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言商

先能验证才来复制/周志强

作者:周志强(理财导师)

日前与一位曾经经营着一家咖啡馆的年青创业者见面,就称她为艾莉吧。她谈到创业后生意很快进入轨道,第一年就创造了近30多万令吉的利润,因此,他就萌生了开分店的想法。

对他而言,开分店就像是复制现在的店,只要能复制,利润也因此得以复制。

她把店中不错的员工提升为店长,自己亲自负责协助打理新的分店。

因为第一家店的口碑不错,在开启第二家店的初始阶段取得不错的开始。但是,新店的红利在短短3个月后就消失了,过后就挣扎求生存了。

发生在艾莉身上的主要有以下的问题:

一,新厨房员工无法提供与资深厨师及泡茶水师傅同等的质量,因此无法满足客户的期望。

二,原有厨房厨师及泡茶水师傅在原有工作量下,又要照顾新分行及培训新员工,因此感觉非常累。同事之间也出现越来越多不愉快的插曲,间中一些员工还与艾莉发生了几次小冲突后,最后居然相继离开公司了。

三,在艾莉分身乏术下,员工工作态度开始出现散漫,更不幸的发生吃里扒外,滥用公司资金的事件。

经营能力能否复制?

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的结果就是两头不到岸,原本一家店可以赚取30多万令吉的利润,打算来个1+1>2的算盘,结果却换来1+1甚至少于1的痛苦!最后两家店经营不到三年都相继关闭了。

同样的,她非常羡慕其他咖啡店经营者,从原本的1家咖啡店,而后慢慢发展变成了2家咖啡店、3家店等的复制下去,从艾莉的案子中,我们看到关键的问题在那吗?

我个人聆听后,提出艾莉少了在开新分行之前的“验证阶段”。虽然公司在一年内就赚钱,但这“赚钱能力”要复制在另一家店时,就考验了“经营能力”是否能复制。

要考核“经营能力”是否能复制,就必须让自己建立一个“验证阶段”,评估经营上各个方面能力的需要,是否具备了建立另一个经营团队。所以,公司在赚钱后不急着扩张,能先守着资金深入观察公司,建立更深的团队关系,提升管理制度,在把各个经营细节做好。

以下是我提出一些参考点:

一,硬件可以复制,但软件无法简单照抄复制。硬件指的是门面、器材、家具等等。软件是人的行为模式、管理与领导相关能力。

二,软件无法简单复制,但行为模式可以通过培训及一套行为手册进行参考、监督与反馈制度,进而达到管理与激发的作用。

只有建立基本的人才培训,才能做到留才及激发人才更为公司努力!

系统上必须做好内部监管制度,缺少有效的内部监管制度,这短板注定将弱化公司,形成恶性循环。艾莉案例就是掉进恶性循环。

视频推荐 :

 

 
 

 

反应

 

财经新闻

无须急着成立“家族办公室”/周志强

作者:周志强(迈悦理财教育机构创办人)

自从政府宣布规划柔佛州森林城市为金融特区后,成立家族办公室就逐步开始引起许多人的兴趣。我也在几个月前写了一篇《家族办公室的兴起》的文章,提到了家族办公室的一些好处。当然也是鼓励合格者认真思考成立家族办公室鼓励家族的财富。

不过,我个人也认为在正式申请注册成立家族办公室之前,其实你有更重要的前期准备与考量点。

首先,家族需要明确设立家族办公室的主要目标。是为了保护和增长现有的资产,还是为了凝聚家族成员团结一致创建一个家族治理系统性体制,或是纯粹为了有效地进行财富传承而已?

明确的目标是应对问题与考验时的找对方向评估与深思。

接下来可以从三个维度做深入评估:

1. 家族成员的角色和治理结构

成立时的第一代家族企业领导需要决定家族成员在家族办公室中的角色和参与程度。如参与管理的条件、是否接受完全由专业人士运营等。

麦肯锡研究显示,70%的家族办公室失败案例源于家族内部治理缺失。

一个有效的家族治理体系应包括:成文的家族宪法、定期的家族会议机制、清晰的决策流程以及冲突解决机制。

2. 资产结构的合理化程度

不同类似的资产及分散在不同国家的复杂资产结构会大幅增加管理难度。建议先盘点家族资产所属的类别及其所在地,评估哪些资产类型适合转入家族办公室。

考量点包括评估运营成本和资源配置、不同的资产结构、不同国家的税务、法律和监管方面存在差异。甚至选择合适的设立地点需要综合考虑税务优惠、法律稳定性、监管环境等因素。

3. 人才规划上的可持续性

家族办公室需要法律、税务、投资等多元领域的专业人才。但现实中,既懂专业又获家族信任的人才极为稀缺。

因此,一般上如果能委托一名信任的家族财务规划师后,就容易借由其专业进一步的联合其他专业人士共同推动家族办公室的成立。

企业家一般忙于生意的繁忙工作,在设立家族办公室又需要评估各个环节,而最难及最关键的部分是深入了解企业家的想法,再把其想法转换成家族办公室的完整架构。因此,我个人是鼓励先委任一个领头的亲信顾问再展开后续的工作安排。

最后,家族办公室不是传承的“万能钥匙”,这只是相对完善的法规认可的个体,决定家族办公室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

一,做为至高指导原则- 家族办公室的宪章与治理原则是否完善;

二,筛选管理者的机制是否有效;

三,受益者的利益是否长期受到保障;

四、守着家族办公室的宪章与治理原则下保持足够的弹性永续代代传承。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