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炒风致市场畸形发展
普洱茶恐失“喝”的价值

中国近年来流行炒价普洱茶,让行内人士担忧“以劣混好”等问题之余,也让茶叶丧失了“喝”的价值。图为一家茶店售卖的“普洱茶王”老班章。

普洱茶炒风炽热,一饼普洱茶在拍卖会的成交价,不是人民币数十万就是上百万元。

中国不少茶叶收藏家及行内人士担忧,炒卖之风令普洱茶市场畸形发展,民众对价格的关心程度高于品质,进而令茶叶慢慢丧失“喝”的价值。



中国国家高级评茶师、世界茶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鲁文锋指出,普洱茶自其成为“投资项目”后,整个行业乱象不断。

据称,陈年普洱茶年份鉴别混乱,市面上时有新茶仿冒老茶的情况发生。由于缺乏监管、没有品质检测标准,市场上更有不少滥竽充数的“无名品牌”。

而现时的茶叶市场明显已过度炒作,令普洱茶脱离其实际价值。消费者恐首当其冲,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进而令普洱茶供求发生逆转。

鲁文锋表示:“普洱茶一旦供大于求,就会造成茶价下跌,进而导致原料供应暴跌。”

他认为,这不仅会伤害现有市场,更会阻碍潜在的市场发展,使整个行业发展陷入恶性循环。



鲁文锋呼吁当局尽快设立机制整顿普洱茶市场,以避免整个业界被炒风引上歧途,同时呼吁茶友们加强普洱茶专业知识的学习。

云南勐海布朗山的“老班章村”每天都有村民驻守村口(上图),严防茶商将外来茶叶运来这里,冒充他们引以为豪的“普洱茶王”。

产“普洱茶王” 年收入过百万“老班章村”防外来茶捞好处

云南勐海县布朗山深处的“老班章村”,近年普洱茶炒风炽热,连带令村民们的收入急升。

他们预料今年年收入可高达人民币200万元(约124万令吉),但同时严防有外来茶叶捞好处,“把外地茶叶运来,价格就翻了几番”。

老班章村自古以来专门栽种堪称“普洱茶王”的“老班章”。其中一名村民表示,此前村内的古茶园,长期一度无人打理。

村民说,直到2007年有人发掘到村内生产的老班章普洱茶,带来巨大的收益,才令茶园再度受村民关注。

十年前还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如今即使过了春茶的采茶季,仍每日吸引不少游客和茶商到访。最近10年,老班章村的普洱茶收购价几乎年年上涨。

今年的头春茶收购价约为每公斤8000元。如果压成茶饼,每饼357克正宗老班章茶的成本也有逾3000元。尽管价格昂贵,老班章茶却依然供不应求。

然而有茶商动老班章村的主意,将外来茶叶运到勐海充当“普洱茶王”。为防有茶商蒙混过关,老班章村每天安排村民在村口查车。

而在普洱茶市场假冒仿制老班章的情况猖獗之下,村民尽力保证外来茶叶无法进村,“本村的茶叶只许出,不许进”。

云南茶商以劣混好抬价

中国今年掀起一阵普洱茶炒风,诸如“老班章”的知名普洱茶,茶价更屡创新高。

然而有云南茶商直言,一些商家为了赚更多钱而合谋在拍卖时哄抬成交价,甚至还以劣茶混杂名种茶叶。

以“老树茶”名称招徕

云南西双版纳是中国普洱茶的主产地之一。今年头春茶的采摘季刚结束,当地多家茶庄陆续开售产自各个山头的普洱春茶。

不少经销商更以“老树茶”、“古树茶”等名称作招徕,但各商家对古树、老树的定义不同。

中国官方数据显示,在2017年云南普洱茶近14万吨产量中,古树茶不超过5000吨,意味着茶饼所占的比例不足4%。

有茶店老板坦言,这些称号其实是近10年间才开始流行,“现在很多商家都是乱蒙乱猜”。

而在普洱茶市场中被视作明星产品的“老班章”,因产量少、口味独特,成为市场中最昂贵的茶品之一。

惟有行内人士坦言,市面常见包装精美的“老班章”只不过是以假乱真混淆市场。“事实是整个市场上,正宗的老班章几乎不存在。”

