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富士山初冠雪10月底还没来 创130年最晚纪录

(东京27日讯)近年来全球气候极端异常,就连日本的富士山直到今年10月底,山顶仍未观测到积雪,当地气象观测人员都感叹相当罕见,确定将创下当地自从1894年开始观测纪录富士山积雪状况后,130年来富士山山顶“最晚降雪”的纪录。

根据日媒《读卖新闻》、《日本放送协会》,从历年来的惯例来看,只要富士山的夏季结束,在经过数周以后,平均能在10月2日观测到山顶开始积雪,然而今年富士山的“初冠雪”,直到10月都已经快进入尾声,昨(26)日却仍未见山顶积雪迹象,确定将创下山梨县甲府地方气象台1894年(明治27年)成立以来,130年最晚降雪纪录。

甲府地方气象台位于山梨县甲府市,距离富士山顶约40公里,每年在秋冬交替之际,由气象台的员工透过肉眼观测富士山顶是否出现“初冠雪”(一年中过了夏季最高温后,山顶首度因积雪变白),不过一旦甲府市区或山区附近被云层遮掩,也是有可能无法观测到富士山的初冠雪。

甲府地方气象台分析,这是因为今年异常高温炎热,比起往年平均温度还要高的气温仍在持续当中,才会造成富士山直到今年10月底仍未迎来初冠雪。

据悉,过去创下最晚观测到富士山初冠雪的纪录,分别是2016年、1955年的10月26日,去年(2023)的初冠雪为10月5日、前年(2022)初冠雪为9月30日。

新闻来源:ETtoday

反应

 

名家专栏

日本经济前景扑朔迷离/安邦智库

近期日本官方公布的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显示,日本经济已连续两个季度保持环比增长。如果换成普遍的同比增速口径,日本第三季度GDP同比实现了0.3%的正增长,结束了连续两个季度的同比下降。

就此来看,日本经济在三季度的确有所改善。特别是在经历日元大幅贬值、日本资本市场波动,以及日本政府更迭等一系列不稳定环境因素之下,日本经济有如此表现,不得不说是令人惊喜的。

从消费的情况来看,据日媒报道,虽然旅行、外出就餐和住宿消费依旧低迷,但袋装速食米饭和清凉饮料等的热销成为拉动消费的主要因素。同时,一些消费者也开始购买高价商品,汽车、智能手机销售保持坚挺。

当然,市场更普遍认为,日本工人工资上涨为消费支出增长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实际上,自二季度开始,作为内需支柱的个人消费就实现了环比增长1.0%,结束了连续5个季度的负增长局面。

据此,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表示,日本经济正在实现温和复苏。

缺乏支撑

尽管消费需求恢复给日本经济带来“亮色”,但资本支出、外需的低迷,都表明日本经济仍然缺乏整体性恢复的支撑。

目前来看,日本经济未来的一大挑战其实在于居民收入增长能否“跑赢”通胀。虽然在岸田政府持续推动“新资本主义”新政策之下,工人工资水平取得了此前少有的较大幅度的增长。

另外,日本政府推动的资本市场改革取得成效,不仅提高分红,增加日本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也实际上推高了日本股市,具有较强的财富效应。这些措施都对日本居民收入增长具有积极的作用。

不过,在通胀持续走高的影响下,工人工资的实际增速仍然是负值,对于消费仍然构成压力,同时日元贬值带来的进口商品价格提高,也抑制了日常消费。

而日本股市波动幅度的加大,同样增加了财产性收入增长的不确定性。这些因素都对未来日本消费可持续增长带来阴影。

通胀持续低烧

同时,日本政府更迭后,虽然石破茂获准组建新的政府,但“朝小野大”局面下,政治局面不稳定,可能会影响到日本长期经济政策的贯彻,不利于日本经济摆脱长期的低迷局面。

当然,日本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通货膨胀走向和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趋势。在日本通胀水平自2022年4月以来,连续超过2%的政策目标,最新的9月份数据仍达到2.5%。

这种持续“低烧”的情况,的确需要央行继续加息为其降温。

不过日本经济能否承受加息,可以说在相当长时间内都将困扰日本央行。

安邦智库(ANBOUND)的研究人员此前曾多次警告日本央行的两难处境。加息可以遏制通胀、化解日元汇率的贬值压力,但同时将对经济起到抑制作用,在经济增长态势尚未巩固的情况下,日本央行一直采取相对谨慎的态度。

有市场人士警告称,日本央行进一步加息可能会引发市场动荡,并扰乱该行货币政策正常化的长期路径。目前,日本央行走在政策转向的“路途”之中,在经济仍然脆弱的情况下,其能否实现平衡,不再“惹祸”,不仅是日本经济能否持续恢复的重要因素,也会持续影响亚太新兴市场国家,乃至全球经济。

日元汇率不稳,直接影响到资本市场,可以说也在给日本经济带来更多的麻烦。当然,如果考虑到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美国贸易、经济政策的改变,中美竞争和中国经济放缓等外部影响,日本经济同样面临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

安邦智库(ANBOUND)创建于1993年,是一家富有影响力的独立智库。

欢迎读者对本文提出反馈意见 [email protected]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