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美英拒签AI峰会宣言 万斯:反对过度监管

(巴黎12日讯)在法国巴黎举行、为期两天的人工智能(AI)行动峰会,11日闭幕前发表峰会宣言,提倡AI“开放、包容、透明、合乎道德、安全”等,得到61个国家签署,包括中国、法国、印度、德国,美国和英国则拒绝签署。

美国副总统万斯当日在峰会上针对欧盟警告,不要对AI“过度监管”,否则会“扼杀”这个产业。欧盟则宣布将推动向欧洲的AI产业注入2000亿欧元(约9260亿令吉)的投资。

巴黎AI峰会的宣言题为“关于发展包容、可持续的人工智能造福人类与地球的声明”,指优先事项包括“确保AI开放、包容、透明、合乎道德、安全、可靠,考虑到所有国际框架”和“使AI对人类和地球而言是可持续的”。

包括中国、法国、德国、印度、日本、澳洲、加拿大在内的61国签署这份宣言,但英国、美国拒绝签署。

英国首相斯塔默的发言人说,英国因“国家利益”而没有签署:“你只会期望我们签署符合国家利益的倡议。”

反应

 

言论

善用AI提升医疗效率/曾达威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在2025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中提到,通过人工智能提升公共医疗系统效率是公平医疗的关键,而数字化和协作机制的完善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

是的,许多国家已经在公共医疗系统中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美国的医疗机构采用AI帮助进行影像学诊断,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快速分析X光片、CT扫描和MRI成像,大幅缩短了诊断时间。

在英国,国家卫生服务系统(NHS)通过人工智能预测住院人数,从而提前部署医疗人员和病床资源,避免资源浪费。

这种方法在冠病疫情期间尤其重要,因为医疗资源的高效分配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存几率。

中国在医疗人工智能应用方面亦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远程医疗平台,人工智能帮助医生分析患者病历和影像,弥补了基层医疗机构资源不足的问题。例如,百度的“灵医智惠”系统,已经在多个省份用于基层医疗诊断,提高医疗效率。

《自然医学》的一篇报告显示,人工智能在皮肤癌检测中的表现甚至超越了资深皮肤科医生。研究表明,通过训练神经网络处理超过100万张皮肤病图片,人工智能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准确率识别恶性病变。

另一项研究发表于《柳叶刀数字健康》,探讨人工智能在医院工作流程优化中的作用。研究人员开发一种人工智能系统,可以提前24小时发出警告,用于预测住院患者的病情恶化风险,为医护人员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此外,人工智能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同样值得关注。传统的药物研发周期长,且成本较高。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模拟药物与人体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加速新药筛选,减少药物研发成本。

仍须保持谨慎态度

尽管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潜力巨大,但我们还是必须对此保持谨慎。

首先,由于医疗数据高度敏感,任何资料的泄露都可能对患者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

因此,我们必须制定明确的人工智能使用法规与准则,确保收集,存储和共享医疗数据过程的安全性。

此外,医生与患者对人工智能的接受度也是一大挑战。一些患者可能对人工智能的诊断结果心存疑虑,而医生亦可能担心角色被人工智能取代。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于人工智能的教育和宣传,帮助医生与患者认识人工智能的功能与局限,让人们更有信心地运用人工智能新技术。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无疑是一场革命,为提高医疗效率和优化资源分配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

我们必须从世界各国借鉴成功经验,制定符合本地需求的医疗政策,才能将先进的AI技术转化为普惠大众的实际方案。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