反应

 

财经新闻

【独家】三大绊脚石 散户炒风吹不起

独家报道:萧维旸

回首去年,行动管控令、经济刺激配套、延缓还贷等一连串事件出台后,马股旋即迎来一股炙热 的散户炒风;手套股、科技股和其他中小型股,前仆后继成为热炒对象。

去年8月11日,马股全场交易量更是冲破277亿股,写下历史新高;同时,成交值也高达78亿332万令吉,令人咋舌。

来到今年,尽管疫情愈演愈烈,我国也进入全面封锁状态,但上述散户狂炒盛宴,仿佛已经曲终人散,马股成交量无法和去年同日而语。

市场人士告诉本报,三大绊脚石横亘在前,散户不复去年勇。

政经双夹击  不复去年勇

手套科技股难再飙

回顾去年,大马股市有两起事件,令国内外投资者啧啧称奇。

首先,是我国政府在3月18日,首度落实行动管控令(MCO)后,国内散户旋即涌入狂炒手套股“四大天王”,造成股价火箭式飙涨。

其中,顶级手套(TOPGLOV,7113,主板保健股)更是傲视群雄,在8月6日冲上28.40令吉水平,比前年底的4.70令吉,足足高出约6倍。

与此同时,贺特佳(HARTA,5168,主板保健股)、速柏玛(SUPERMX,7106,主板保健股)和高产柅品工业(KOSSAN,7153,主板保健股)股价,也纷纷在8月初,飙升至史上最高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7月,顶级手套也一度以市值近705亿令吉之姿,超越大众银行(PBBANK,1295,主板金融股),坐上马股第二把交椅。

手套股备受热捧,归因于疫情造成手套需求热火朝天,而上述公司自然成为最大受惠者。

同时,全球经济活动放缓、大部分工厂暂时熄灯,也导致各行各业黯然失色,游资无处可去,唯有猛闯手套股。

其次,受中小型股带动,马股在8月11日,全场交易量冲破277亿股,写下历史新高。同时,成交值也高达78亿332万令吉。

当日马交所小型股指数交易量,约为37亿4713万股;全股项指数交易量,站上约82亿1151万股;首100大指数交易量,也攀高至约58亿2362万股,均属于前所未有的热络程度。

马股价量齐飙双位数

放眼整个8月,主板和创业板总成交量,合计为2627亿6089万股,按月飙升33%;成交值亦做到1323亿5261万令吉,按月增加15%。

种种迹象已说明,去年经济活动虽处于半停顿状态,但马股成交量却在逆市冲高。

然而,视线转向今年,尽管政府接二连三加紧封锁措施,并连续推出援助配套刺激经济,但马股再也无法燃烧起去年般的熊熊火焰。

眼看单日确诊人数节节攀高,经济状况也不容乐观,马股会否“再现光辉”?乐天交易证券销售主管刘松增、丰隆投行研究零售研究主管吴俊声,接受《南洋商报》访问时,均说“不太可能”。

警惕三大绊脚石

针对散户炒风戛然而止的原因,两位市场人士给出的理由,包括缺乏热炒主题、政局不稳、散户银弹不足。

1.缺乏主题

刘松增指出,马股热络程度会远比去年逊色,主因在于炒作主题混沌不明。

“去年,在各国疫情大爆发期间,手套需求和平均售价水涨船高,造成多数投资者都将注意力放在手套股上。

“此外,那时候的市场讨论,也聚焦在如何抗疫,和疫情消退后如何增强医疗体系等。可以说,整个马股情绪都围绕着手套股而转。

“各手套公司公布亮眼业绩后,更让散户坚信手套公司盈利能力强劲,进而加码入场。”

除手套股外,科技股也在去年摇变当红炸子鸡。在“居家上班成新常态”、“5G科技加速发展”等论调的推波助澜下,不少科技股也成为热炒对象。乐天交易研究主管余贤彬,在当时也担忧科技股已形成泡沫。

