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树木泥土被偷了!
地主震惊青葱芭地变“秃头”

原本布满树木的芭地,如今几乎光秃秃。

(马六甲8日讯)甲市郊瓜拉双溪峇汝一片约25亩,原本到处树木与泥土的芭地,长期遭不明人士砍伐树木及挖走泥土沙石,导致大量的树木与泥土消失,目前只剩下寥寥无几的老树,其中一名地主今日现身投诉,欲讨回公道。

这名地主陈淑珍(42岁)与丈夫冯宗耀(52岁)今日向公正党地方政府事务局主任林祥和投诉。



陈淑珍表示,该25亩芭地位于瓜拉双溪峇汝武吉敦格,是祖父于1904年9月3日和4名朋友一同购买的芭地,而一直到父亲年代,芭地原本的5名地主则减少至两名地主(包括祖父)。

她透露,本身在4年前(2012年2月20日)也前往有关当局办手续,把祖父的名字改成本身名字,所以目前本身是芭地的地主。

冯宗耀(左起)和陈淑珍对于芭地树干和沙石被不明人士偷走感到很不满。右为林祥和。

另一地主曾要求授权挖泥

“该25亩芭地拥有两名地主,而且一直以来我们也没有办分割土地手续。”她指出,丈夫去年6月时曾前往芭地巡视,当时只是发现芭地被不明人士挖泥土,但树木则没被砍伐,一直到去年12月13日去巡视时,惊见芭地一半以上的树木不见。

陈淑珍说,丈夫惊见25亩芭地一半以上的树干和沙石被不明人士偷走,只剩下区区的3至4颗老树,让他们感到很不满,并于12月15日前往警察局报案。



“芭地另一名地主去年7月曾叫我签一份合约,表示愿意授权给他挖泥土,但却没表态挖泥土的用途。”

她说,由于另一名地主是前辈,本身一直以来也相信他,加上他表示只是挖自己芭地的泥土,所以毫不犹豫也签名。她还说,本身报案后,也立刻前往寻找另一名地主,希望知道芭地的情况。

“那知另一名地主却一直反问我是不是我叫人来推树,也对芭地一半以上的树木被砍伐事件一概不知。”

识货的不明人士把好树锯断,留下树头。

警方答应处理投诉

林祥和表示,本身在接获该投诉后,上个星期三也联络甲州警官,表示将把该案件交给甲警方处理,而警方也已答应将会处理该案件。

他说,当这片土地属于超过一个地主以上,任何一方都不可以滥用权力,随意入侵他人土地,进行任何活动,因为这些活动在法律上是不被允许的。

他还说,如果日后有必要,公正党法律局也会提供相关的法律服务。

此外,他也呼吁涉及砍伐树干者能尽快出来面对问题,并与事主面对面,一同把问题解决。

泥土上还留下神手痕迹,说明挖泥土事件才发生不久。

反应

 

优生活

19政府单位监督 3大土质隐患不发展

【向灾难学习:地质与城市发展】系列四(完结篇)

报道|余佩妮 

摄影|苏汉成

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地质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避免问题泥土、山坡和河流这3地质隐患,加上选择合适的地基是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石,将潜在风险转化为对城市发展的有利条件。

城市规划师与地质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地质直接影响城市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居民安全;地质环境包括泥土、岩层、水流和地形等,这些因素都影响城市规划师的决定,包括选择发展的土地、建筑结构的设计及公共设施的布局。

通过地质学家提供的数据,城市规划师了解地区的土壤类型、地下水位、地震风险及土壤承载力等,从而设计出适合使用土地的规划,更可远离滑坡、泥石流等带来的高风险区,确保可持续性发展。

城市规划师张齐杰表示:“城市规划师在规划发展一片土地前,需要做很多功课,地质只是其中一项,但地质问题可大可小,可能只需土木技术应对,也可能因地质问题而被迫放弃整个发展计划。”

他指出,城市规划师在设计发展蓝图时,主要避开不稳定的泥土、陡峭的山坡及临近河流或海边的危险地区。

“拿到发展项目后,城市规划师会查看土地测量师提供的地形图,首先查看有没有山坡再分析斜度;超过25度斜度就是第三级,是有限制和有条件的发展,比如仅可兴建一间洋楼的低密度房屋。”

