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梁振英施政报告 财政良好
香港经济温和增长

香港特首梁振英星期三在立法会发表施政报告。后为立法会主席曾钰成。(路透社)

(香港13日综合电)香港特首梁振英星期三上午在立法会发表任内最后一份涵盖全年的施政报告,外界也视这一份施政报告为梁振英争取连任的政纲。

梁振英在报告中指出,外围虽然疲软,但香港经济温和增长,政府财政收入良好,因而有力量改善民生,尤其在扶贫安老助弱方面。



梁振英竞选时,曾承诺推行15年免费教育。报告宣布落实3年免费幼稚园教育,预计约70%至80%的半日制幼儿园学位将会免费。

政府去年成立创新及科技局,负责统筹建设科研发展。梁振英表示,政府会预留20亿元(约11.3亿令吉)成立创新及科技基金,资助创科研究。

政府决定落实新农业政策,包括成立5亿元(约2.8亿令吉)“农业持续发展基金”、为产品进行市场推广和建立品牌。政府还将预留5亿元,继续为111项古迹提供法定保护。

2017年的特首选举预计将在3月举行。假如梁振英竞选连任,他届时应该会全力投入竞选活动。

参与一带一路亚投行



另一方面,梁振英表示,在“一国两制”的原则下,政府十分重视并积极参与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准备工作。

去年11月公布的国家“十三五”规划,支持香港巩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3大中心地位,以及参与国家双向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

梁振英说,政府将积极参与和配合国家落实“一带一路”策略。

政府将成立由他主持的“一带一路”督导委员会,负责制定香港参与“一带一路”的策略和政策,并设立“一带一路”办公室,负责推动研究工作。

梁振英透露,作为“一带一路”策略的重要一环,香港正积极参与亚投行的筹建工作。

他并称,香港可以为各地提供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资金,也有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包括上市集资、银团贷款、私募基金、一般债券、点心债、回教债券等。

在特首梁振英发表施政报告前,香港人示威,要求改善社会福利,促请他下台。(路透社)

改善空气质素珠三角拟设排放控制区

香港特首梁振英的新一份施政报告提出改善空气质素,政府将深化与中国合作,重点包括在珠三角水域设立排放控制区,减少船舶排放污染,监测空气质素,以及研究臭氧和微细悬浮粒子的形成与防治。

施政报告指出,在2010至2015年间,空气质素明显改善,大气及路边主要空气污染物和可吸入悬浮粒子,平均浓度均下降12%至25%,只有臭氧因区域烟雾问题上升。

年内,政府将启动检讨空气质素指标的工作。

梁国雄李卓人先后被逐离场

香港特首梁振英发表任内第4份施政报告,立法会议员梁国雄、李卓人先后被逐离会议厅。

香港媒体报道,梁振英宣读施政报告期间,梁国雄在座位上播放录音及高叫口号,批评梁振英未有落实全民退休保障及和要求落实标准工时,主席曾钰成下令将他逐离会议厅。

数分钟后,当梁振英提到推动香港与中国多元交流时,工党李卓人站起来高声质问“(失踪的铜锣湾书店负责人)李波在哪里”、“一国两制在哪里”,指香港人非常担心事件,质疑为何梁振英不回答香港人李波在哪里。

曾钰成重申,打断特首发言属行为极不检点,命令李卓人离开会议厅。但李卓人表示,工党议员会一同离场抗议,以表达香港人关注李波失踪事件。

梁国雄(上图)展示道具“狼象怪胎大话特首”,被勒令离场;李卓人(下图)则问李波去向,被勒令离场。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梁振英与港府“糖水论战”

报道:笔锋

梁振英与李家超政府有关土地供应的“糖水论战”,似是“甜蜜负担”,各有品味,甘苦自知。目前港府的思路是对当年停止造地、卖地的短视行为补救,以“矫枉必须过正”的方式大量供应土地与房屋。

人口老化可以引进人才解决,而楼宇老化就只有建新楼一途,苦药救沉疴。新加坡的滨海湾规划可资借鉴。

过去香港的建屋开发计划,常被比喻为面粉与面包的关系,意指没有足够的“面粉”(土地),又如何能搓出“面包”呢,同样指面粉的成本若高,面包价钱也会水涨船高。

但在最近,前特首兼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则将之比喻为煮糖水:“煲糖水一定要放糖,但糖是不是越多越好?越早买越好?一家人经常煲糖水,厨房要储十斤糖吗?”批评现届香港政府过度开发土地,要“慎防供过于求”,特首李家超、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则先后回应,强调政府要掌握土地主导权,引发一场关于香港土地开发的论战。

