英镑(约1万4100美元)的薪资差距”,又说“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德国家庭的年收入比英国家庭高500英镑,但此后这个数字已增加至4000英镑”,这15年来,经济表现比德国差许多。

二战后表现最差

在2023年,英国人的实质薪资水平几乎等同于2008年,扣除通胀后的实质收入没有成长,与此同时这14年来,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每年仅有0.8%,是英国在二战后唯一没有超过1%经济增长的时期,也是二战后经济表现最差的一段时间。

英国普华永道会计事务所去年指出,投资水平一直低于美国、法国和德国等国家,是英国生产力差距的“根本原因”。普华永道对世界银行数据的分析显示,2017年至2021年间,英国的投资支出占国内总产值的18%,而日本、法国和美国分别为25%、23%和百21%。

英国不但在公共投资乏力,私人投资同样糟糕,根据英国公共政策研究所的数据显示,英国的商业投资在“七国集团”(G7)中垫底,差距仍在不断拉大。

在提供数据的“经合发组织”30个成员国中,英国的商业投资排名第27,这方面的数据显然受到“脱欧”与失去欧盟市场的冲击,在2015至2020年英国脱欧前景未明的情况下,资本要避开不确定性,自然就避免投资英国,英国作为外资投资目的地的地位,也被欧陆国家超越。

同样是普华永道的报告指出,2022年法国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力最大,英国排第二,德国排名第三。

而且伦敦的金融中心地位也在下降,总部位于爱尔兰的国际建材巨擘头CRH公司,宣布谋求将上市地从伦敦转移到纽约。

同时,英国晶片公司“Arm”放弃在英美双重上市,选择仅在纽约上市。

然而,新任首相斯塔默也注意到英国经济及众多老大难的社会矛盾,声言会努力改革,承诺会“重建英国”,在选后首次演讲重申5项使命,包括要解决经济停滞、公共服务不堪负荷及高昂的生活成本等问题,并承诺会建造150万套新房屋、推动绿色转型、刺激电动车普及等等,至少政府领先刺激公共投资。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