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言商

当和尚遇上科技佬——和继程法师谈科技,聊人生/孙德俊

作者:孙德俊(Antsomi联合创办人)

2024年9月5日,我受紫藤和云手文创基金会邀请,以对谈者的身分出席了智慧素宴“当和尚遇上科技佬:漫游云端心安何处”的慈善晚宴兼对谈会,和另一位对谈者、也是我国佛教界的知名人物继程法师进行了一场近两小时的对谈。

对谈活动的宣传文案是这样写的:“人类向往越来越美好的生活, 人工智能(AI)科技的创造与身心灵的修练,如何带我们飞上云端开阔视野,突破局限,让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那一晚来了很多好朋友,有文化圈的、企业界的、互联网圈的、IT界的……是一场满座的晚宴和对谈会。

在主持人黄家建先生的穿针引线之下,继程法师和我从互联网聊到人生,从AI谈到禅修,我们两人“上天下地”,无所不谈。

以下是我们在这场对谈会的一些记录:

提高技艺增值

1)马来西亚的科技现状:

当然,我们主要谈的是电脑和互联网科技这一块。硬件方面,美国在芯片和设计方面,都是世界的领导者。

我国虽然已经在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后端组装和测试市场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是雪兰莪州政府和雪州数字经济机构(Sidec)今年推动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设计园,将会是一个重要的开始,毕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软件方面,这些年来,大马的表现在区域内算是不落人后的,毕竟区域内有不少互联网公司的品牌都是从大马开始的,例如Grab 和JobStreet,还有现在成为大马第一家独角兽的Carsome。

当然,我们在不妄自菲薄的同时,也要知道东南亚其他国家,例如越南,都非常努力的在数字科技方面做出发展,如果我们稍微不慎,就会落在别人后头了。

2)人类工作变得更有效率后,科技带来的冲击和挑战:

从公司内部的角度来说,员工得如何提高技艺增值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另外,公司和外部的合作伙伴的关系也会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到来而发生改变。例如,传统上公司可能会聘请写手为公司撰写新闻稿(Press Release),但是,如果是一篇简单的新闻稿的话,现在用AI工具就可以轻易地解决了。

这让市场上的写手需要成为更高水准的内容提供者,才能满足机器不能满足的需求。这只是其中一个例子,但足以让我们理解到各方各面所会产生的变化。

人类才是“主驾驶”

3)副驾驶的角色:

至少,科技发展到目前为止,尤其是人工智能,它所扮演的角色还只是副驾驶(Co-pilot)的角色,人类扮演的角色才是“主驾驶”(Pilot)。

依照之前写新闻稿的例子,Al工具在生成一篇稿件之后,作为人类的我们,还是应该做出最后的审核与修改,确定最后我们要表达的东西,才能定稿,并且推出市场。

4)荧幕一代:

今天的年轻人或是青少年都是数字原住民(Digital Native),他们用智能手机、电脑和平板电脑,是荧幕的一代(Screen Generation)。有不少人把这种情况看作是一个大问题。

继程法师语重心长地说,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问题,但是,每一代都会继续走下去,我们只能说这是他们这一代的“共业”,让他们去面对、去解决。

5)科技让公司结构更扁平化:

我们一直看到西方崇尚个人主义,但是今天的公司结构也因为科技而进入一个员工的“个人主义”时代。

因为科技让员工可以更轻易地去完成一件工作,也因此把整个工司的结构变得更加扁平。

例子之一是,多年以前要花多少钱才能去购买拍摄短片的影音器材呢?但是今天一个中高阶的智能手机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了。

也因为这种“个人主义”,有些人不会呆在一家公司太久,除了转换公司或跑道之外,他们也可能会往创业的方向前进。

“无常”便是“常”

6)“理”的世界:

继程法师说,如果能从“理”的基础去了解世界的话,就知道“无常”便是“常”;那么,我们就不应该在面对世界因为科技而快速转变而显得焦虑。

如果真的焦虑的话,就做几个深呼吸,好好镇定下来,此时此刻,静听自己的呼吸,感受“流动”的世界,并且不要急着做出任何冲动的决定。

7)AI时代的“人种”:

很多人都说未来的AI时代只有两种人,一种是会使用AI工具的人,另外一种是不会使用AI工具的人。

经过一些时日的观察,我认为未来会使用AI的“人种”也会分成两种——一种是过于依赖AI 、并且开始“降智”的人,另外一种是在使用AI的当儿,仍然继续阅读和学习、训练创造力、并且保持判断力的人。

后者在AI时代会显得更为弥足珍贵、更加具有竞争力和生存力。你希望自己成为哪一种人呢?

