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八角楼新春年货嘉年华掀幕
商家忧缺车位影响生意

“怡保八角楼新春年货嘉年华”布置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展开,以赶在明天掀幕。

(怡保18日讯)“怡保八角楼新春年货嘉年华”明日掀幕,未参与年货街的当地商家心情相当矛盾,在为维护及发扬华裔佳节活动的同时,却又担心因缺少停车位而影响生意。

有些当地商家索性在明天休业一天,让路予该活动进行,情愿少做些生意。



商家认为,怡保是华裔居多的城市,大家都应该鼎力支持,协助该活动顺利举行,以推高华人农历新年的氛围。

也有受访商家认为,虽然八角楼管理层开放该楼的停车位,予商家与住户停放车辆,但仍须步行一小段路,而且商家卸货也不方便。

不过,为发扬中华文化,商家乐意配合主办单位州政府与承办单位霹雳中总,将八角楼区域打造成怡保文化街,为怡保市增添新的旅游景点。

《南洋商报》记者前往活动现场实地观察,八角楼现场的布置工作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特别是八角楼两侧的戏院路与吉利路的上空红灯笼高挂;同时,两条路的单边路已搭建铁棚,只待商家摆售年货与土产,以及充作文化摊位与照相亭等。

八角楼前面左右两端赶工筑建楼牌;舞台也建竣,只待布置,准备明天下午7时30分举行“新春灯笼亮灯仪式”。



带动农历新年气氛

——贝宝华(怡保戏院街新合兴潮州粥东主)

贝宝华。

身为华人,当然支持这项佳节活动,以让怡保市民尽情享受过年气氛。

怡保的印裔同胞不多,却有个小印度,每年屠妖节非常热闹,所以也希望年货街作为八角楼文化街的首炮活动,可以带动农历新年气息。

惟可以预见的,在停车位减半、周遭堵车的情况下,我的生意必然会受到影响;不过,对于逛街购物者,他们就可尽情享受佳节购物的欢乐。可谓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3个周六休业方便活动

——陈启池(池记云吞面档主)

陈启池。

我每个周日都休业,但为了年货街活动,准备在除夕前的3个周六都休业。

据我了解,年货街在周一至周五的摆卖时间在下午6时后开始,但是周六及周日是整天,所以索性休业。我的生意随时都有得做,就暂为年货街休业,让活动顺利进行。

勿影响商家做生意

——巫秀萍(回味饮食馆东主)

巫秀萍。

店前的铁棚阻挡风吹入店,店内明显闷热不少,尤其是铁棚的广告横幅完全遮挡我的店,路人根本看不到店面,影响我做生意。

我今早5时许开店营业,才发现该情况,希望筹委会可以关注此事,尽量不要影响原地商家做生意,不然对商家不公平。

罗里卸货不方便

——谢奕衡(艳美贸易公司东主)

谢奕衡。

年货街活动不会影响我的生意,但会造成卸货不便。

虽然主办单位只是使用单边路,还保留着一边的停车位与道路供行驶,但我店前正好有搭棚,结果,罗里下货就出现不便。

我的店包括2辆货车,共有4辆车子,就面对无处可停车的问题。

虽然八角楼有提供停车位予商家,但须步行一段路,并不理想,尤其这一带还有很多住户,夜间在街上步行不安全。

反应

 

灼见

【灼见】中企涌入考验本地商家/勤保伟

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越来越多中国人选择移居海外,寻找更好的生活质量与商业机会。

马来西亚凭借亲商政策、低消费水平、多元文化环境及语言优势,成为许多中国新移民的首选目的地。从“大马我的第二家园计划”到各类签证的便利,这一趋势预计在未来将进一步扩大。然而,中国新移民的大量涌入,对马来西亚本地市场既是不小的挑战。

中国新移民的涌入可分为两大主要群体:一部分人仅是移居马来西亚享受生活,并未从事商业活动;另一部分则带着资本与商业模式,将中国的生意直接平移到本地市场。

成拓展业务“新绿地”

这些新移民广泛分布于餐饮、零售和电商领域,甚至在夜市也能见到中国人的档口。他们看中了马来西亚市场相较中国而言的“低卷度”,将其视为拓展业务的“新绿地”。

如今,走在马来西亚的街道上,不难发现中国超市、餐厅和各类饮料店的身影。这些商家通过高效率的营运、熟练的营销策略以及更具价格优势的商品,迅速占领本地市场。此外,中国企业也常将国内的过剩商品倾销到马来西亚市场,进一步加剧竞争压力。

中国新移民的到来,就像将亚马逊森林的外来鱼类引入平静的湖泊。对于本地商家而言,这意味着竞争环境的骤然变化,而原本依赖传统经营模式的本地企业往往无法快速适应。中国商家以价格优势迅速吸引消费者,而本地商家由于成本结构较高,难以在价格上与之抗衡。尤其是在零售和餐饮行业,许多本地商家因为失去市场份额而面临经营困境。

中国商家引入的高效商业模式、资本和技术,进一步拉大了与本地企业的差距。例如,许多中国商家在电商平台的营销能力、供应链效率以及客户服务方面显著优于本地商家,使得传统零售业者更难以竞争。

新加坡的情况便是一面镜子。今年首9个月,该国已有近2500家餐厅因无法与外来品牌竞争而倒闭。这种现象在马来西亚也开始显现,尤其是在小型商铺等传统商业领域。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本地商家需要积极调整策略,寻求突破。本地商家应注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提供独特的消费体验。例如,融入本地特色文化或开发定制化服务,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随着电商的普及,本地商家应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利用线上渠道扩展市场。例如,通过社交媒体推广和线上订单系统,与消费者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本地商家有时候也该考虑与中国商家合作,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例如提供本地化原材料或物流服务,从而实现双赢。借鉴中国商家的高效模式,从供应链管理到营销策略,优化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主动适应新竞争环境

在保护本地企业与促进外来投资之间,政府需找到平衡点。政府可出台针对本地企业的支持政策,例如提供税收减免、补贴或培训项目,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同时,可加强对外来企业的监管,确保公平竞争环境。

政府也该通过设立创新基金和扶持项目,鼓励本地企业在新兴领域如数字科技、绿色经济等方面开拓市场,建立更强的竞争壁垒。县官机构也该通过组织展会、海外推介活动等形式,为本地品牌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支持,帮助它们在全球化浪潮中找到新的发展空间。

大量中国新移民的涌入,正深刻改变着马来西亚的商业生态。这种变化带来不少挑战,对本地商家和政府都是一场考验。作为企业,必须主动适应新的竞争环境,通过创新与转型寻找生存空间;作为政府,则需制定合理政策,在吸引外资与保护本地企业之间取得平衡。

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在这场市场变革中确保马来西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让本地企业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不断壮大。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