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就地取材 聘本地人
中资不会抢商家饭碗

中方投资关丹港口,将带来更多科技和机械。(档案照)

(关丹11日讯)中国投资者进驻关丹后,预计会就地取材重聘本地人,如此一来不但可以加大本地人的饭碗,也可以制造更多就业机会,关丹商家正面看待招引中资的举措。

他们认为,在商言商,中资大规模入境,可以提振经济发展,刺激市道活络,华商应该谋定而动,积极争取一带一路商机。



我国首相拉队到中国展开大规模招商引资,成功招揽高达1440亿令吉投资协议,意味着国家投资政策已经有所改变,对中国资金大规模入境不再敏感看待,这肯定是积极看好的事情。

土著团结当主席丹斯里慕尤丁前天发表言论,指无论是本地巫裔或华裔,都不欢迎首相拿督斯里纳吉到中国招商引资,因为会抢本地人的饭碗。

针对上述言论,《南洋商报》访问的数位商会领袖并不认同,“抢饭碗”论仅仅是政治化的说法而已。

勿把投资政治化

综合受访者的访问,他们认为中国投资可带来一些最新的科技来我国,同时在我国就地取材,开拓更多的商机和制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可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我们应该予全面的支持和配合。



他们认为,商业投资交由商家及企业家处理,而不要把投资当作政治化。目前国家进入瓶颈的格局,需要大量的协助推动经济发展,才能朝向高收入国的目标,这才符合我国的政策。

林锦胜:中资大规模入境,可以提振经济发展,刺激市道活络。

林锦胜:鼓励大规模竞争角力经贸投资一体化

马来西亚中总署理会长兼彭中总会长丹斯里林锦胜指出,我国首相其实已经抢尽先机,1440亿令吉巨额投资,也被市场人士点评为一带一路的标志杰作,可以成为其他沿路沿带国家的榜样。”

“我国首相拉队到中国展开大规模招商引资,成功招揽高达1440亿令吉投资协议,意味着国家投资政策已经有所改变,对中国资金大规模入境不再敏感看待,这肯定是积极看好的事情。”

他表示,经贸投资一体化,资金串流全球化,所谓谁人抢滩不抢滩,谁人高兴不高兴,其实是不存在的议题,无边疆的财经商贸生态,本来就是鼓励大规模竞争角力。”

“在我来看,慕尤丁的论述,在经济商贸的视角来说,已经过时失效,不过,以政治作为出发点,点燃政治舆论对决,尚且还有一定的市场,但是,很不幸的,却伤害到马中邦交关系,也可能引起中国方面的误解和猜疑。”

将提振经济

他认为,华商没有必要过度认真看待,国内政党之间的言语对决,尤其是在大选排期日益逼近的夹缝中,更多煽动言论将浮上台面。

“在商言商,中资大规模入境,可以提振经济发展,刺激市道活络,华商应该谋定而动,积极争取一带一路商机无限。”

“政党对决交锋,输赢成败留待大选评断,华商应该凝集专注力,跟随中资入境大浪潮,规划具体市场策略,用心营赚实际的商业投资,好过浪费时间讨论政党间的对决不息。”

马中两国的旗舰计划,关丹马中产业园区。

马中商家配合双赢
马中总商会彭亨分会会长·赵毓庭

中国到来我国投资,是马中商家全面配合取得双赢的局面,并没有单方面,因为单方面的努力不能成事。

我们可以看到首相拿督斯里纳吉向中国招商引资,取得丰硕的成果。由于中国注重投资东南亚,尤其是马来西亚。中国所倡议的“一带一路”概念,带动周边国家经济发展。

我希望商业投资交由商家及企业家处理,而不要把投资当作政治化。目前国家进入瓶颈的格局,需要大量的协助来推动经济发展,才能朝向高收入国的目标,这才符合我国的政策。

制造更多就业机会
关丹中总商会第一副会长·曾玟祯

中国投资马来西亚,中总商会乐见其成,期望两国创更美好格局,对我国经济带来更大的发展。

欢迎中国投资

我们无需担心中国投资会抢走本地人的饭碗,不管任何国家来我国投资,我们都要欢迎,这才是有利商业的条件。

中国来我国投资,可在我国就地取材,开拓更多的商机和制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可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我们应该予全面的支持和配合。

