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法医:从否认到坦承 3关键揭奸杀嫌犯撒谎

【马留台生遭奸杀】

(台北2日讯)嫌犯梁育志开始时否认犯案,但最后却坦承载尸跨夜近19小时。法医高大成今天接受《中时新闻网》专访说:“凶嫌初时说谎。”

对于凶嫌的说词,法医指出,这是不可能的事,因为从科学角度来说,第一就是测尸体温度,如果死亡时间19小时,那尸体一定是降到常温,因1小时降1度到1度半,如果降到28度,就代表死亡时间9小时以上。

第二就是看尸斑,如按下后都没有褪色,表示已经死了15小时以上。

第三是看尸体的僵硬程度,如果手指已变硬,可判断死亡时间18小时以上,从这三点综合起来看,高大成表示,凶嫌一定有阴谋。

通常性侵犯都会选择在偏僻无灯光的地方犯案,高大成说,有了第一次犯案,若是又没碰到受害者报警,这时嫌犯的心态就会认为,这个地点可以犯案,因为就算做了也不会被人发现。

法医坦言“台湾灯光暗的地方多的是,如果这种人都选在这种地方,哪有办法全台湾都照亮,所以不要去苛责灯光暗的地方,而是歹徒不好”。

性侵犯九成会重犯

高大成指出,性侵犯出狱后再犯的概率高达九成。

他坦言,这次事件,如果第一次受害者报警后,警方能好好处理,就能避免憾事发生,相反的,警方若没好好处理,会让嫌犯存有侥幸心态。

法医表示,所以往后碰到一定要重新检讨。

反应

 

商阅读

华文写法医日常大马第一人 陈然致与逝者对话

作者:陈然致

书名:《逝者与法医的对话记录——解剖台前的工作日常》

出版社/图片提供:大将文化

合作单位:大将文化

网站:https://dajiang.com.my

报道|颜汉霖

市面上关于法医、尸检、解剖的书不少,比如说法医人类学家和解剖学家苏·布莱克的《人骨档案:法医人类学家的鉴识笔记,解开隐藏在尸骸中的死亡密码》、法医病理学家理查·薛贺德的《解剖刀划开的真相:相验超过两万三千具尸体,英国权威法医的非自然死亡档案》、卡拉·瓦伦丁的《尸检报告:一个殡葬师的手记》等等,但在马来西亚,使用华文对相关题材进行书写的,陈然致医生却是第一人。

从陈然致医生的履历可以看到,他曾经远赴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国立医科大学学医,2009年学成归国后,便加入政府医院。那为什么他会选择法医作为自己的专业呢?

陈然致曾经有在访谈提到,在实习结束后,他就被调派到柔佛昔加末的医院服务,并选择成为一名外科医生,但在目睹许多紧急的病例,以及节奏紧张的工作环境后,他开始反思自己的选择。

直到一天某位车祸患者还来不及进行抢救就去世了,他被安排对患者进行解剖,让他发现了另一个工作环境,可以冷静地用自己的专业,来好好思考死者的死因。这也导致陈然致最后决定选择当一名法医。

他在一个访谈中也曾提到:“很意外地找到适合自己的部门,像是从天而降的机会。”

关于尸检那些事

2012年,陈然致开始在法医部工作,也是在同一年,他开始写作记录自己接收的解剖案件。直到去年5月,陈然致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本作品《逝者的证词:我是法医陈然致》,书中除了书写自己经历的案件外,也写出了许多法医相关的资讯。这次要介绍的书籍,则是陈然致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推出的第二本作品:《逝者与法医的对话记录——解剖台前的工作日常》。

与第一本相同,主要是描述自己尸检和解剖的故事,普及法医相关的知识和资讯。

在“临床解剖”一文中,他就有解释马来西亚的解剖基本分成两种:

