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十九大前夕 习近平狠批
共青团一把手变相贬职

原团中央第一书记秦宜智落选十九大代表。

(北京21日讯)十九大前夕再出现人事异动,在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对共青团作出严厉批评后,团中央第一书记秦宜智变相被贬职,调任国家质监总局副局长。

早前秦宜智已落选十九大代表,今次又由党务重要机构一把手转任政府部委副职,显示秦仕途转黯淡。



中国国务院昨宣布任免一批国家工作人员,并特别注明秦宜智保持正部级。尽管属于平级调动,但就实权看,秦宜智有变相贬职意味。

习近平多次批判共青团。

二把手贺军科顶上

事实上,早前官方公布包括共青团在内的中央直属机关十九大代表名单,秦身为共青团第一书记却并不在列,而由共青团中央“第二把手”、书记处常务书记贺军科顶上做十九大代表。另外,秦宜智自8月26日露面后,再无现身且多次缺席重要会议。

据了解,51岁的秦宜智早年在攀枝花钢铁厂工作,在中共前政治局常委兼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任四川省委书记时,秦转战官场,曾任四川省攀枝花市长及内江市委书记,其后于2005年调往西藏,历任拉萨市委书记、自治区常务副主席等。

中共十八大后不久,秦宜智调入北京,接替陆昊出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仕途一度被看好。此前,中共前总书记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等,均曾任团中央第一书记。



据指秦宜智今次变相遭贬与当局加强整顿共青团有关。近日,据认证为《人民日报》海外版编辑部的微信公众号“学习小组”披露,习近平曾批评共青团空喊口号、形同虚设、四肢麻痹,用词严厉。

秦宜智仕途受挫或许与共青团近年来改革不力有关。多年来,各级共青团组织普遍存在脱离青年、“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现象严重等弊端。而中共“后备军”的定位加上团干部天然的年龄优势,又使共青团系统出身的官员更容易受到重用,成为中国政坛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

外界也因此常把共青团系统出身的官员称为“团系”或“团派”。

胡锦涛时代许多共青团优秀人才获擢升,相关探讨书籍曾经一纸风行。

“团干”升迁步伐大不如前

共青团全称为共产主义青年团,被称为中共的助手和后备军。“团派”干部曾在中国政坛拥有层层光环,若晋身团中央,更如同坐上仕途直通车,胡锦涛执政时期是共青团的辉煌时代。

团中央的“一把手”是第一书记,下面还有约6名书记,团中央书记以往外放通常官升一级担任副省长,但十八大后,他们大多只是平级转岗,维持正厅,仕途一般。

去年8月,藏族的原共青团中央书记罗梅“平调”西藏自治区主席助理;去年9月,另一名团中央书记周长奎,调任国家外国专家局副局长,两人调职后仍是厅级,相较于以往团中央高层的出路,升迁步伐大不如前。

其他例子还有4年前团中央书记卢雍政转任国家公务员局副局长,在正厅级熬了3年,去年才升任贵州副省长。

去年4月,团中央统战部长刘佳晨外调云南,只安排担任丽江市委副书记;同年,团中央办公厅主任鲁亚任北京昌平区委副书记,级别不变。

省级团委也感受到这股淡风。

过去团省委书记大多担任地级市市长,但广东团省委原书记曾颖如两年前只安排出任省旅游局局长,浙江团省委书记周艳更贬任省地质勘查局副局长。

反应

 

德国之声

释出积极信号 中国明年有望摆脱经济委靡?

(北京13日讯)中国在例行经济决策会议中宣布,明年将推出“更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态度显得“异常紧迫”,被认为是为了应对特朗普2.0的关税冲击。但北京提出的一系列举措,在多大程度上能有效刺激经济、提振消费者与企业的信心?

中国共产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周四(12月12日)落幕,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亲自发表谈话,宣布明年将实施“更积极”的财政政策,并采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扩大内需、稳住楼市股市,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这是中国货币政策自2010年底以来第一次出现重大调整,过往多是以“稳健”为基调;有分析也告诉DW,今年会议释出了“异常紧迫”的信号。

美国智库亚洲协会(Asia Society)中国经济研究员李其(Lizzi C. Lee)表示,“更加积极”的财政支出令人联想到冠病疫情初期,而“适度宽松”则类似2009年应对金融风暴的手段。这意味著,北京“表达了其直面挑战的决心”。

中国经济明年将面临内、外两大挑战,包含内需持续疲软,由于房地产长期低迷,消费者仍重视节流胜于开源;而外部因素则是美国总统当选人特朗普即将重返白宫,中国势必得面臨更多贸易摩擦、关税阻碍。

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学者王国臣说,中国强调明年将“更积极有为”应对经济阻力、扩大内需,主要就是为了应对特朗普上台的冲击。但他坦言,中国想透过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发国债等做法,在明年提振经济、摆脱成长停滞,基本上“没有效用”。

“适度宽松”能有效刺激经济吗?

