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李登辉裂解国民党 从一党独大到政党轮替

(台北31日讯)台湾前总统李登辉于1946年成为台湾中共地下党员,1971年他加入国民党。不过,后来在其执政期间,他带领台湾走向民主化和本土化的同时,也种下国民党分裂、民进党崛起的种子。

李登辉曾在著作《余生》中透露,他加入国民党,是因“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

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在任内辞世,李登辉继任总统并出任党主席,国民党内部分裂成亲李的主流派与非主流派,开启党内2月政争。

连战内阁上任后,非主流派退出党内决策圈,党内再无势力阻止李推动国民党本土化路线。同年,郁慕明、赵少康等人出走成立新党。

李登辉执政期间,民进党逐步取得政治空间。1997年,民进党提案修改选罢法,增政党补助款,公开违反宪法规定立法院不得增加预算支出,却在国民党支持下过关。民进党自此每年可取得高额补助金。

1997年,李登辉推动冻省,即省虚级化,被解读为压制时任省长宋楚瑜。1999年李登辉支持连战代表国民党出选总统,宋楚瑜退党参选。其间爆发兴票案,宋楚瑜最终落选。

2001年遭国民党撤党籍

民进党在2000年取得政权,宋楚瑜被迫出走另组亲民党,国民党再度分裂。2001年8月,台联成立,李登辉站台批判国民党,遭国民党撤销党籍,但他仍被本土社团视为精神领袖。而分裂的国亲新三党,至今未能再次团结。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江泽民李登辉 两岸关系起伏

报道:笔锋

江泽民和李登辉主导两岸政局时,经历台海从冰封到开放又摆荡到政治对立,经济、文化、民间交流最为起伏。

中国前国家主席江泽民病逝,代表着两岸交流的一个时代翻页了。江泽民在1989年接任中国国家领导人;台湾的总统李登辉则在1988年接任,两人主导两岸政局直到2000年,而这段时期正好是台海从冰封走到开放又摆荡到政治对立,经济、文化、民间交流最为起伏。

1989年是“六四”学运冲击的年代,也是国际对中国采取封锁的时期,江泽民在这个危机阶段由上海到北京接受了国家领导人的职务;1989年前已有部分台商悄悄进入中国这广袤的市场,1989年全世界封锁中国之际,台商却以惊人的速度进入中国布局,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外资”之一。

在李登辉和江泽民初就位领导人时,两岸正处于摸索的阶段,彼此之间没有敌意,只有经济、文化、意识形态及体制的落差,李更积极筹设国家统一委员会,并拟定国统纲领,明订两岸统一的阶段为近程、中程与远程,这时“一个中国”的目标不是争论焦点,只是内容涵义的争论而已,当时台湾更以“指向一个中国的阶段性两个中国”作为国统纲领的近程和中程目标。

1993年4月27日,在李登辉和江泽民的主导及推动下,第一次辜汪会谈在新加坡举行,这是两岸44年分治以来双方第一次正式的接触谈判,台湾及中国的和解达到有史以来最友好最紧密的阶段。

李登辉访美爆台海危机

1995年李登辉为了隔年总统大选,展开返母校康乃尔大学的访美活动,江泽民针对台美互动有逾越“红区”的事实,对台湾发动军演,也就是第一次“1996台海危机”。

美方为了平息台海战火,邀中国国务院外事办主任刘华秋访问华盛顿,同时邀请台湾国安会秘书长丁懋时访问纽约,由美国国务卿及国安顾问和刘谈判,副国务卿与副国安顾问在纽约和丁会谈,把台海危机限缩在军演范围,不致擦枪走火。两岸终免于兵戎相见,只不过政军上对立成形。

台湾鉴于中国的军事压力,也展开导弹、防空系统技术研发等各种部署。在谍报活动方面,台湾军情局渗透进入中国总后勤部军械处少将处长刘连昆及军械局局长大校邵振中,窃取中国的导弹部署基地及对台的军事能量情报,终于在1999年爆发了“刘连昆案”,成为中国建政以来最严重的台谍案;当时又正逢李登辉发表“两国论”,使两岸关系在李登辉卸任最后一刻,北京在江泽民的主导下确立了对台政经分离路线,而随后民进党的陈水扁当选总统,两岸正式进入政治冰河时期。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