第一种:司法解剖

这是指当死亡案件有涉及到警方调查时,警方就会要求法医为遗体进行解剖,以查明死亡原因。这些死亡案件包括自杀、他杀、意外、死因不明或猝死等等。而司法解剖是强制性进行的,不需要家属的同意,不过法医在事先还是会先跟家属沟通。第二种: 临床解剖

主要是因病去世的死者,主治医生想要了解病因,因此要求法医为遗体解剖。而临床解剖需要得到家属的同意,不然就无法进行。

寻找死亡背后真相

在〈人死了,身上的病毒还会在吗?〉一文中有解释法医在解剖时要如何保护自己不受感染。此外,也有提到解剖室是会根据生物安全等级来进行分类,最高是等级4,而马来西亚目前则是只有等级3及以下的解剖室。

陈然致也厘清了一些针对法医的错误思维。好比说在 〈法医也要能言善道?〉中,他就有提到虽然大多数人似乎觉得法医不需要口才,但法医其实常常需要需要对自己的案例进行分享,比如卫生部每个月都会召开会议讨论某些案件的死因,在会议上法医就需要解说自己的解剖过程,以及自己为何会判断为该死因。

另外法医也需要上庭供证,在法庭上说明自己的解剖发现。加上很多法医也同时是学校讲师,所以很多法医的口才其实不错。

法医部24小时候命

〈朝九晚五的工作哪里找?〉一文则是指出医院误以为法医部没有紧急病人,所以法医可以正常办公时间上下班。

陈然致就解释说法医部24小时都有人在,负责接收遗体。他也指出一些类型的死亡案件必须要尽快开始解剖,不能等待办公时间。同一篇文章里,陈医生还分享了自己三更半夜协助挖掘遗体的经历。

而〈嫌犯不是凶手〉一文中,就提到“法医是否站在法庭/警方/总检察署/死者家属那一方”的迷思。但陈然致强调,法医的身分永远都是中立的,解剖工作为的是要找出真相,而不是偏帮哪一方。陈医师就有在书中说道:“真相在哪一方,我就站在那一方!法医解剖遗体, 是为了寻找死亡背后的真相, 最终目的是维护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陈然致在书中结尾处也提到一些关于法医的迷思,好比“法医会在解剖遗体时偷走器官”、“解剖导致遗体体无完肤”、“遗体的处理程序”等等,并逐一撰写文章进行解释,这些资讯和迷思都可以让读者对法医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

科普疾病相关内容

除了法医的资讯和迷思外,陈然致也科普了一些疾病相关的内容。

比如〈脑动脉瘤不是肿瘤〉一文中,他就从一名艺人的猝死,谈及世界卫生组织对猝死的定义,并在描述解剖过程时,解释脑动脉瘤的知识,同时说明脑动脉瘤破裂的原因。

在〈经济舱综合症〉里,他则是从一名中年女性在飞行后突然晕倒死亡说起,在描述解剖过程后,说明“经济舱综合症”为何。

而且为了避免经常乘坐长途机的乘客感到恐慌,陈医生也有解释经济舱综合症的高风险群体,并说明长途飞行只是增加其风险。

意想不到角度切入

针对高风险群体,陈然致也有解释他们可以在长途飞行前寻求医疗协助。

陈然致的文章也常常从各种意想不到的角度切入,来吸引读者,让读者更能专心阅读文章的一字一句。

比如书中的〈小丑Joker〉一文中,他以2019年上映的电影《小丑》为引言,讲述了一个有着擦伤的红色鼻子以及嘴角两边撕裂的尸体,乍一看就如同电影的“小丑”一般。经过调查后才发现,原来这是一宗交通意外,死者是在骑摩托车回家的路上,摩托车突然失控装上大道分界堤的铁片,才导致死者死亡。但嘴角的撕裂又是怎么回事?