时至今日,手套和科技股难再掀起狂欢情绪。刘松增说:“历经一番炒风,手套和科技股估值已趋向昂贵,不少散户也已烧到手,不敢再贸然进场。”

吴俊声也表示,在手套平均售价逐步回调,公司盈利前景也从高峰滑落的夹击下,手套股难免会失去游资的青睐。

达证券在7月12日发布报告指出,手套平均售价将逐月下滑,幅度介于5%至10%;MIDF投资研究也在6月表示,手套现货价已有所回调,意味着顶级订单开始下跌。

对于这领域,刘松增表示,不少投资者均选择观望,等待手套股价格跌至便宜水平,再决定入场。

“因此,这行业已不太可能出现炽烈炒风。”

在手套和科技股失色之际,其他股项却暂时无法接棒成为新宠。

吴俊声说,随着疫苗接种范围扩大,让经济活动看见曙光,建筑股为首的复苏领域会逐渐获得市场垂青,但在短期内,它们都不会价量猛升,原因有两个。

“第一,建筑工地里频频传出确诊消息,因此市场都在担忧会否停工,以致建筑公司无法按期完工。”

第二项原因,则是我国债务水平、赤字比例不乐观,恐会导致政府喊停大型基建项目。

吴俊声补充,在复苏主题股当中,泰半也已估值不低,“即使再有利好消息出炉,也很难带动炒风。”

另一边厢,联昌国际投行研究也在6月发布报告指出,根据调查,逾半散户对股市不甚乐观,并认为未来3个月的投资回报低于10%。

2.弹尽粮绝

吴俊声表示,去年首度落实管控令期间,不少散户手上还有大量银弹,因此愿意闯入股市大捞一笔。

“确实有人赚得盆满钵满,但大部分散户还是因为在高价进场,或误信消息而被套住,无法脱身。

“因此,被烧到手的散户应不会再大胆进场。即使手上还有现金,也倾向留住防患未然,毕竟未来仍充斥不确定性。”

他也将散户的银弹比作池塘:“池塘的水已接近干涸,很难再看见散户带动成交量。”

刘松增看法相同:“去年散户还有不少储蓄,加上各银行均推出延缓还贷措施,才有足够银弹入场。对于今年,不少人被烧到手后,已没有进场的勇气。”

他续说,国内频频传出“挂白旗求救”和商店倒闭的新闻,亦或多或少为经济和股市带来负面情绪,造成散户倾向按兵不动。

尽管国行再度推出为期6个月的延缓还贷措施,为个人和企业保留现金,但在刘松增和吴俊声看来,这举措无助于重现炒风,毕竟此次没有豁免利息,因此不少国人会选择还款,造成流入股市的资金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大华继显也在7月中发布报告指出,疫情愈演愈烈、经济放缓损及散户的钱包后,股市不太可能重演去年的狂热盛宴。

该研究机构也估计,今年次季的日均成交值(ADV)数据,会按季下滑27%。

“另外,观察月初迄今的情况,ADV正继续返回正常水平。”

展望未来,尽管经济逐步明朗,将提振股市情绪,但大华继显估计,2022年ADV将进一步滑落至29亿令吉,比今年预期的37亿令吉,减少22%。

对此,该机构也预计,大马交易所(BURSA,1818,主板金融股)将在2021至2023财年,遭遇盈利萎缩的问题。

3.政局不稳

现下政局陷入混乱,各党斗争白热化,也造成大部分投资者选择观望。

刘松增说:“不少投资者都会担心,中短期内我国会否如去年般,再度发生政权更迭。毕竟若真的更换政权,基建项目进度、经济刺激配套的规模都可能会大受影响。”

联昌国际投行6月的报告也提到,政局不稳是散户裹足不前的主因之一。

“政治动乱会重创国家经济和企业盈利。若局势持续恶化,散户料进一步撤出国内股市。”

