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东甲华人熟食小贩中心
苦等22年仍缺雨盖

过去是人潮满满的小贩中心,如今食客骤减,疏落冷清。

(东甲5日讯)位于东甲车站和巴也马路商店后巷的东甲唯一的华人熟食小贩中心,至今依然缺雨盖,小贩们苦等了22年,希望东甲县议会正视小贩诉求并协助解决这问题。

该小贩中也是东甲的第一个夜间小贩中心。



由于露天营业,小贩们最为苦恼的是遇上风雨夜,食摊没有挡风遮雨,生意大受影响。

小贩们表示,他们每年都更新执照,即使当局建了一座不符合规格的档位,他们也还是每个月缴交150令吉档位租金,期盼在我国政权改朝换代后,小贩们能获得县议会改善该小贩中心,首要任务就是建设雨盖。

基于缺乏雨盖,原本有20余档的摊位,目前只剩14档,一些小贩选择搬到其他地点营业,甚至有者收档改行。

20余档仅剩14档

小贩们说,近年来经济萧条,竞争加大,小贩生意越来越难做,尤其今年,生意更下跌了至少30%。



小贩们指出,22年来,该处的卫生、道路、沟渠、设施、街灯虽然都获得改善,唯独欠雨盖落实无期,这令他们感到费解。

严重破坏的围堤,美化不成反成为暗藏陷阱及有碍市容。

食客冀小贩坚持

时常到来用餐的食客和打包客也一致认为,如果小贩们放弃在此营业,日后若要求再在市中心辟设一个纯华人饮食营业地点,相信无法遂愿。

他们咸认为,一旦这里的小贩结束营业,东甲人再也找不到有如此地点适中,选择多样化又经济实惠的饮食中心了。

他们冀小贩必须坚持,无论如何都不能自动放弃。

黄庆华

小贩黄庆华(云吞面和叻沙):手停口停

我一家的生计就靠做小贩维持,如果下雨无法开档,手停口停。请问政府能够每个月给我们援助金,帮忙我们养家活口吗?

吴有福

小贩吴有福(炒虾面):面对竞争分散客源

我们下午4时就出来摆档,这里停车收费到晚上7时才免费,因为县议会把停车位租给出租车公司,以前收费是1令吉,如今起价到1小时收3令吉,消费者会因此避而远之,到其他不需要缴付停车费的地方消费。我们还面对私营小贩中心、快餐店、冷气咖啡厅的竞争,分散客源,加上经济放缓,居民减少外出用餐,对小本经营的小贩更是雪上加霜。

温晋宏

小贩温晋宏(罗汉果水):雨天望天兴叹

没有旅游景点,没有外地客源,有消费能力的年轻人大部分在外打工,或到潮流咖啡厅消费,到来的大部分是中年以上的消费群,消费能力有限,遇到下雨天无法开档,我们都只能望天兴叹。

林亚玖

小贩林亚玖(豆腐花和豆腐水):仅要求一座雨盖

我们只要求一座雨盖,当局却做了一个白象计划的档位,叫我们情何以堪!除了假日人潮才稍微增加,平日可以用冷清形容。

林健松

小贩林健松(鲜蚶炒粿条):选择别处营业

等不到雨盖,桌椅又必须搬上搬下,我只好选择到私营小贩中心营业。10年前东甲布业一枝独秀,还能吸引外地旅客来用餐,如今布业市场大不如前,连锁效应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许国华

食客许国华(东甲亲善之家主席):小市民首选

这里找吃方便,口味独特,又便宜,价廉物美,适合一般小市民,尤其在目前经济负担重,这里成为小市民首选。

涂振生

食客涂振生(72岁):体谅小贩心酸

只要天气晴朗,我天天到来这里找朋友聊天,得出结论是学校假期、大节日游子归乡时,生意才比较旺,平常日子都惨淡经营。希望当局能够体谅小贩的心酸。

黄志祥(右)、太太王秀芬及儿子黄俊程到小贩中心用餐。

食客黄志祥(巴刹小贩):用餐怕遇下雨

我时常带妻子、孩子来这里用餐,因为价格大众化,是一般小市民都负担得起的消费,食物多样化,而且一家人可以吃得饱饱,遇到下雨就非常头疼!