我非常享受这场对谈会,它让我们有机会,在每一天使用科技的时候,开始去思考如何在科技和心灵之间取得平衡。

使用科技应该是我们在追求更美好的生活的方法和手段之一,它的存在绝对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

只有这样去理解这个世界,我们才能在漫游云端的同时,心已安矣。

视频推荐 :

反应

 

在商言商

教育+AI的未来之路/孙德俊

最近,新纪元大学学院邀请我上他们一档播客节目《新鲜事集》接受访问,聊聊人工智能将会如何影响教育,又如何在未来可以帮助到各科系的毕业生等课题。

节目的主持人是新纪元大学学院的副校长郑诗傧博士和品牌与创意部副总监黄子扬,另外一位对谈嘉宾是新纪元的计算机与创新技术学院院长洪阳宜博士。

我们在一个半小时的节目录制过程中,聊了许多课题,我觉得这些分享对教育界或是人才的培养方面都会有所帮助:

1. 机算机:我们在小学的时候开始学习数学的基本知识,认识了加减乘除后,进入考场时是不能携带计算机(我这里指的是Calculator)的。

长大/中学以后,开始学习更高深的数学时,我们被告知进入考场是可以携带计算机的。这个原因/分别是,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认知之后,他们被允许可以通过工具的使用从而达到快速完成工作的目的。

今天的我们/学生应该如何看待AI呢?我认为AI就像是以前我们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计算机。

学习基础知识对学生来说还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建构一个牢固的认知框架,从而对这个世界有更深刻的认知和理解。

当基础的认知建设起来之后,我们就可以通过工具如人工智能工具的使用,学习如何更快速地去完成工作。

2. AI书僮:传统上的教学,老师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上了大学之后,除了教授之外,我们也有助教帮助大学生学习。这样的学习模式,在AI时代肯定会有所改变和提升。

我相信,未来的学生,除了老师之外,都会有一个AI Tutor 帮助他们学习。我们就把这种AI Tutor 叫做“AI书僮”吧。

侧重人格塑造及软技能

百度百科是这么样定义“书僮”的:“旧时在有钱人家侍候主人子弟读书兼做杂事的未成年的仆人”。

未来的AI书僮其实就是侧重教育功能的AI工具或软件,它是一个学习伙伴,在学生做功课的时候,提点和引导他们完成学习和功课。

在有AI书僮的时代,老师的角色已经不再是教授知识为主了,他们扮演的角色,应该更侧重在人格的塑造和软技能的培训上,例如:如何好好做人、协作、沟通、项目管理、阐述思想等。

例子之一是,老师不需要侧重教导学生如何使用ChatGPT这种工具,而是应该教导他们使用这些AI工具的正确态度和心法。

3. 默认:记得30 年前(九十年代中期)刚刚出来工作的时候,大家的履历都需要注明会否使用微软办公室(Microsoft Office)软件如Word、Excel 和 PowerPoint 吗?

一眨眼30年就过去了,现在这些技能已经是职场人士的默认(Default)技能了。

我觉得现在的AI工具就像30年前的微软办公室软件一样,这个时候如果你去找工作,并且告诉雇主你会使用AI工具的话,一定会加分,也是你更具有竞争力的明证。

但是,久而久之,会使用AI工具的能力会慢慢成为职场人士的“默认”能力。事实上,历史不断在重复,换的只是技术层面和技术需求而已。

4. +AI:在播客的录制中,我被问到同学们应该在AI时代做好怎么样的准备,来迎接这个新的时代。

我提出了一种叫做“+AI”的概念。也就是说,所有的传统行业都会进入一种“+AI”的模式。

Accounting+AI 会否让数据告诉会计师更多的资讯?Law+AI 在让律师快速生成合约的同时,是否让律师有更多的时间为客户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

从这两个例子推展开来,未来+AI,就会产生无限的可能性了。

这两年来,生成式AI工具的大爆发,对世界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与此同时,AI也开始对教育界产生了冲击。

我国的教育界应该为此做出改变,帮助新一代做好准备,让他们在AI时代更具有竞争力。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