经济学者白文春日前受访时,也表达相同担忧。他说,政治动荡会让经济承压,连带吓退外资。若后者继续发酵,令吉汇率将节节败退,国内企业则被迫吞下汇率波动剧烈的苦果。

即使不计政治动荡这项因素,抗疫措施效果不彰,也是拖累经济和股市的一大忧患。

国内知名经济学家佐摩日前直言,政府许多做法毫无意义,尤其对经济活动“又开又关”的做法,对企业而言是一大灾难。

大马评级公司也在报告点出,全面封锁措施比预期长,会进一步削弱经济前景。同时,企业资不抵债、裁员事件增加,对早已受创的经济雪上加霜。

聚焦三大复苏股

综合市场人士的说法,中短期内马股将暮气沉沉。置身其中的散户,应如何部署投资策略?

刘松增和吴俊声认为,投资复苏股仍可行,但散户需有耐心,因要在短期内就迎来丰收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他们建议留意的复苏领域,分别是银行股、旅游股及产托股。

1.银行股:基本面优派息稳健

刘松增表示,一旦疫情消退带动经济复苏,作为经济晴雨表的银行股会是主要受惠者。他同时提醒,买入银行股需耐心等待。

“即使反弹慢,优质银行股派息能力亦相对稳健,不失为理想的投资。”

丰隆投行研究在6月发布的投资策略报告,给银行领域“增持”评级。

“尽管全面封锁已削弱复苏进度,但这些问题会是短暂的。

“随着疫苗接种范围扩大,复苏情绪将渐渐抬头。这时候部署银行股,不失为理想的选择。”

该机构的首选股为马银行(MAYBANK,1155,主板金融股),周息率佳,也较少承受外资卖压。

另一边厢,大华继显也在本月初指出,尽管市道不佳,但我国银行始终未如市场担忧的那样面临庞大修改损失(Modification Loss)。

“我们相信,如今已看见黑暗尽头的曙光。因此近期股价疲软,更是趁机吸纳的好时机。”

针对重启延缓还贷措施一事,大华继显认为,银行遭受的冲击将比去年轻微得多,因银行不会再像去年中一样,无条件延缓还款期限。

2.旅游股:云顶双雄先苦后甜

旅游股特别是云顶双雄,也在刘松增、吴俊声的建议榜单内。但该两公司迎来业绩反弹前,恐还有一波大亏损。

据达证券在6月底发布的报告,分析员已下砍云顶双雄2021财政年的盈利预测,其中云顶大马(GENM,4715,主板消费股)的亏损预测,更是从1740万令吉,扩大约19倍至3亿4870万令吉。

与此同时,分析员也下砍云顶(GENTING,3182,主板消费股)2021财年的盈利预测24%,至5亿460万令吉。

无论如何,分析员认为,随着疫苗接种人数增多,云顶双雄业务会在2022财年全面复苏;而投资者在经济活动全盘开放前部署相关股项,还不算太晚。

另一边厢,标普全球评级机构(S&P Global Ratings)也在6月表示,云顶旗下的拉斯维加斯名胜世界(RWLV)创造的收入,可填补东南亚业务的收入缺口。该机构也认为,云顶可凭着充裕的现金扩张,熬过负现金流时期。

3.产托股:商场零售迎消费潮

吴俊声指出,疫情退去后,国人消费意愿将大受提振,商场和零售商店人流,也会逐步恢复至正常水平。

“届时政府解除跨州禁令,加上酒吧获准营运,将惠及产托股。”

但他也补充,上述利好现象,应不会在短期内出现,最早也得在今年11至12月,才慢慢看见曙光。

丰隆投行研究的首选产托股,为SENTRAL产托(SENTRAL,5123,主板产业信托)。

“作为纯办公室类产托,该股的盈利能力会比主打零售店、酒店的产托来的强劲。

“在2020财年,尽管管控令横亘在前,但SENTRAL产托仍取得90%出租率。该股的周息率也相对吸引。”

大华继显同样建议增持高股息的产托股,而其首选股为怡保花园产托(IGBREIT,5227,主板产托股)。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