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南极地表最强动物 没水也能生存200年

(首尔16日讯)根据韩媒报道,韩国极地研究所极限生物探测组的朴泰允(音译)博士研究组在南极乔治岛世宗科学基地附近冰河湖中找到的新型缓步动物,以“Dactylobiotus ovimutans”做为学名,并在实验室中成功养殖。

水熊是能在极端环境当中生存的动物,没有水也能生存200年、放冷冻库保管30年不会死亡、摄氏零下273度的极低温,甚至是在水沸腾超过151度高温也丝毫不受影响。

然而与超强生存能力不同的是,水熊被认为是人工培育相当困难的物种,过去成功培育的30多种缓步动物当中,仅有1种是极地物种,而这次所培育的则是第2个成功的极地水熊,这个新品种的水熊主要食用“轮行动物”与“微细藻类”。

特别的是,这个品种的水熊即便在同样的温度、食物等条件下,也会产生出不同型态的蛋,因此研究团队表示他们将继续研究蛋的多样型态是否与水熊的生存秘诀有所关联。

新闻来源:三立新闻网

反应

 

国际

位于南极! 中国首个境外大气本底站建成

(北京2日讯)中国南极中山国家大气本底站正式业务运行。这是中国首个境外大气本底站,也是第9个纳入业务运行的大气本底站。

南极地区是全球大气环境观测的重要本底区域。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全球变化与极地气象研究所所长丁明虎表示,极地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放大器”。

中山站坐落于东南极大陆的拉斯曼丘陵之上,其地理位置赋予了观测数据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这些数据对于深入探究南极大陆大气本底的长期变化趋势、平流层与对流层的交换过程、多圈层相互作用机制以及人类活动对全球环境的深远影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多年来,气象科考队员们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坚守岗位,连续执行越冬任务,确保了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为科学界提供了宝贵的南极大气成分及其变化的“历史档案”。

在2007年至2008年第4次国际极地年期间,中国气象局与国家海洋局携手合作,在中山站共同建设了大气化学观测方舱,并配备了先进的臭氧光谱仪、辐射观测仪等设备,从而开启了中国南极大气成分观测的序幕。

2010年,中山站进一步升级,建成高精度温室气体在线观测系统,正式开展二氧化碳和甲烷的高时间分辨率连续在线观测业务,使中国成为继其他国家之后,第三个能在南极开展此类先进观测业务的国家。

中山站已建成涵盖臭氧、大气化学、气溶胶等七大类气象要素在内的综合观测体系,其大气成分观测数据已被纳入世界气象组织《南极“臭氧洞”公报》、中国气象局《极地气候变化年报》,并被科学家多次使用。

新闻来源:新浪科技、快科技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