35斜度山地不发展

根据大马政府规范,只要建筑发展土地有斜坡斜度25斜度或以上山坡地段(Hill Site),一定要呈上地质地形测绘报告(Geological Terrain Mapping Report),并附上发展适宜性地图 (Development Suitability Map)。

发展适宜性图测把探测区域分为4个级别,即第一至四级别;级别是根据土地斜度来区分,第一级是斜度少于15斜度(比较接近平地)、第二级是15至25斜度、第三级是25至35斜度及第四级是35斜度以上。

张齐杰指出,平地一般可以发展,超过35斜度(第四级)的山地则不能发展,一般保留作为绿化地用途。

他举例,他曾规划雪州国际山庄(Bukit Antarabangsa)的一片土地涵盖平地和山坡,人们只能规划发展平地,斜坡则保留作为绿化地。

“如果地质条件不适合开发,我们也可能会将这些区域用于游乐场、蓄水池、停车场或摊位,可以减少地质或土质风险。”

斜坡多高=距离山坡多远

根据城乡规划局的高地地区开发指南(Garis Panduan Pembangunan Tanah Tinggi),发展斜坡需有距离要求,斜坡多高就要距离山坡多远;比如,山坡高10米就要留10米的距离,一旦有建筑倒下也不会影响山坡下的建筑。

张齐杰说:“作为一名城市规划师,我除了避免不发展有地质灾害的土地,也不会发展靠近河或海边的区域。”

他说,他曾在一个发展项目中遇到一块有自然河流经过的土地,这样的土地发展起来非常困难。

“由于河流长期经过,土地会变得比较松软,影响建筑的稳定性;当我们提呈图测后,水利灌溉局要求开凿人工河流,将天然河流的水引向另一个方向,从而改变河道。”

有时候,在购买土地时,并不会立即发现这样的问题,往往在土地测量时才发现土地上有河流;河流经过的土地通常土壤较软,因此,发展商最终不得不放弃发展这片土地。

“这个实例再次证明,我们在购地时需特别注意地质,尤其是水道和河流的影响。”

加固地基克服下沉

在大马,城市规划师需至少向19个政府机构和政联公司单位申请发展,其中包括需做一份地质地形测绘报告呈交大马矿物及地理科学局(JMG),报告如何应对发展区内的地质问题。

张齐杰以雪兰莪为例,雪州一带的土地适合发展,除了山坡地区,平地就只有的瓜拉冷岳(Kuala Langat)存有泥质松软的泥炭土(Peat Soil或Tanah Gambut)。

“这类土壤容易导致地基下沉。据大马矿物及地理科学局反映,哥打哥文宁(Kota Kemuning)某地区有这类土质,土质相当松软,该住宅区的车房在数年后可能会下沉。”

为了应对这种土质情况,车房也需要打地基来防止下沉,这与通常只为主要建筑物打地基的做法有所不同;市议会也会要求城市规划师在规划发展时,先查看蓝图上标注有泥炭土的区域,并且提供地质报告。

“雪州巴生西港的土地相对较松软,靠近海边和河边的地区多属此类,但这些地质问题并非无法解决,只是会提高发展成本,比如,车房也需要打地基来避免下沉,无形中增加发展成本。”

非无法逾越难题

他认为,地质松软的问题同样可以解决;以巴生西港为例,虽然该地区是海洋黏土(Marine Clay),但通过加固地基等措施,也能够克服地质上的挑战。

“针对不同的土质,都会有相应的设计方案。因此,对于城市规划师来说,土质和地质并不是无法逾越的难题。“

遇到地质或土质问题时,城市规划师会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由土木工程师在技术上处理,确保发展的可行性。

购买土地充分调研

张齐杰说,土壤报告通常是在购地前完成的,而不是购地后才做,这样做可以避免购入存在地质问题的土地。

“在购买土地前应先征得地主同意,进入有关土地进行土壤测试和地质报告,排除负面地质问题因素和确保土地适合发展后才购地,最终用于开发的土地已没有明显地质问题。”

他说,如果能够避免地质问题,当然最好;如果无法避免,则需要通过重本打好地基来确保工程的稳定性。

避免开发尊重大自然

“有时候购买后才发现问题,因此,购买土地之前充分调研是非常重要的,规划前应现场考察后才做进一步规划。”

他说,城市规划师应当尊重自然环境,例如遇到斜坡就应避免开发;在平地上则通过地质勘察,如果地质条件不适合,也不应开发。

城市发展向上不向下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向下扩展已成为趋势;如果向下发展超过两层楼时,需要有地质报告,以确保安全。

