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巫统换策略 伊党搅局
雪隆会掀马来海啸?

许多政治演讲出席者众,但是否能掀起“马来海啸”仍未明确。(档案照)

(八打灵再也7日讯)属于城市的雪州和吉隆坡选民普遍倾向希盟,但在巫统策略性地在城郊区参选,加上伊斯兰党搅局,能否掀起“马来海啸”仍是个未知数。投票日倒数两天,各阵营连日来展开激烈的竞选,其中希盟每晚展开的政治讲座,除了枪口对准巫统发炮,也邀得巫统元老敦达因、丹斯里拉菲达和丹斯里莱士雅丁博士来站台,使得讲座会出席人数递增,让本届大选掀起热潮。

不过讲座会人潮是否意味着希盟就能掀起“马来海啸”?



根据《南洋商报》了解,截至目前未明朗看到马来海啸的出现,反之在伊党大量派出人选插足多个雪隆关键议席后,“伊党海啸”势力更不容小觑。

尤其是上届大选多数票不高的议席,有可能在伊党插足下,分散了早前倾向希盟的支持票率,让巫统有机会在稳住至少40%选票情况突围而出。

因此,在看似处于弱势的巫统堡垒区,不排除在没有马来海啸情况,反因伊党搅局,平安过关。

马来选民动向未明

华人票明确倾向希盟,马来票花落谁家?目前尚没有明朗化,只能在9日成绩揭晓后,才知道马来选民的真正动向。



据知,巫统势力普遍强在城郊区,但是今次大选,因为多角战关系,希盟要突围有一定难度。

同时,从提名日以伊党在各提名站的支持者势力而言,少说也有300至500人到场支持,还有他们在马来社群的力量不容小觎。

据熟悉马来社区人士指出,部分伊党在上阵地区有一定支持力,若当初投向民联的选票转向伊党,希盟候选人的票数将被刮分;无论如何,谁主王朝,9日将有答案。

胡逸山:雪隆属城区选民表态明确不易生变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高级研究员胡逸山博士指出,雪隆属于城市地区,选民表现在3·08及5·05大选已有明确动向及表态,这次国阵相要夺回雪隆大权并非易事,即使没有马来海啸,希盟也可持续执政雪州。

“这其中差别只在于希盟是否有多赢取一、两个席位或输掉一、两个,但不会影响多数票席;城郊区的巫统虽可保住本身的区,但数量也不会大突破。”

他也不排除在一些希盟危险区,有机会让国阵因为伊党的搅局而增胜算。

马华梳邦区会主席●刘祥义:“马来海啸”仅是心理战

所谓“马来海啸”,只是马哈迪玩弄的竞选心理战术之一,目的在于让华社看到希望,以为改朝换代这次必定成功,而把票全转向反对党。

无可否认,在城市地区,有许多友族的票倾向反对党,但是在城郊地区,选民还是信赖国阵,与巫统有一分情意结,不是这么容易割舍。

希盟所谓人潮汹涌讲座也只有数千人,与5·05大选的万人相比是差很远的。其中在双溪毛糯一带,我们发现马来社区并没有过于和反对党接触,也不见政治演说出现人潮,所谓的造势活动有万人出席,仅是敌阵营选择性的放上网络宣传,借以“造势”。

反而我觉得,伊党在与希盟分家后,存有一定伊党海啸,从提名日即可看到他们支持者势力。

行动党甲洞国席基层●黄伟强:马来人渐踊跃出席讲座

最近在雪隆数选区助选,尤其是城市区的马来人,不再抗拒表态或听政治讲座,包括在甲洞也有一些马来人出现听讲座,询问下得知他们是从吉兰丹到来的工作者,对我国抱有改变希望,他们也会提前回家,把信息带给家人及尽责投票。

在小地方方面,一些马来人开始出来听讲座,人虽看似不多,如沙叻丁宜一场讲座约200多马来人,对我们而言是一大突破,他们不再相信国阵所说的一切。

在华人票方面,他们都公开表示支持希盟。

马华士爹旺莎区会主席●拿督何远平:巫统堡垒区反风不强

士爹旺莎国席是巫统的堡垒区,反风并不强,尽管有希盟代表曾来演说,但据回报,到访的人并不多人,约1000至2000人。

许多巫裔有告知他们去听讲座,但只是去看看,有者表示不认同他们的说词;而这一切都不存在马来人也在反的说词,反之华主回流票倒不少。

公正党乌雪国席助选团●刘竣勇:乡区友族欢迎希盟

今次到各地区拜票相当顺利,甚至以往不太要与希盟接触的乡区友族,明显对我们到来表示欢迎。

尤其是垦殖区的政治演说,友族不再抗拒,愿意到来听我们说,这是一大进步,表示他们愿意作出改变,希盟有信心在乌雪突破国阵的堡垒区。

反应

 