马恒达南(左)及母亲维玛拉是常客。

食客马恒达南(学生):喜欢吃云吞面

我最喜欢这里的云吞面。建议小贩找店面营业,增加收入,因为这里早上和下午都不适合开档,只有晚上才能营业。

邱进财

食客邱进财(退休人士):环境卫生不足

这里地点非常好,但是环境美化和卫生不足,一排槟榔树围堤上面应该铺上洋灰或地砖,可是却只见泥沙,围堤破裂,猫、狗在槟榔树下随处大小便,槟榔叶枯枝也没有处理,任由掉落或下垂,都是小贩们亲自动手清理。

颜上潘(左)及太太余慧冰认为,在该小贩中心用餐,有家乡的味道。

游子颜上潘(新加坡永久居民):找回童年回忆

只要回家乡,一定和太太约了家人一起到这里吃晚餐,在这里我可以找回童年的回忆,熟悉道地的东甲味道,很怀念,如果消失了,相信再也找不到如此地点适中,价钱大众化的小贩中心了。

报道/摄影:黄丽

报道/摄影:黄丽

报道/摄影:黄丽

反应

 

柔佛

东甲苏落菜园芭 一雨成灾影响农产

(东甲10日讯)苏落菜园芭数十年来都面对一雨成灾的问题,每当滂沱大雨,芭地总是淹水,农作物腐烂枯萎,农民蒙受损失。

数代农耕者曾多次向议员们求助,并反映问题根源在于多条主要河道没定期清理和挖掘,杂草丛生,藤蔓和泥巴阻挡了沟水快速和顺畅排流,以致沟渠满涨,涌上园地,水淹菜园芭。

最近,途经该芭地的东甲外环公路如火如荼兴建中,被征用的芭地不断填土增高,使得原本就低洼的菜园地更显低下。

昨日一场连绵大雨,地势较低的园地约三分一被淹,水深1至6尺。

麻北菜农联合会主席刘亚明受访时指出,苏落芭约逾300亩,一百多户农民。昨日受灾最严重的是40份芭的园地。

他说,多重因素导致该芭地逢雨成灾,主要还是沟渠没定时挖掘泥巴和清除沟面和沟堤两边的杂草藤蔓。   

他透露,被淹没的园地都种植短期农作物,有香蕉、木瓜及番石榴。

他说,苏洛菜园芭有4条主要大沟,宽越30尺,深越15尺,属于水利灌溉局负责清沟工作,其他在农民园地内各自园主开挖的小沟有约25条,都是由农民自行清沟。

刘亚明有一片约4亩的木瓜园也淹没,眼看着结果累累的木瓜树树叶已经开始枯竭泛黄,令他无比痛心。

他估计这次损失逾7万令吉,因为木瓜树根一旦泡浸水中,瓜叶就会立刻变黄枯竭,3天后整棵树就开始腐烂枯萎死亡。

庄国飞:不再种菜

改种短期农作物也遭殃

农民庄国飞说,因为时常淹水,农民无奈之下不再耕种蔬菜,改种短期农作物,可是如今也难逃淹水噩运,频频被淹死。

他指出,部分农民为了一劳永逸解决困扰,不必每次为雨发愁,乾脆改种油棕,因为油棕不怕受潮。

庄国飞的一片3亩园地,在这之前是种植番石榴,9月才把老棵番石榴清除,准备翻种。

他说,数天前才把准备翻种的园地犁平,正准备耕种油棕,岂料就被水淹没。

他指出,被水淹没的园地必须重新整理和犁地,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损失一时无法估算。

“不是年轻一代不愿务农,而是务农无法改善基本生活要求,加上时常面对逢雨成灾问题,政府没有很有效的帮助到小农户,农产品价格波动太大,许多年轻农民后代迫于无奈,纷纷离乡背井,到城市寻找更好的生活条件。”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