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台高中历史课纲删减中国史
惹“去中国化”疑虑

台湾教育部“国家教育研究院”公布的新课纲草案,遭外界质疑“去中国化”。(中时电子报图片)
台湾教育部“国家教育研究院”公布的新课纲草案,遭外界质疑“去中国化”。(中时电子报图片)

(台北4日讯)隶属台湾教育部的“国家教育研究院”3日公布最新12年国教社会领域课纲草案,未来中学历史、地理教学将采取专题式教学。其中,历史课程改分作“台湾、东亚、世界”3大部分,原有的“中国史”改列入在“东亚史”内;高中历史的“中国史”篇幅更删减至一册,引来外界质疑有“去中国化”的疑虑。

研究院方面指,希望使用“分域架构”来规划历史课程设计,侧重于教授结构性历史变迁,将一改过去以时序来教历史,改为采取“主题式教学”。以高中历史为例,“中国史”被置于“中国及东亚的交会”主题中;国、高中地理科则分别将台湾置于“台湾与世界”及“世界中的台湾”。



台湾教育部次长林腾蛟表示,当局会举行网络论坛及在各县市办公听会,听取各方意见,国教院课程审议委员会(课发会)修订草案后,预计最快明年初交教育部课程审议会(课审会)审议,预定2019学年上路。

史学教授:未来可能连“八年抗战”都看不到

有台湾媒体引述文化大学史学系教授王仲孚指,新课纲无法看到完整的中国历史架构,“未来可能连‘辛亥革命’、‘八年抗战’都看不到”,批评此举是“去中国化”的思想改造运动。王仲孚认为“历史是文科之母、教育是百年大计”,建议教育部应再研议。

对此,国教院课程及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洪咏善解释,新课纲是希望从人民、学生、台湾为主体的观点出发,把生活经验与社会现状做连结。部分台湾学者如中研院研究员林满红,亦认同新课纲有助学生了解台湾的形塑、国际地位等,令他们清楚自己的“根源”,对台湾更有信心、真心爱台湾。



反应

 

文教

专家:须符国家建设目标 历史教纲已足够全面

(八打灵再也21日讯)专家对团结部长拿督艾伦达干建议利用国家档案馆保存记录中的资料,填补学校历史教学课程大纲中的空白持不同看法。

沙巴大学历史讲师比彻巴拉认为,目前学校所教的历史课程纲要已经够繁重;而国立大学大马与国际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陈穆红则认为,该建议值得考虑,因为它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依DSKP制定

比彻巴拉受网络媒体“自由今日大马”访问时说,目前学校所使用的历史教科书是根据课程与评估标准文件(DSKP)制定的,已经足够全面,可供学校使用。

他说,这些书的篇幅限制在10章以内,且不超过260页,以满足在校学生的需求。

他指出,事实的选择是为了符合学校层面的国家建设目标。这不是为了历史专业或大学水平的职业。

本月9日,艾伦达干表示,国家档案馆保存的历史记录和数据可以丰富大马的历史记录,但尚未被历史学家所充分利用。

他声称,未能充分利用这些记录,引发对大马历史文献中存在空白的担忧。

比彻巴拉表示,历史学家知道国家档案馆中的资料,但他解释说,课程与评估标准文件框架要求学校教科书的内容,仅列出充分且适当的内容。

陈穆红支持艾伦达干提议

可指导小型历史项目

陈穆红支持艾伦达干的提议,并指学生可以通过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小型历史项目,来熟悉国家档案馆中存储的记录。

她表示,让学生接触历史记录是一个好主意,不是为了让他们成为历史学家,而是为了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她说,这种接触可以让学生对历史研究如何进行有基本的了解,以及在不同背景下解读历史记录的方式。

她指出,可以教导学生,不同的社会群体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经历和立场,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或解读历史事件。

她说,年龄较大的学生也可以接触历史文物,以帮助他们理解历史人物及其行为所经历的复杂性与矛盾。

她举例,学生可以了解联盟在制定联邦宪法时向里德委员会提交的备忘录,以及在诉讼过程中提出的口头陈述。

她表示,这也需历史学家的解释补充,因为在理解所发生的事情方面,背景与文本一样重要。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