张齐杰说,超过两层地下开发的项目,需寻求专人处理地质报告;如果土质较软,可通过加固地基来解决问题。

“向下发展的成本较高,其他地方较少涉及,因此,目前大部分发展计划还是尽量向上发展。”

他指出,即使人口密集的首都吉隆坡,开发商通常都尽量避免建设地下停车场,因为1层地下停车场的成本相当于3层普通停车楼层;地下停车场也有漏水和淹水等风险。

昂贵土地往下发展

“发展地下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土地昂贵的地区,如首都吉隆坡,便宜的土地则不需要向下扩展。”

他也说,地下埋各种基设电缆不会影响地质,但需要针对地质和土质情况来设计地基。

“地质学研究帮助城市规划师设计建筑,如果地质不能通过爆破处理,则要避免开发;有时,土地表层也可能是石头而非泥土,处理石头的成本也很高。”

地下水与污染物不适发展

通常情况下,如果土地有地下水存在,就不适合开发;土地污染如曾经是铁厂并埋有旧铁等污染物,也会对土地造成影响。

张齐杰说,遇到山坡或敏感区域时,城市规划师会与地质学家合作,专家会指出哪些是地质或土质敏感区域;根据地质学家的土地适宜性地图(Land Suitability Map)规划发展时可避免某些区域,选择较为安全的区域发展。”

“以前对此没有详细了解,但我们现在知道两种地质的边界是不适合开发和打地基的区域。”

条件太差发展成本高

张齐杰说,他非常重视地质学家的专业意见,在项目初期,地质报告对规划的影响非常大,它决定了是否可以开发。

“整体上,如果地质条件过于差劲,我们可能会停止整个计划。例如,在瓜拉冷岳地区,尽管我们已绘制了房屋规划图,但土壤报告显示土质很软,工程师计算后发现打地基成本过高,最终决定放弃计划。”

他指出,土质问题对整个房地产开发的成败有重大影响,比如山坡地带,除了打地基花费较多,也可能因为防止土崩的高昂费用而需放弃发展。

“在巴生,我们曾经进行深达50米的土壤测试,以获取足够的数据来规划和设计发展蓝图,这些都增加发展成本。”

吉隆坡需平衡发展

建筑师关福裕受访时表示,不同的地质条件,如沼泽地或石头地,建筑师会建议使用不同的地基方案。

他举例,沼泽地可能需要筏形基础(Raft Foundation),是类似船底的地基,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如果遇到硬石地,就可能需要炸石处理。

筏形基础(又名“筏基”)是指当建筑物上部荷载较大,而地基承载能力又较弱时,用简单独立或条形地基已不能适应地基变形的需要,这时,将墙或柱下地基连成一片,使整个建筑物的荷载承受在一块整板上;筏形地基因底面积大,可减小基底压强,同时也可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能更有效增强地基,调整不均匀沉降。

他说,在城市化过程中,建筑师与地质的关系紧密,在初步开发项目时,建筑师需要检查土地的地质条件,通过地质报告解剖土地的每一层,再初步构思和设计。

“我们在建筑施工时处理潜在的地质或土质问题,确保建筑物在完成时能够安全使用。

避免过度开发

他以吉隆坡的城市化进程为例,吉隆坡需要平衡发展与环境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并关注地质条件的变化,以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如果在施工前没有地质报告,仅有局部的土壤测试,可能会碰到无法预知的地质问题。”

关福裕分享本身经验,指曾处理吉隆坡一个商业店屋的工程,在打地基时遇到一个无底洞,无论倒多少混凝土进去都不会停止,直接超出建筑预算。

“如果在开始工程前做地质报告就会知道这片土地下有什么,但我们在没有掌握全面地质情况下遇到无底洞,也只能一直填补铺平才可以继续建筑工程。”

有洞就须填补

他解释,地质报告如同医生使用仪器扫瞄人体,如果心脏有孔就会知道;地质报告让建筑师知道症兆,才可避免不必要的建筑状况。

“那次的工程一直填到凝固,我们才可以在上面打地基。无形中是浪费金钱;如果不填补这些地下洞,最终可能演变成早前在吉隆坡发生的地陷事件,会令上面的建筑构造倒一边和倾斜,甚至倒塌。”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