根据新华社报道,习近平在会议中强调,明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之ㄧ,就是“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同时,要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并透过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时降准降息,维持流动性充裕。

王国臣表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其实应该理解为今年已经开始做的,就是人民银行(中国央行)印钞票去买国债”。他分析,这意味着中国明年可能会更大规模买国债,且不只买特别国债,还会买一般发行的国债。

今年9月底,中国央行已推出自冠病疫情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波经济刺激措施,包含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替银行系统释放出约1兆元人民币;11月,中国财政部又推出10兆元人民币的债务融资计划,为地方政府缓解压力。

李其认为,这些措施显示中国领导层愿意做出更多努力,然而真正的考验在于北京实际推进的力度。当前追加刺激措施的规模等细节仍不明确。

“如果缺乏更大的透明度和具体的改革支持,这些举措可能仅在短期内提振情绪,无法解决长期挑战,”她说。

王国臣则认为,这几年中国实际上已陷入所谓的“流动性陷阱”,意即尽管货币政策变宽松、利率正在下降,民众仍不愿意出来消费或投资,仍然是把钱存起来,“因为大家不看好未来”。

经济向好的关键在房市

中国每年举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常会决定未来一年的经济政策走向,实际的经济成长目标和具体方针,则是在隔年春季举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时宣布。

北京将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目标设为5%,根据前3季的官方数据,今年能否“保五”仍具挑战。许多经济学者则分析,中国政府可能将2025年的目标再次定在5%左右,以巩固市场预期。

李其说:“5%的增长目标并非不可达成,但这需要果断的行动,尤其是在稳定房地产方面⋯⋯由于房地产占GDP的20%左右,并代表了70%的家庭财富,持续的危机会削弱消费者和企业的信心。”

此外,房市涉及的上下游产业范圍广,一旦景气低迷,百业连带萧条,甚至会影响到地方财政。李其说:“土地销售收入的枯竭以及过度依赖债务投资,使地方政府资金紧张。一些地方政府正在削减支出,向企业追缴税款,甚至拘留外地企业家,这些措施损害了推动经济增长所需的信任和活力。”

根据会议,北京承诺将明年将“稳住楼市股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并“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推进处置存量商品房工作”。

然而王国臣认为,稳住楼市的关键在于由中国政府去收购地方的库存房,“至少让大家觉得房地产的崩盘底线到了 ”,以止住整个房地产的信心下跌。

“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其实今年很清楚都已经看到,发行再多特别国债,也无法改善整个经济状况,”他分析,“经济在衰退,尤其中产阶级的工资在萎缩⋯⋯你的房价降再低(他们)也没有能力付房贷。” 

中国正在完善“工具包”迎战特朗普2.0

特朗普即将在明年1月20日正式就职美国总统,未来美国可能大幅提高对中国进口产品的关税至60%以上。这可能让中国重振经济之路更为复杂。

王国臣表示,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换算了约13家法人机构的预估数据,中国2025年经济成长率可能落在4.5%,但若加上特朗普上台的因素,在美国对中国祭出60%关税的基础上,中国的经济成长率可能只剩下3%。

中国核心领导层在会议上虽未直接提及中美贸易战,但强调“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作仍面臨不少困难和挑战”,“我们要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努力把各方面正面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

习近平10日在北京会见多位国际经济组织领袖时,则特别向美国喊话:“关税战、贸易战、科技战违背历史潮流和经济规律,不会有赢家。”

李其分析,中国当前回应特朗普关税战的立场,更倾向于“谨慎应对”而非激烈反制。而从会议内容可见,北京的策略是增强内部韧性,专注于自主技术、消费支出和基础设施投资,以抵御外部冲击。

“同时,中国正在悄然完善‘应对工具包’,以防局势恶化。网络安全调查、加强出口管制以及对外资企业的监管审查都是可能采取的措施。目前,这更像是策略性准备,而非直接对抗。”她说。

会议上,习近平强调将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加强基础研究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并“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

但王国臣认为,中国要达到技术自主必须砸下重本,却又不一定能达到目标,尤其是在供应链全球化的半导体产业方面。与此同时,专注发展科技及工业势必会排挤服务业的发展,因此“科技自主与扩大内需一定会是冲突的”。

李其也说,单靠更多刺激可能无法完全恢复市场对抗通缩压力、房地产低迷和外部阻力,北京需要正视的是解决结构性弱点、恢复私营部门信心,“以及能否提供可信的后续行动来安抚企业和家庭”。

新闻来源:德国之声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