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怡佛教仁爱中医医院
康复理疗中心需扩建

(怡保6日讯)怡保佛教仁爱中医医院院长陈贵荣说,由于病人日益增多,该院的“康复理疗中心”已极需进行扩建。

病人日益增多



他说,理事会已拟定第二个建设发展计划,即建设新的‘仁爱综合康复理疗医院’,以便让更多病人受惠。据悉,建设仁爱综合康复理疗医院约需80万令吉,地点建议设在兵如港。

仁爱中医医院庆周年

他昨晚在该医院18周年纪念暨筹募医药基金千人素宴致词说,该院是“全周性”的医疗团体,且只以象征式收费,周日与周三是“施医赠药日” ,其他日子为“保健治疗日”,周二则设“花卉能量治疗日”。

怡保佛教仁爱中医医院千人素宴场面热烈,左起为魏碧莲、罗德顺、张瑞光、王伟挺、陈贵荣、黄家泉、黄裕富、关名珠、蓝巨植及蔡月安。

他说,中药价格飙升,整个大环境对中医医疗水平具挑战,希望同仁放弃争斗好好合作,为中医药定位,建立健全中医体系。

第二贸工部长拿督斯里黄家泉说,中医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师以中医救人,也就是将中医文化传承下去。



他宣布拨款2万令吉医药基金,热心人士刘吉生也捐助2000令吉。

反应

 

登彼岸

佛教治病的方法

文:颜爱心博士                                            

在缘起的世间,我们都了解生老病死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娑婆世界里“病”更是让人受苦受难,无奈又没法躲;所以才有“英雄只怕病来磨”和“有病方知身是苦”之说。佛教以离苦得乐为解脱核心,引导众生解除现世苦,脱离未来痛,指导我们解决身心痛苦的根源。

经典中喻“佛为医师,法为药方,僧为看护,众生如病人”,所以佛法僧三宝一直被比喻为医王、医药、医生,佛教以此比喻治病,其体现的价值可见一斑。佛教的解脱之道,像医生治病的解除众生的烦恼病,开出清凉方子,浇灭我们的热恼,治愈众生因为贪瞋痴而引起的种种疾病。

疾病不离身与心

我们了解佛陀是医治众生贪瞋痴疾病的大医王,也清楚佛陀了解众生的疾病,有身病和心病;《大般若经》说:“身病有四,谓风、热、痰及诸杂病;心病亦四,谓贪、瞋、痴及慢等病。”经典明白指出,众生的疾病不离身与心,由此可见,佛教可以说是广义的医学,提供治疗人生疾苦的良方。佛陀不仅治疗众生身体上的疾病,更擅于对治众生各种不同的心理病症;佛陀明解众生的病苦,除了来自身体器官上的疾病外,还包括有心理上的毛病。

佛陀为了医治众生身心的病痛,终一生讲经说法,以三藏十二部经典度众生,让我们以这色身修持,得以“借假修真”,进而观照内心,除却热恼,得以调身调心,从而安顿身心,步向健康的大道,故有曰“佛为大医王,普治众生身心等病。”这充分体现了佛教治病的方法;透过佛法来治疗现代人的身心疾病,是根本有效的药方。

洞察生老病死根源

在印度,佛教的比丘们大多数均通达五明之学,特别是医方明,这是出家僧众所必备的知识。因此,历代以来佛教界出现不少名声远播的医僧、医学著作,对社会贡献良多。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佛教经典中有关医疗方面的记载是不胜枚举,如:《佛医经》、《医喻经》、《疗病痔经》、《治禅病秘要经》等等,都有谈及医药的问题。佛教治病的方法,以心法为药方,医治众生的贪瞋痴,对治贪瞋痴之病,要“以舍治贪”、“以忍治瞋”、“以觉治痴”。

广义而言,佛陀引导世人洞察人类生老病死的根源,以不净、慈心、智慧等三药对治贪欲、瞋恚、愚痴这三病疾,治愈人生的烦恼与业障,是调理众生身心病苦的良方。这里阐明佛教强调为人治病,则当于医治身病时,亦需兼医治心病。

要靠自己努力

《新华严经论》说:“善治诸病者,世间四大不和病,以汤药治;如烦恼病,以五停心观、十波波罗蜜治。”即身病要遵循医生的指导,采用适当的医疗方法治疗,以汤药诊治;而我们往往发现,很多的身体疾病,不离心理所引发,心病影响了身也病,而且不难发现心病总是比身病难治。心病需要心药医,例如以不净观对治贪欲,以慈悲观对治瞋恚,以因缘观对治愚痴,以念佛观对治业障,以数息观对治散乱。

总之,佛教有很多法门,禅修,拜佛等的修持,就能让我们培养专注力,不让心念散乱,且可净化心灵,达到身心轻安自在,这些方法,都是无上的妙药,可以疗愈我们的心病,同时治疗我们身体的病。

因此,我们身心的疾病,用佛教治病的方法,一定是要靠自己努力,依佛陀的教示去实践,提高自我的心念心智的力量,一步一步去完善“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的历程。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