有限土地塞进更多人口

过去香港房屋供应所考虑的,只是尽可能在有限土地塞进更多人口,在一段时间里,香港俗称的“插针楼”,指没有交通站、菜市场配套的单幢楼宇大行其道,对原有的社区机能构成更大压力。

新时代的香港土地开发,应产业先行,先考虑有哪些产业进驻,更要考虑长远目标,增加人均居住面积,使人有所居外,还能乐居、宜居,应该参考新加坡滨海湾(Marina Bay)开发的历史经验。

这场论战在10月24日由梁振英脸书帖文拉开序幕,梁振英帖文的标题是“慎防供过于求”,他说:“过去,开发新区,政府靠卖地有钱赚,但由于新的开发区发展密度越来越低,每尺的地价收入下跌,加上规划标准、工程难度、移山填海的造价和收地赔偿越来越高,新界东北可能是香港最后一个政府有钱赚的开发区。”

他认为政府开发土地时,要考虑政府能否赚钱,暗示除了新界东北以外新的大型开发区,在财政上对政府而言,可能都是负担而非有盈利的项目。

同时,他也直言:“需求不能不估量,供应规划不能不量化,政府开发新区的财政收支不能不预算。”不点名隔空批评早两日发展局局长宁汉豪“目前不需为整个项目估算最终成本……最重要是考虑未来30年期内是否需要这些土地”的论调。

财政司长与特首一致

及后特首李家超10月29日则回应,指土地供应主导权一定要在政府手中,否则主导权会落入“利益藩篱的控制”,不符市民和香港利益,又列举董建华、曾荫权时代2000年初政府停止造地一段时间,导致其后要处理的“一些实际情况是很不理想”。

与此同时,财政司司长、被视为“梁系”人马的陈茂波也在电台节目反驳梁振英,指汲取多届政府经验,土地开发工作必须持续做,不能因楼巿波动而停滞,又指香港于2003至2012年间曾连续多年没有卖地或造地,指“后遗症很大”,论调与特首李家超保持一致。

梁振英面对现任港府的回应,又连出两帖反驳,一是上述提及的“糖水论”,认为造地“是量和时间的拿捏问题”,其次则是题为“因为不是免费的”帖文,提醒香港政府造地需要“考虑政府的财政能力”:“地图上划的圈圈线线不是免费的,终有一天,我们还是要面对财政收支问题。由俭转奢易,由奢转俭难”,尽管香港政府财政状况持续恶化,可能会面对英国加税的困境:“有盈余的年头,大家要政府派钱花钱;连续几年赤字,要像英国一样,大幅加税吗?”

与港府论争“甜蜜负担”

梁振英与香港政府的论争,似是政治上的“甜蜜负担”(Sweet Burden)各有品味,甘苦自知。

目前香港政府的思路,是为了2000年至2010年代初政府停止造地、卖地的短视行为补救,提供足够的土地与开发案,以“矫枉必须过正”的方式大量供应土地与房屋。

现在,香港正面对严重的“双老化”危机,上届政府的《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规划远景与策略》报告就指出按现有趋势,到2048年香港就会增加50多万个50年楼龄的单位,由2018年19.8万个,剧增到85.4万个,人口老化可以依赖引进人才解决,但楼宇老化除了维护,就只有建新楼一途了,现今政府下苦口重药医治,以救沉?。

然而,政府开发土地,不是做慈善,政府也没有无限金钱用以造地,要在土地开发上收支平衡、使人安居乐业,还是应当以产业先行。

目前新加坡驰名亚洲的滨海湾开发区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360公顷的土地眼下是新加坡最重要的中央商务区,滨海湾花园也是游客驻足的胜地,但其填海工程早在1954年开始到1992年完成,持续时间长达30多年,但直到2005年才正式确立“滨海湾”品牌名称,并且定位为商业、住宅、酒店和娱乐一体化的商业区,再辅以前卫的设计理念,使地狭人多的新加坡也成功引进一级方程式赛车。

由此可见,新开发区是赚还是亏本,取决于政府产业规划是否得当,得当就成为新加坡的滨海区,若然失当,就变成天水围般的“悲情城市”,只有居住地,却没有产业,只会造成悲剧。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