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疫情遇虎年 狮城去年生育率新低

(新加坡27日讯)疫情遇虎年,去年新加坡生育率跌至历史新低。受访妇产科医生指出,今、明的兔和龙年是受华人喜爱的生肖,加上新措施推波,暂无需对去年数据过分担忧。

《新明日报》报道,新加坡2022年的居民整体生育率降至历史新低,只有1.05。

协助管理国家人口及人才署的新加坡总理公署部长,兼财政部及国家发展部第二部长英兰妮早前在国会拨款委员会辩论总理公署开支预算时指出新加坡生育率下降的多个原因。

新加坡整体生育率与许多发达国家一样,多年来呈下滑趋势,另外,去年是华族传统上忌讳生育的虎年。另外,有更多国人选择迟婚,也有更多夫妻延迟生育或生育较少孩子。

鹰阁医院妇产专科兼泌尿专科顾问医生钟耀伦受访时说,华人传统观念上的确有避忌虎年生育的说法,而兔年和龙年则较受想生小孩的家庭欢迎。不过,他认为这两年的生育率虽然料会有所增加,但幅度不会大。

“与30年前相比,新加坡华人对于这方面的传统观念淡薄了不少。最主要还是父母认为养育孩子如今有不少考量。”

退休的资深妇产科医生方壮威则指出,根据过往经验,兔年、龙年的新生儿出生数肯定上升,但不能确切预测上升多少。

除了今年财政预算案宣布的一系列措施减轻家长的育儿负担,去年公布的《新加坡女性发展白皮书》中也计划从今年起,让21岁至35岁的女性,无论已婚与否,都可选择冷冻卵子,供婚后进行辅助生育之用。

方壮威提到,女性的卵子质量在35至40岁后会显著下滑,或影响生育能力甚至是新生儿的健康。

“冷冻卵子的质量不会随着时间流逝受影响,让人提前冻卵的政策,或者增加幼儿园数量,有助于提高生育率。”

民俗家:生肖具影响力

民俗学家徐艺庭受访时说, 1 2 生肖是有着数千年历史的说法,也是伴随许多华人一起成长的习俗。

“因为流传久远以及关注的人多,从风水学看也具备了一定的能量和影响力。”

她表示,因此有人认为虽不必坚守所有规条,但一些忌讳可免则免。

徐艺庭说,龙有着别于其它所有生肖的特殊地位,不容易被冲克,因此不少华人也喜欢在龙年生育下一代。她也谈到,其实个人生肖也要与生活中的其他人之生肖相匹配,才会演变出不同际遇。

育儿需时间精力 双薪家庭或难兼顾

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陈恩赐受访时指出通胀持续走高,以及世界局势动荡,也可能对国人当前和未来生计造成影响等。

他也说,抚养孩子需要长期付出时间和精力,双薪家庭可能难以兼顾。

“整体生育率自1977年起开始下降,大部分华族人口的生育率在过去2年或更长时间甚至低于1。除非我们能继续输入移民为经济做出贡献,同时不削弱新加坡人的就业机会,新加坡人口看似也会持续的迅速老化。”

陈恩赐也提到,新加坡乃至东亚国家尤其珍视下一代,父母会竭尽所能让孩子有良好的发展,因此在本地养育孩子很花时间、精力和金钱。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公共政策助理教授陈宝玲则说,迟出生的孩子与祖父辈相处的时间会少了,甚至没机会接触,少生育也意味着家庭网络缩小。

她也说,除了向新生儿提供资助之外,也可考虑让新生儿的哥哥、姐姐受惠,减少父母因多生孩子可能夺走现有孩子部分资源的顾虑。

视频推荐:

反应

 

国际

龙年也救不了 台湾新生儿不到8.6万

(台北24日讯)台湾少子化严重,今年适逢龙年,但出生率恐再创下新低。

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台湾生殖医学权威、茂盛医院院长李茂盛预期,当地未来的出生率“如自由落体崩毁”,包括低薪、高房价、家庭结构改变都是年轻人不婚不生主要原因,但不能只靠央行打房,政府应有综合对策,否则首当其冲就是兵源不足,防务安全失守。

出生率恐再创新低

据报道,依据台湾内政部公布近年出生率,在2021年全台出生人口有15万多人,在2022年、2023年分别是13万多人,最新公布统计显示今年1月至8月出生数不到8.6万人,可以预见若未来几个月没有大跃进,台湾新生儿数恐失守去年13万人的水准,再创新低,龙年光环不再。

台中市民政局统计2024年1月至8月中市出生数约1.03万人,去年同期则是约1.11万人。李茂盛亦称,茂盛医院统计今年1月至8月迎来1264名新生儿,“完全感受不到过往龙年的威力”。

李茂盛表示,台湾少子化问题严重,已从过去晚婚、晚生、生不出来,再提升到不婚不生,以目前一年13万出生人口数,可以预见未来一定兵源不足,防务安全堪虞,另外缺工和老年照顾问题都会更严重,引入外劳或可暂时解决但非长久之计。

李认为虽然政府有许多生殖补助鼓励生育仍嫌不足,真正影响年轻人不婚不生主要还是低薪、高房价和家庭结构改变。他批评政府把地卖给建商助长炒房,建议都市重划区应保留30%土地建青年住宅,且优先让新婚备孕或有小宝宝者购买或承租,方便就业和就学,“不要把青年住宅或社宅盖到边陲区”。

台中市社会局指出,为鼓励生育,在市长卢秀燕上任后生育津贴,由每胎新台币1万元(下同,约1304令吉)加一倍至2万元,此外,正规划好孕专车明年上路,补助设籍台中市的本地孕妇及配偶设籍台中市的非本地孕妇,自孕期起至预产期后6个月每趟上限200元、30趟次、最高6000元的乘车补助。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