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言商

5000天后的世界/郑喜文

作者:郑喜文(大中华市场前锋队长)
[email protected]

5000天之后,这世界会变成怎样?

正当黄仁勋的演讲内容、皮衣价格、度假地点等相继成为新闻的同时,英伟达的股价在本月中旬以市值15.5兆令吉挤下微软,正式登上全球市值最高的企业龙头宝座。

这家创办于1999年的企业,在25年后的今天迎来了巨大的成功,然而其实早在今天,即第9125天之前,这世界早已逐渐被他们改变。

素有“科技预言家”之称的凯文凯利(Kevin Kelly)在其新著《5000天之后的世界》里阐述了许多有关人工智能(AI)的观点,包括“年轻人比老年人更容易失业”、“重新定义工作”等……

我觉得最有趣的反而在于这5000天的概念——无论是进入“后 GAFA”(谷歌、亚马逊、脸书和苹果)、“AI”或是“AR时代”,反正“它”早已陆陆续续分批的、局部地到来。

明天、后天以及每一个隔天,都是他人的“5000天之后”,因为对方早在13.7年之前就出发了。

而在这个感觉汽车都要长出翅膀的年代,我们这些相对传统的食品出口行业,仿佛跟山顶洞人一样原始。

AI仅是辅助工具

也许,AI可以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在商品的口味以及产品的包装规格上给予优化,甚至是内部程序上或市场策略,但它充其量也只是一个辅助的工具——听闻它已经可以透过口语化的指令自我生成设计图甚至拍摄,但所有的元素及切入角度都得来自主人,这都是“次生效应”,有点类似于“二次创作”。

这越发显得“主人”在思维上的重要性了——你输入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如果你“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却无法具体地用文字(或声音)表达自身的触感或感觉管能(sense)的话,甚至是自我的养分不足、内容物不足以有太多输出的时候,其生成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这大概就像只识得五千字的人,想透过很厉害的工具撰写小说一样?

思维决定企业未来

创办3家百亿企业(携程旅行网、如家酒店、华住集团)的中国企业家季琦先生在其《创始人手记》有不断地提到:一切都是由“形而上”决定了“形而下”,企业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了企业的高度和未来。

没想到,这思维本身就如此的AI。

视频推荐 :



反应

 

在商言商

失败的经历/郑喜文

巴菲特的最佳拍档查理芒格先生说过,失败所教会你的事情,远远比成功来得多。因为当你在投资上有所斩获的时候,你永远不会知道,那到底是因为运气,还是因为你足够努力所带来的能力所致。

而事实往往是,即使连股神也不例外——在无数个抉择当中,只有极少数的抉择是“押对了宝”,而那就是绝大多数利益的由来,并覆盖及弥补了其他“不完全正确”的抉择所导致的亏损或错算的效益。

言归正传,在协助本地企业把产品输出中国这事情上,我有过一次特别失败的经历。

当时,中国客户A正在找一款零食,刚好我认识生产相关零食的工厂,而这厂家创立没几年,急需订单,所以配合度也很好,于是一拍即合,原以为事情会顺利进展,没想到却是噩梦的开始。

首先,这家工厂很新,规模不大,当时只做几个邻近州属的市场,所以不需很高的资格,HACCP等认证证书都还没办好,对于出口是完全零经验。

碍于当时该工厂并没有客户所需的每袋20克装的包装规格,经过再三考量之后,工厂老板决定花费6位数去采购相关的包装设备,而客户也非常满意,同时也花费了6位数客制化相关包材,按几个柜子去备货,打算大展拳脚。

结果,由于沟通失误或缺乏经验,或以上皆是,工厂在生产的时候没有充上氮气(就是让零食胀鼓鼓的气体),导致产品受潮(即漏风),不止不脆口,而且还有变质现象,导致第一批货就滞销,还被客户退货,惨不忍睹。

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碍于工厂现有的客户并没有相关需求(20克装),于是只能把新购买的设备搁置一旁,而这包括了客户那一堆特别订制的包材。

未“扎根”勿走出海外

当然,这还没包括出口文件上的纰漏、产品标签上的失误、商标注册只有英文等,要把产品做好,你需要把100件事情给妥善处理,而这还没包括市场行销、品牌意识、价格定位等方面的策略。

从此之后,我对“协助企业走出海外”有更深入的认知:如果你的企业还没在本地市场“扎根”,基本上不需要考虑,因为出口的周期很长,市场变动甚大,经营和招商成本也相对来得高,如果不是为了扩充产能,则未必需要先考虑出口。

而且,如果本地市场没有经营得很好的话,其实急着出口会让你焦头烂额,因为出口是相对来得被动的,尤其在没有达到一定的经济规模之前,其成本高居不下,产品没有竞争能力,即使为了成交而牺牲自己的毛利率,产品到最后也不会卖得太好。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