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艺术展慰安妇少女像惹争议
大会接恐吓被迫中止展出

(东京4日讯)日本国际艺术节“爱知三年展2019”展出一座象征慰安妇问题的和平少女像,引发日本民众激烈抗议,甚至寄出恐吓信,主办单位在研商后,基于安全考量决定中止展示少女像。
据日媒报道,担任国际艺术节执行委员会会长的爱知县知事大村秀章举行记者会正式宣布,中止展示少女像。
“爱知三年展2019”展期从8月1日到10月14日止,而少女像等争议作品仅展出3天。
大村在记者会上说,有收到恐吓传真,写道“如果不撤掉少女像,会带汽油桶来打扰”,由于接连收到恐吓威胁电话及邮件,让他们忧心国际艺术节展出安全,故决定中止展示。
“爱知三年展”由爱知县等单位从2010年起每3年举行一次,是日本规模最大的国际艺术节,今年有来自30个国家或地区逾90组艺术家共襄盛举。
本月1日开幕的“爱知三年展2019”,其中以“表达(言论)不自由”作为主题,展示少女像等作品,让爱知县接获不少日本民众抗议,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也要求爱知县知事大村秀章中止展示少女像。
日本政府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也回应说,知道有一个企画展出象征慰安妇的少女像等作品,“爱知三年展2019”获日本政府文化厅补助,但在审查时因为没有记载具体的展示内容,有关批拨补助金,将在厘清事件并详加调查后,再作出适当应对。
由于展出作品饱受争议与批评,“爱知三年展2019”的艺术监督津田大介举行紧急记者会说,会考量包括改变展出作品的因应方案;又指接到约200个抗议电话,不但有威胁恐吓内容,甚至扬言将工作人员姓名放上网,让工作人员感到精神疲惫。
津田说,这些攻击超过想像,也有政治人物对此发言,让展览已超过当初策展宗旨,慢慢演变为政治问题。
新闻来源:星岛日报
大阪世博开幕 场馆设计、环境影响重点一次看

在大阪世博会场,访客星期日撑伞参观西班牙场馆。
(大阪14日讯)2025年世界博览会(日本大阪关西世博)13日开幕,有人也许好奇如今互联网发达和大众旅游盛行,举办世博目的为何?
外媒整理出世博历史、今年多个国家地区场馆设计以及对环境影响等重点。世界博览会每隔约5年办一次,每次都吸引数以百万计游客造访主办城市,其源头是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的万国工业博览会。
本届的大阪世博展期长达6个月,从本月13日起到10月13日为止,约有160个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在此展示自家科技与文化成就。
什么是世界博览会?
法国巴黎1844年举办工业博览会,大英帝国又于1851年扩大举办万国工业博览会,在伦敦兴建一座巨大的水晶宫(Crystal Palace),以容纳来自40个国家的1.4万名参展方。
这象征世博现象的开端,接下来数十年,世博向全球介绍了番茄酱、电话、X光机以及许多科技。从历史角度来看,世博不只秀出新技术,还曾经有殖民地原住民的种族主义展示。
现今还是否需要世博?
世博目前依然展示未来科技,但有人认为,有着互联网、大众媒体及更便宜的外国旅游,举办世博显得多此一举。
而冲突和贸易战等形式的全球动荡,也让批评家质疑世博宣扬团结与发展的理想主义价值。但2025年大阪世博筹办单位强调,各国之间面对面交流和因此产生的“不期而遇”依然很重要。
在琳琅满目的展示中,本届世博有来自火星的陨石、干细胞成功培育且会跳动的心脏,以及“大屋顶环”,这是全球最大木造建筑。
世博举办地点
自1928年来,世界博览会一直由主管机关“国际展览局”(BIE)负责管理。国际展览局成员包含全球180多个国家地区,世博主办城市由大会投票选出。
这是大阪继1970年以来第二次举办世博,上次举办时吸引逾6400万人次参访,创下世博最多参访人次纪录,直到2010年上海世博才刷新纪录。
世博焦点
世博场馆通常是瞩目焦点,今年也不例外,每个参展国的场馆设计都令人印象深刻。例如,中国馆的设计让人想到书法竹简,日本建筑师隈研吾设计的葡萄牙馆则以绳索为特色,让人联想到“海洋的运动”。
西班牙拉科鲁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A Coruna)教授西萨表示:“世博向来都是建筑实验的场所,以后也会是如此。”
世博对环境所带来影响
永续发展主题贯串整个世博,从瑞士馆就可见一斑,该场馆的目标是把生态足迹降到最低。
但世博也因为其临时建筑饱受批评,例如大阪的人工岛场馆建筑将在10月闭幕后清除,原址将让给一个含赌场在内的度假村建案。另据日媒报道,大阪世博的“大屋顶环”只有12.5%材料会重复利用。
新闻来源: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