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杨应俊吁董教总设专案
探讨改善微小教学素质

甲董联会新届理事就职。

(马六甲14日讯)甲州董联会主席杨应俊吁请华校最高机构董教总应设专案研究,探讨如何提升微型小学的教学素质,并由董教总代表微型小学向当局请愿,依这类小学各科教学时间及学生需求作弹性处理。

杨应俊昨晚在该会第30届理事就职礼及筹募活动基金团结晚宴上,这样表示,晚宴共筹得15万令吉。



甲董联会就职礼

杨应俊表示,由于各地小学学生人数逐年减少,微型小学的定义,学生人数应从原有的150人减至60人,因为现在师资调派是根据班级,不是以学生人数为准。

他也建议把数所华小作实验点,施行“小而美”且办有特色的学校,而掌校者的心态亦重要。

他说,若各地微型小学办得出色,一些家长到大都会工作,可将孩子留在家乡受教育,一来减缓大城市华小拥挤的现象,二来可让乡区华小学生人数不再滑落,保住华校的数量。

转全津学校不恰当



文教界与政界人士相聚。

另外,该会顾问兼监誓人之一的林源瑞则表示,部分华校为了水电费问题,有意由半津贴转为全津学校的申请,是不恰当之举,除非该校地是属于铁道公司或与政府有关的机构。

他说,华文教育已有197年历史,面对风雨挑战与严峻考验无数,如果没有各地董事会力争,华教早已变质。

林万锋愿为培中争取25万常年拨款

马华行政议员拿督林万锋愿为培风中学争取政府常年拨款,数额与往年25万令吉一样。

他说,本身于2014年当行政议员时向政府提出常年拨款要求,恢复以往25万令吉,但2014年只拨10万令吉,去年则为15万令吉,今年须再努力争取与往年一样的拨款。

“华小巫裔学生已达18%,华小未来将比其他源流学校趋向更鲜明的多元化色彩,从各族学生交流的角度而言,证明华小非但不是国民团结的绊脚石,而是种族融合的推进器,有助打造和谐社会。”

(相关新闻见全国)

反应

 

地方

萧汉昌:改变刻板印象
华团可与跨领域组织合作

嘉宾与主讲人。左起为尤芳达、陈展鹏、萧汉昌、谢振伟、邱培栋、黄梅燕、杨应竣、黄集初及柯新庆。

(马六甲9日讯)甲州董联会主席萧汉昌说,华团组织或可以与其他非政府组织或友族文化团体机构,建立跨领域、跨群体的合作桥梁。

他重申,这有助于外界改变对社团组织的刻板印象。



他认为除了多与其他组织接触交流,更重要是重新检视组织的架构,通过现今时代的需求进行有效的小改革,吸引新人加入,培育下一代接班人。

“很多年轻人不加入华团的原因包括被视为是老人组织、吃力不讨好、管理观念无法达成共识等等。”

萧汉昌昨日出席甲州董联会举办的“华教领袖培训营4.0”闭幕礼,这样表示。

出席者包马六甲市区国会议员邱培栋、董联会署理主席杨应竣、副主席拿督陈展鹏、黄梅燕、讲座主讲人尤芳达、黄集初、谢振伟及主持人柯新庆。

他也说,华校董事会一直面对领导层老化、找不到接班人、青黄不接的困境,2018年举办的“华校董事长表扬大会”上,就有23名服务超过10年的董事长。



“这些数字不仅体现学校对董事长领导能力的肯定,却同时也血淋淋的曝露学校董事会找不到接班人的事实。”

此外,他说,人工智能时代到来,父母亦应当让孩子找到自己的天赋和兴趣。

他强调,假使无法让孩子认识自己,发现天赋,孩子恐怕很难找到存在的价值,况且过去的教育是把人教成机器,未来的教育是要回归到人的本质。

“如果教育是墨守成规,影响的不仅是竞争力,而是最根本的生存价值,我们的下一代需要有应用知识,甚至是创造知识的能力。”

邱培栋说,华教应该以很开明态度,走出华教属于华社的框架,并把华教视为马来西亚人的课题,这样才能突破,才能有更好的明天。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