经过解剖后,他判断死者是先撞上某个物件,造成嘴角撕裂,并导致第二节颈椎骨折、脊髓神经受损。而后来调查的结果也是如此,原来当时有工人正在修理大道的分界堤,在移动时,两人一前一后将分界堤的铁片横抬过马路,而死者刚好驾车来到,来不及闪躲,于是嘴巴部位直接撞上铁片,才造成嘴角撕裂。撞击的力道也导致死者的颈椎骨折,摩托车因此失控翻车,造成死者死亡。

美人鱼综合症

一个意外就此导致一人死亡,以及一个家庭的破碎,实在令人不免唏嘘。

至于进行维修的公司是否有遵守安全指南,陈然致认为警方应该就此进行调查。

〈美人鱼综合症〉则是从迪士尼电影《小美人鱼》说起,并解释医学上的“美人鱼综合症”,这是指新生儿出生时,双腿连在一起的罕见先天疾病。

陈医生也分享自己曾经遇到一个疑似美人鱼综合症的罕见案例,但死者的家属拒绝让法医为孩子的遗体进行解剖。

关系生死,责任重大

虽然陈然致笔下总是说得轻松,但关系到生死的工作,需要肩负的责任一点也不轻松,尤其是跟刑事有关系的案件,万一犯下错误,让真凶能够逃脱法网,或者无辜者被冤枉,都是很严重的后果。

在〈差点溜走的死因〉里,文章叙述一名印尼籍男性因为被殴打,在昏迷后死亡。但当陈然致进行解剖时,却没有找到任何致命的伤痕,而死者也没有患有任何可能导致死亡的疾病。

当时的情况是如果找到死因,就能对嫌犯提起谋杀指控;反之如果找不到死因,嫌犯就只会被提控严重伤人罪,两者的刑罚相差甚远。

陈然致后来在几经思量后,想到可能是因为殴打造成的脂肪栓塞导致死者死亡,但问题又来了,因为其工作的医院没有检验脂肪栓塞的设备,只能请求部门主管批准将标本送到其它医院进行检查。

但数周的等待是值得的,他最终确认死者是因为被殴打造成的脂肪栓塞而死亡,嫌犯也被提控谋杀。

走入垃圾堆寻真相

而在陈然致的文笔之间也可以看出他对工作的严谨和负责,前面〈朝九晚五的工作哪里找?〉就有提到他三更半夜还从睡梦中爬起来协助挖掘尸体的过程。

〈垃圾堆里寻真相〉中,陈然致为了找寻案件的死因真相,走入垃圾堆里,在难闻的味道和漫天的苍蝇里,对垃圾桶进行检查,以确认死者颈部的撕裂伤是否来自垃圾桶的手柄。

在书中的另一篇文章〈离奇的死亡车祸〉中,陈然致更是强调:“每一具送来法医部的遗体,我们都会认真对待,从询问警方案发现场初步调查,再到重看案发现场照片,再到解剖遗体,每个步骤都不可以马虎,更不可省略。因为我们知道,寻求真相只有一次机会,一旦错过,就不可能有take 2 !”

陈然致也并非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法医书”的人,书中好几篇文章都可以看到他的悲天悯人的性格。

〈不关法医事,但关人的事〉就提到一名因为连结600公斤铁板的绳索突然断裂,导致在工厂被压死的印尼籍男性的案件,并借此来探讨马来西亚的工伤问题;〈外籍劳工的悲歌〉则是分享了两名外籍劳工自杀的案件,并探讨外籍劳工的辛酸经历。

〈生命可贵,自杀无法解决问题〉文中除了解释跟法医和解剖相关的自杀资讯外,陈然致也告诉读者要多关心身边的家人和朋友,更语重心长地劝解有自杀倾向的朋友:“自杀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自杀只是逃避问题。人死了,也许问题还在。记得,只要还活着,人生就一定充满希望。”

结论:短小精悍

整体而言,虽然谈论着法医和解剖内容,但《逝者与法医的对话记录》并不是一本太难阅读的书籍,大约200多页的内容,阅读速度快一点的话一天内就可以读完。

重要的是它短小精悍,不仅可以让读者学习到许多马来西亚法医和解剖相关的资讯,通过对法医工作的描写,也能够让读者提升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