善用资源开拓经济
关丹中总税务顾问·王诚宗

马来西亚政府鼓励和欢迎中国投资者到我国投资,利用其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致力开拓经济发展。

中国投资可带来三大利好因素包括;(一)最新的科技带来我国;(二)可以带动本地各行各业的商机;(三)本地商家参与发展计划,制造更多本地人就业机会。

反应

 

财经新闻

【独家】商界:勿忧中资涌入抢市场 马中企业可互利共赢

独家报道:张燕苹

(吉隆坡9日讯)与其担心大量财雄势厚的中国企业进入大马,“卷走”本地人的商机和就业机会,倒不如思考如何与中资合作,扩大经济蛋糕和分一杯羹,互利共赢。

近期,有关大量中资入驻大马或将带来弊端的说法此起彼落,而副首相拿督斯里法迪拉日前指中国今年在大马的直接投资增长28.8%,投资领域覆盖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科技和清洁能源等重要领域,更加深了一些本地人的顾虑,担心这股发展态势若蔓延下去,迟早会卷走本地专才和人才,甚至也引发了本地工作岗位被抢走的担忧。

抱持这类悲观论调的市场人士认为,中国企业长期积累的规模优势,在进入大马市场时具备明显成本优势,以工业界的中型企业为例,在中国本土可能达到数亿元的规模,而进入我国后是大规模企业,对本地企业构成强大的竞争压力。

然而,商界领袖向《南洋商报》指出,我国其实有自身完善的法律体系和监管机制,来保障市场的公平竞争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与其一味悲观和负面的看待中资进驻,倒不如探讨中资带来的各种好处,以及如何与中资合作,共同增长。

政府密切监督市场

他们指出,在任何商业活动中,可能会存在个别不良企业的不规范行为,但这不能代表整个中国企业群体,也不能将其夸大为普遍现象。而且,大马政府和相关部门也会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以维护市场秩序。

此外,政府应鼓励中小企业拓展海外市场,逐步提升品牌国际知名度,融入更广阔的市场;同时,通过官联机构推动与国际企业的合作,创建资源共享平台,帮助本地企业扩大规模与影响力。

自我增值应对外资挑战

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中总)总财政拿督孔令龙表示,与其担心外资包括中国企业的进驻会威胁本地企业,不如思考如何与它们合作。

资源互补共同发展

他说,作为“地头蛇”,本土企业对本地市场更为了解,而外资企业可能在技术上占优势。这种情况下,合作而非对抗,或许是更优的选择。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对市场的洞察力,与外资企业共同规划和发展市场。”

然而,如果本地企业固守过去20年的产品和模式,不思改变,那将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孔令龙坦言,我国企业普遍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不足,研发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甚至不到1.5%。许多企业宁愿成为代理商,而不愿在研发和创新上投入资源,这是一种危险的趋势。

因此,本地企业须加强自我提升,尤其是在技术研发和价值增值方面。只有通过不断增值,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如果我们一成不变,就只能成为竞争的失败者。

他说,我国是一个自由经济体,但本地消费市场规模有限,加上人口数量不多,因此必须依赖外国投资来推动经济增长、增加税收和创造机会。

他说,然而,外国企业,尤其是中国企业的进入,可能会对本地中小企业的竞争力产生影响。

“如果马来西亚的中小企业缺乏竞争力,外国企业的进入确实会带来冲击。但这种情况并不仅限于中资企业,其他外资企业也会有类似的影响。”

