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独家】校长:具自主性影响不大
独中料维持分选修科

蔡亲炀

(芙蓉15日讯)明年起中四不分理科和非理科,州内两所独中校长意见各异,不过他们还是认为很多独中会维持现状,在中四分选修科。

受访的独中校长,一方认为措施仓促落实,同时促使理科生不选择理科,最终削弱理科生人才,另一方则认为尊重学生的想法与选修兴趣,让学生更具自由度选择自己喜欢及感兴趣的科系。



芙中校长蔡亲炀博士反映,理科课程与考试较深,以及就业问题,导致选择理科的学生人数愈见减少,若上述政策落实,只会减少理科专才。

多一年探索课程

波德申中华中学校长张永庆博士透露,高一不分选修科系能让学生多一年探索课程,加深对课程的兴趣,否则太早选修科系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不过,两校校长认为,由于以上教育政策的细节详情尚未宣布,因此很多独中会维持现状。

教育部副部长张念群日前透露,中学标准课程(KSSM)明年起在高中落实,中四生不会再有理科或非理科之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与倾向选修科目。



届时学生将根据所选修的科目安排课室。

教育部长马智礼博士于今年2月说,政府学校不会再有理科和文科之分,他认为知识是一体的,它不能被划分,而应该被整合。

师资是否足够?–芙蓉中华中学校长·蔡亲炀

教育部作出不分理科非理科的政策宣布容易,但却不容易落实,而且这项措施只会削弱理科生人才,甚至促使理科生不选择理科。

毕竟中四理科、文科及商科分科已久,突然来个大转换,教育部已准备好了吗,还有师资是否足够?我举例过去是商科与理科6对4的师资比例,但是一旦中四不再分理科,将形成8对2的比例。

随着商科学生增加,届时还会面对教材、设施等问题;我认为教育部不该仓促落实中四不分理科及非理科,至少也该让学校适应及对有关政策做好充分准备。

选修理科的学生主要是看成绩尤其是数理水平,可是芙中还是有小部分理科学生在高三后,转向商科,而且更有理科生在清华大学选修商科的例子,因为他们的逻辑思考佳。

目前芙中有2班理科、1班文科及5班商科;以基于理科课程及考试较深选择理科的学生人数愈见减少,二来就是未来的就业问题。尽管未来将会是人工智能(AI)时代,但是还是需要逻辑思考。

为了让理科与文商科平衡发展,相信很多独中都会选择保持目前的理科、文科和商科选修科系情况,或是保持观望态度。

张永庆

尊重学生选修兴趣–波德申中华中学校长·张永庆

独中是走双轨制,也就是兼顾统考和政府考试,如果教育部于明年起落实中四不分理科或非理科,我校还是会保留现状,因为学生已选出明年要选修的课程。

独中有自主性,对于教育部欲推行的新措施影响不大,学校原有制度依然能应付考试;目前波中只有1班理科班,3班商科及1班美工班。

我认为中四不再分理科或非理科,是民主化的做法,也尊重学生的需求与选修兴趣,包括艺术与阅读,更具自由度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及感兴趣的科系。

高一不分选修科系能让学生多一年探索课程,加深对课程的兴趣,所以延迟选修科系较好,否则太早选修科系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部落实以上改革大方向,也与董总的改革教育大蓝图的概念相符,不过课程与教师的分配是首要安排的工作。

基于落实的细节详情尚未宣布,因此很多独中会维持现状;对于以上措施的落实相信也不会减少理科系学生,学校也会加强学生学者理科的认知,并通过初三评估考试(PT3)作为参考及训练特点,让学生掌握好思维逻辑。

反应

 

言论

独中应朝多元文化共存/朱键鸿

独中在经历了六十载的发展,其特色是什么?华教先贤们努力坚持传承华文教育、积极打造素质教育,在当代还能作为独中的招牌吗?

在华裔出生率日益下降、国际学校林立竞争、家长对教育的高要求等许多条件的改变下,独中的办学与定位已然受到挑战。许多学校已在课程和招生上寻求不同出路,但仍不时出现乖离独中本质的争议。

借着本年度华教节主题,透过再思林连玉精神的现实意义与价值,我想提出另一个可能的策略。

发展多元文化教育

林连玉等人当年在主张单语的国家语文教育政策下,坚持保留母语教育、力求传承华人文化,可谓为马来西亚的多元文化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若说独中本身即是多元文化体现的存在应不为过,然而仅此并不足矣。我们还需继续探问独中如何在这片多元文化的国土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多元文化的核心是“差异”、“冲突”和“共存”。了解差异的本质和形成方式是最基础的一步,接着需要揭露差异背后的矛盾与冲突,再透过理解差异政治的运作模式,开展差异如何共存的机制。

独中存在差异吗?这里的差异不单指族裔,还包括性别、宗教乃至性倾向等。只有肯认了差异的存在,并从主体认知到不同的需求和观点,才能形塑足够包容的环境。

独中的课程教学、行政文化和学校活动中是否有推广对各种差异进行更全面的认识?除了一般所做的佳节文化推广,对差异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表达是否有所了解?

或许很多学校不想了解差异,是因为害怕背后的冲突。我们潜意识中认为冲突耗费成本甚至影响和气、挑战权威,总习惯说“尊重差异”的我们,却以为只要不评断不干涉就好,然而缺乏处理冲突的多元文化可能只会落入相对主义的困境。

差异背后不平等的权力关系是冲突需处理的要点,其中对主流意识型态、优势文化和各种压迫的检视,省思权力与资源的重新配置、学习的内涵与个人的态度,是学校在处多元文化的关键,也是实现社会正义的契机。

打造属于全民独中

有了对差异的了解、冲突的处理,才有可能应共存共荣展开对话。文化间的对话是平等的、没有层级的理解,过程中对话机制的设定与最后的讨论结果,也应是集众人共识所决定,这是公民素养的养成,也是民主社会的基础。

主张母语教育、坚持文化传承的独中,有没有可能以自身的经历引领马来西亚的学校教育走向一个真正的多元文化主义?逐渐增多的友族师生、日益革新的社会文化和越见复杂的社会组成都是很好的契机。

在能肯认和欣赏自身文化的前提下,也能理解和尊重文化差异,多元文化的共存共荣即保障每个人,也保障独中的生存。打造属于全民的独中,或许是新的可能。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