灼见

【灼见】马来海啸变成绿潮/甘德政博士

国阵掌权时的威权年代,在看不到改朝换代曙光的郁闷氛围下,华社普遍形成了一种集体思维,那就是看马来社会的风向,再来做投票决定。

这种心态,可说是跟风或者跟大队,或者如台湾人说的“西瓜偎大边”。自己是怎样想的不重要,最重要是揣摩其他大部分人是怎样想的,这也是当时的一种大局观或大局思维。

五一三后遗症造成的怕乱心理,以及长期的种族霸权笼罩下,部分华人选民会觉得“有人在朝好办事”和“有棵大树好乘凉”。即使有人心怀不满,也多少会产生“不要把鸡蛋放进同一个篮子”的分散风险想法,在划票时“州投国阵,国投反对党”,既要国阵服务,也要反对党在国会发声,以免“马来人在朝,华人在野”的困境成真。

华社集体思潮转变

以上都是威权思维下的产物,3·08政治大海啸后,华社集体思潮大转变,国阵的华人票一去不复返,绝大部分华人都铁了心要实现改朝换代,再也没有出现钟摆效应,即使马华打出“要稳定,不要乱”的主题,也无力回天。

2010-2015年间的浩浩荡荡“净选盟”上街头运动,很大程度上破除了华社多年来的五一三恐惧魔咒,也打破了巫统多年营造“华人要夺权”来恐吓马来人的假象,因为示威群众里面有很多都是草根动员能力极强的伊党志工。

当时伊党志工身先士卒挡住镇暴队的警棍和水炮车,并冒险掩护华人示威者躲避催泪弹的场景,让不少华人感动到流泪,甚至还有华人说“在街上找到了真正的马来西亚”。

2015年民联瓦解,伊党和蓝眼火箭分道扬镳后,伊党在华人心目中的形象也大幅转变。此时巫统因一马丑闻而分裂出土团党,因缘际会下又组成了新的统一战线“复仇者联盟”,也就是希盟。

希盟成立之初,当时只有“马来反风”之说,至于“马来海啸”一词,现在通过网媒搜索,始作俑者应该是火箭军师刘镇东。评论人叶子麟在2017年4月写到,火箭宣传“马来海啸”的野蛮逻辑,就是因为马来海啸来了,所以华人海啸也必须跟着来,他认为这是忽悠盲粉的谎言。

2018年大选成绩一出炉,大家果然看到“马来海啸”出现,但这个“海啸”明显是流向伊党,而非流向希盟。很大程度上可以这么理解,由于伊党在全国大打三角战,分散和刮走了大部分巫统马来票,才让囊括绝大部分非土著票的希盟跨过简单多数门槛,缔造第一次政权轮替。

高度简化政治概念

2022年大选前,很多希盟政治人物口中还是讲着“马来海啸”,用意还是一样,就是让非土著放心跟大队,打倒当时的首要敌人巫统。选举结果出乎意料,巫统进一步大崩盘,事先不被看好的国盟竟大唱丰收,囊括了近六成的马来选票。残存的国阵靠向希盟,加上东马政党加盟,才勉强维持现今团结政府的半壁江山。

此后,“马来海啸”一词,在希盟政治人物口中已近绝迹,代之以“绿潮”来形容。6州选举前,林冠英说,引“绿潮”进槟城者乃汉奸也;倪可敏说,外资怕“绿潮”已撤走数十亿;陆兆福说,国盟以“绿潮”造势来操弄种族宗教课题等等。

无论是“马来海啸”还是“绿潮”,都是高度简化的政治概念,主要还是要看敌友关系的变化。“马来海啸”有利我方时,这就是可用来宣传的正面概念;当这个“海啸”有利敌营时,就另创“绿潮”作为选战操盘的负面概念,一切都要看现实政治的选票市场需求。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