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百货业最大关店潮调查
实体店关店不完全因电商

北京百盛太阳宫店、华堂十里堡店(下图)传出关店消息,令人担忧百货零售业面临寒冬。

中国北京的亚运村飘亮购物中心被1美元收购,百盛太阳宫店和华堂十里堡店也有消息说下月就将关门,这在本就已经很长的实体商业“闭店名单”上又添加了新的内容。



百货业料迎倒闭潮

有业内人士甚至预测,百货零售业今年或将迎来最严酷的倒闭潮。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表示,实体店关店不完全因为电商冲击,还有实体经济增长乏力,人工成本、租金成本及税费成本高企等,蚕食着本来就不高的利润。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飘亮购物中心负债15亿元(约9.3亿令吉),被华讯公司19日公告以1美元收购。独立的物业估值师评估该物业,于2016年6月30日估值约为21.4亿元(约13.3亿令吉)。

飘亮购物中心于2001年正式开业,坐落在北京朝阳区亚奥黄金商圈和生活圈,周边有众多中高档住宅区、餐饮街、办公楼及会展中心等,距离亚运村、鸟巢水立方等体育场馆只有一两公里的路程,居民、商务及旅游流量非常充足。



百盛太阳宫店亏损

此外,马来西亚最大百货公司百盛集团13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将出售百盛太阳宫店。后者从2010年开业至今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截至今年7月31日,太阳宫百盛未经审核账面净值为10.32亿元(约6.4亿令吉)。百盛表示,集团预估出售该店所得款项净额将约为19亿元(约11.8亿令吉),接盘者为深圳前海图蓝投资公司。

另一方面,华堂商场十里堡店20日传出将于今年11月1日起停止营业,持续亏损是导致关店的原因之一。

从2014年4月底开始,华堂关闭了北京望京店;4个月之后,华堂北苑店关闭;同年12月1日,西直门店关闭;2015年3月底,华堂右安门店关张;2016年7月,华堂商场大兴店关张。

算上十里堡店,北京市场原有的9家华堂门店正常经营的将仅剩3家,亚运村店、丰台北路店和三里屯食品馆。

锺廷森:对中国市场仍充满信心

1994年,有着中国外资百货第一店之称的百盛复兴门店在北京开张,定位于高端时尚百货。22年过去,有传这一马来西亚零售业大品牌将要退出中国市场。

百盛日前回应说,百盛此次售卖的只是北京太阳宫店,并不涉及其他区域门店。外界解读为百盛将出售其在中国的全部业务,退出中国市场,全部都是误读。

百盛执行董事兼主席丹斯里锺廷森表示,未来,百盛对中国消费市场仍然充满承担和信心,百盛会致力加强其零售业态,并继续推进转型策略。

公开资料显示,从2012年至2015年,百盛至少已经关闭8家门店。今年到目前为止,百盛又关闭3家店,其中两家店在重庆,一家在西安。10月底即将关闭的北京太阳宫百盛,将成为百盛在中国关闭的第12家商场。

百盛集团采转型策略

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百盛集团也在谋求转型。

百盛集团2015年年报称,为更好地深化战略转型,规避市场风险及对未来有所准备,该公司将继续加强3个策略支柱,即零售业态和网络优化、产品和服务种类的增加,以及加强跨平台客户互动。

《北京青年报》分析,百盛服装品牌老化,时下年轻人时尚快销品牌阙如。

场景化体验化是未来出路

业内人士认为,百货业的调整,是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是正常的市场行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百货业仍然会存在,而且处于变动之中。

今后体验式购物,是中国零售业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但不管是百货卖场还是购物中心、城市广场及分店,这些零售业业态,只要是适应市场需求的,都是合理的。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中国连锁百强报告统计显示,2015年连锁百强销售规模2.1兆元人民币(约1.28兆令吉),增长仅为4.3%,是历年来最低的一次,百货业态甚至出现-0.7%的降幅。

《北京青年报》说,传统百货的模式过于守旧、单一,他们在布局上依然是一楼化妆品、二楼女装、三楼男装、四楼童装,顶多地下一层开个超市,很难吸引客流。

与传统百货业相比,场景化、体验化的百货商场更有人气,儿童乐园、餐馆、电影院、超市已经成为购物中心的标配。其次是体验化,这里更多指的是优质餐饮。

反应

 

德国之声

调查:50%的德国人对Temu持负面看法

(柏林8日讯)去年刚进入欧洲市场的中国电商平台Temu在不少欧美国家颇受欢迎,月均活跃用户达9200万,但批评声也一直不断,从产品质量差到被控存在违规行为。

最新一项调查显示,一半德国人对其看法负面。

中国电商平台Temu在不少欧美国家颇受欢迎,然而市场研究机构Appinio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德国消费者对Temu的评价明显低于西班牙和美国等其他国家。

根据该调查,50%的德国受访者表示他们对Temu的看法"非常负面"、“负面”或“比较负面”。其中勾选“非常负面”的受访者有近五分之一(约18%)。16%的法国消费者同样对Temu持“非常负面”的观感。

相比之下,其他国家受访者中的这一比例则明显较低:意大利和英国为11%,美国为8%,西班牙消费者中仅有4%对Temu平台持"非常负面"的印象。

该调查由电子商务服务商Remazing委托进行,共有来自六个国家的6000人参与,其中 5830名受访者表示听说过Temu。受访者被要求描述对该购物平台的印象,但并未被深入询问对其持正面或负面态度的具体原因。

在批评与怀疑声中迅速壮大

目前Temu已成为德国最大的在线零售商之一。根据YouGov的一项调查,若以订单数量衡量,2024年1至6月,约有 130万德国消费者在Temu平台购物,在德国排名第六。

尽管如此,Temu仍因产品质量差、缺乏安全标准等问题而受到来自消费者权益团体以及政界人士的批评。此外,该平台还被指利用150欧元免关税限额等法律漏洞获利。

此外,贸易研究所IFH的一项调查也显示,许多德国消费者对包括Temu在内的在线购物平台持怀疑态度。这项调查同时也包括了电商平台Shein。在被问及为什么不愿从Temu购买产品时,83% 的受访者提到产品质量很差,60% 的受访者担心买到假货。

欧盟委员会已于2024年10月正式启动对Temu的调查程序,原因是怀疑其在打击仿制品等非法产品销售方面做得不够。

附录:三项调查

Appinio调查于2024年7月29日至8月1日期间进行,受访者为来自德国、意大利、英国、西班牙和美国的6000名16至65岁的消费者。调查问题是:"你对购物平台Temu以及Shein的印象如何?6项可选答案为:"非常消极","消极","相当消极","相当积极","积极","非常积极"。

IFH调查由Ebay和IFH共同发起,对500名年龄在18至69岁之间的消费者进行了调查,询问他们为何不考虑在Temu、Shein以及Wish等网上平台购物。可能的答案包括"产品质量差","害怕假冒产品"等。

2024年10月,Bitkom对1180名年龄不小于16岁的消费者进行了调查,研究其在黑色星期五期间的购物计划和行为。调查的问题包括:"以下哪些关于中国电商平台(如Temu或Shein)的说法适用于您?"

备选项包括:“这些平台的产品质量比其他商店差”,“在这些平台购物时,我会心有内疚。”

新闻来源:德国之声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