他提醒,如果只是被动地担心被取代,而不寻求进步,那问题只会加剧。

“过去也有成功案例表明,与外国企业资源互补、协同合作,可以实现双赢,这是马来西亚中小企业需要努力的方向: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同时,开放心态,与外资形成友善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经济发展。”

提高技能应对人才战争

马来西亚职业培训官协会主席温斯钦提到,随着免签证政策的推行,预计将有更多外国投资者到来。

对此,我国中小企业应积极提高自身竞争力,专注于创新和技术升级,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财政援助和咨询服务,克服资金、营销和资讯通讯科技等方面的制约因素。

他说,在人才方面,应持续提高技能,特别是在数字科技和清洁能源等新兴领域,以满足市场需求。

提高劳动力素质

对于在中国企业入驻是否会加剧本地市场竞争?他认为,确实可能在某些领域,尤其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引发竞争。

“但我国政府对外资企业有明确的股权政策和本地参与要求,鼓励本地公民和外国投资者合资,以此确保本地利益。同时,外资企业的进入通常会伴随着技术和管理技能的转移,这有助于提高本地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温斯钦指出,政府在提高本地企业和人才竞争力方面都扮演着关键角色。

“如,通过国家工业 4.0 政策发展由人才、流程和科技驱动的更智能、更强大的制造业。

此外,政府也提供财政援助、技术培训和市场推广支持帮助中小企业克服挑战,提高竞争力。

在人才培养方面,政府专注于技术和职业教育培训,旨在缩小技能供求差距,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人才。他也强调,全球化的趋势和无国界经济确实改变了企业竞争的核心逻辑,未来企业之间的战争本质上是人才的战争。

“政府需要在教育、签证、税收等方面创造有利于人才流动和发展的环境,确保本地企业和劳动力从中受益。”

“通过加强本地企业的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可以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鼓励马企拓展海外市场

对于中资大举进驻,优大经济系教授黄锦荣博士则抱持较为谨慎的看法。

他形容中国和本地企业的实力对比,如同重量级和轻量级选手在同一擂台竞争,作为“轻量级选手”的本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可能会被“打得体无完肤”,被迫退出市场。

“有人或许会说,这是因为它们自身竞争力不足,是‘理所应当’的结果。但事实上,本地企业的生存环境已经受到了不平等的影响。”

他说,如果本地企业因此失去生产能力、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最终可能导致本地企业完全丧失发展空间,转而只能为外资企业打工。

因此,关于本地企业应保持乐观心态,并积极主动出击与中国企业合作的建议,黄锦荣认为,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方向,但需要保持理性和谨慎的态度。  

“确实可能会有一些本地企业尝试与中国企业合作,尤其是那些并非单纯以马来西亚市场为目标的中国企业。然而,这种合作更多会发生在本地的大型企业与中国的大型企业或央企之间。

“我国的大型企业,特别是国企,有一定的规模和资源,能与中国企业展开对等合作。而对于本地的大部分中小微型企业(占企业总数的70%以上),与大型中国企业合作的机会较为有限。

差距大易受制于人

“实际上,中小企业在与规模更大的合作伙伴进行合作时,往往处于劣势。例如,有些中小企业原本是中国企业的合作伙伴,但由于双方体量差距较大,合作过程中很容易受制于人。”

黄锦荣认为,更有效的做法是,政府相关政策应支持企业“走出去”,因为只有拓展海外市场,企业的规模和影响力才能够真正扩大。

“在更广阔的市场中,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资源,这对于推动中小企业成长尤为关键。”

“我们应该鼓励我们的中小企业加大出口力度,逐步融入国际市场。通常情况下,企业会先从出口入手,通过建立海外市场的标志性节点,逐步提高品牌和产品的国际知名度。”

“接下来,可以通过官联机构的支持,推动企业与不同国家的跨国企业开展合作。通过这种跨国合作的形式,形成一个国际化的合作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增长机会和资源共享平台,这也是政府长远的方向。”

视频推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