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历史性协议 抗衡中国
印度帮伊朗建港口

印度总理莫迪(左起)、伊朗总统鲁哈尼、阿富汗总统加尼星期一握手宣布缔结三国协议。(新华社)

(德黑兰25日讯)印度总理莫迪23日完成对伊朗的访问。作为15年来首次到访伊朗的印度领导人,莫迪此行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包括在伊朗东南部港口城市恰巴哈尔开展港口建设的项目。

印度《经济时报》24日报道,莫迪称,该合作“创造了历史”。



莫迪23日在德黑兰先后与伊朗总统鲁哈尼、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会面。双方签署了12项合作备忘录,涉及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文化、科技等诸多领域。

法新社称,印度进出口银行将为伊朗提供恰巴哈尔港项目的贷款资金。阿富汗也参与了该港口项目。英广称,印度将投资5亿美元(约20亿令吉)发展该重要港口。

恰巴哈尔港是伊朗“东部走廊战略”的起点,将伊朗东北部城市马什哈德市与中亚国家土库曼连接起来。有媒体称,该港口距离中巴经济走廊南段起点瓜达尔港不到100公里,抗衡中国的意味浓烈。

印度与伊朗将合建造价16亿美元(约64亿令吉)的500公里长铁路,由恰巴哈尔连接邻近阿富汗的伊朗城市扎黑丹,开发有利印伊阿三国商贸、资金、文化与技术流通的运输及中转走廊。

伊朗与印度有文化及语言联系,不过原为伊朗第二大石油买家的印度,在2009年支持国际原子能机构制裁伊朗,又减少从伊朗入口石油,两国关系大倒退。



伊朗藉推动核协议获解除国际制裁后,印伊两国11个月间的贸易回升至90亿美元(约360亿令吉)。

法新社称,印度想借恰巴哈尔港稳定石油供应,有消息称,印方希望将从伊朗进口的石油量翻倍。

伊对印心存顾虑
工程望中方投资

据《环球时报》报道,印度和伊朗有关恰巴哈尔港经营权的问题已经讨论多年。目前虽然谅解备忘录达成,但这只是意向协议,不能说是印度拥有了港口经营权。

在该协议上,伊朗对印度还有不放心的地方,一方面是担心印度的财力,另一方面是对美印关系不放心。

《环球时报》称,恰巴哈尔港项目也欢迎中国随时加入,伊朗方面曾就此事和中国相关港务部门联系过,并且还邀请了中国专家和港务公司对恰巴哈尔港进行考察。

伊朗方面希望在港口的二期、三期工程里吸引中方的投资。目前印度方面在推进港口一期码头工程。

施压巴基斯坦

印度与伊朗舆论指出,印伊阿贸易走廊恰巴哈尔与中国大力推动兴建的巴基斯坦瓜达尔港距离不远,将成为印度与中国角逐中、南亚贸易控制权的重要棋子。

据印度媒体报道,三国间就上述协议的谈判2003年就已开始,但直到今年初伊朗核制裁解除后才得以实质推进。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所中东研究室主任唐志超解读,对伊朗而言,除了有助加强与印度的关系,这项合作也有助其自身加强与阿富汗及中亚的联系,符合其“成为国际战略通道”的自我战略定位。

此外,伊朗多年来致力于推动建立“巴伊走廊”,但一直没有进展,而此次与印度合作,或许可给巴基斯坦以压力,有助伊朗在两国间建立“微妙的新平衡”。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国际秩序与策略项目学者马登说,印度签署恰巴哈尔协定既为经济,也有针对中国的战略考虑:“中国不仅在巴基斯坦,也在中东的国家下工夫。”

制衡一带一路

《印度斯坦时报》形容,印度反制了中巴经济走廊,后者是北京极力推动的“一带一路”战略重要组成部分。

伊朗报章也评论,中国“借巨额投资瓜达尔港企图控制地区经贸脉搏”,印度如今“想通过恰巴哈尔挑战中国在中亚和南亚的势力”。

今年初,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也曾访问伊朗,加强中国在当地的影响力、促进“一带一路”大计。

“向西看”实现“同心圆”

印度总理莫迪上台后积极参与亚太事务,去年也开始注重中东和中亚地区。

莫迪去年8月访问阿联酋,是上任后首次访问中东,也是印度总理30多年来首次到访该国,确立“向西看”大战略方向。

印度总统慕克吉去年10月也访问了以色列。莫迪上月则访问沙地阿拉伯。

新华网日前引述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东南亚研究所副所长李莉分析,莫迪“向西看”其实跟印度“同心圆”的外交策略一脉相承。

所谓“同心圆”即把邻国看成以历史和文化共同体作为轴心扩展而成的同心圆,强调印度对邻国一视同仁。李莉称,莫迪上台后虽然强调跟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发展关系,但并非忽视西侧的中东。

不少分析称这次项目既要抗衡中国在该地区与日俱增的影响力,也有助达成围堵巴基斯坦的策略。

投资恰巴哈尔对印度自身利益也很重要。印度80%石油、55%天然气依赖进口,拓建通往伊朗以至中亚的运输基建后,印度不仅可以获得伊朗油气,甚至可以获取中亚哈萨克等国资源。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中印金砖会 传言马凯硕是说客

作者:丁果

印度总理莫迪清楚知道,在认知战盛行的世界,印度作为新崛起的强国,必须要有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来印证。

有人说,新加坡的印裔资深外交家马凯硕是说服莫迪改变反华立场、让印度融入中国经济体系并在全球供应链上分到大蛋糕的关键游说人。

那么,同样是这个马凯硕,也给莫迪建议,在美国、法国以及俄罗斯都没有异议的情况之下,中国可能是印度外交成功的最大关键。

因此,改善印度与中国的关系,可能让莫迪名利双收,更何况,这次喀山市金砖会议,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顶着美国和欧盟、以色列、乌克兰的强烈反弹来参与,充当国际公关,也是莫迪意外参加峰会的重要原因。

莫迪在厦门高峰会和2019年10月习近平回访印度后,就追随美国对华政策,藉着印太战略,提升印度的大国地位,并在高科技和包括导弹在内的军事技术上,获得美国的优待,他出席美日澳印四方会议机制,对中国的敌视已十分明显,印度也制裁TikTok、小米、比亚迪等中企,加大对中国投资审查,甚至几乎禁止对中国公民发放签证。

但是,面对美国遏制中国愈发激烈,产能过剩导致经济衰退,以及邻国纷争在美国挑唆下愈发严峻,台海形势紧张,中国自然要利用金砖国家组织推动南方与北方的抗衡,甚至推动跨境贸易的非美元化进程,打破印太战略构成的围堵中国态势,缓和周边形势,专注经济发展,提升自身实力。

中国递和解橄榄枝

为此,中国必须向印度递出和解的橄榄枝。

虽然坊间质疑莫迪的两面三刀,但北京认为,顺应印度需求,将中国供应链与印度崛起挂钩融合,虽然助力印度加快发展步伐,增加在全球和区域对中国的潜在竞争压力,但至少在目前的5到10年内,可以有效化解美国利用印度对付中国的战略压力,缓和西方制裁对中国制造业供应链的打击,有助于中国在和平的环境中恢复经济增长的速度,借得更多时间和空间改善中国经济内循环。

同时,也在全球和区域大国博弈中,摸索一种良性竞争以及双赢的模式。

可以这样说,中印边境冲突的软着陆背后,是新德里和北京通过“软实力”过招,在下一盘影响世界大国博弈格局的大棋,影响和意义十分深远。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