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深受父亲艺术素养熏陶
12岁小妹猪画作出色

张财(左起)陪同女儿张奕接受本报采访,并分享以野猪及家猪造型为彩墨画蓝本的画作。

(古来11日讯)一头干净利落的马尾,笑容甜美又个性活泼开朗12岁肖“猪”的少女——张奕,自幼受其父艺术的濡染,建立深厚的书画家文化底蕴,通过彩墨在宣纸上的韵味和绘画语言,大胆展现追求笔墨韵致的灵动意向。

张奕说:“我特别喜欢小猪,尤其是小野猪长得非常可爱,今年适逢己亥年,自然就以猪的形象作画。”



张奕忆起父亲带她到社区欣赏大马樱花“风铃木”盛开的景色触发灵感,花了数天时间做资料收集和构思,并勤加练习掌握野猪和家猪传神的形态,最后用两天时间完成作画。

这幅彩墨画作获得维康保健西药行业者的青睐,甚至把彩墨画大量印制成红包封,赠送给顾客,业者更邀约她每年以12生肖作画,让消费者有机会收藏系列红包封设计。

张奕的父亲是篆刻家兼书画家张财,母亲是前广告设计师,在家庭氛围渲染之下,她养成了对于书法、篆刻、彩墨画及艺术创作上的特别偏好。

年仅一岁开始热爱涂鸦,一岁半背唐诗,直到5岁正式学习彩墨画。

纯真画意充满灵气



或许是潜移默化地传承,使得她从小对色彩特别敏感,也对周边事物好奇,把生活中外出所看到的植物、动物、父亲泡茶过程甚至是观看京剧中戏曲人物等,都成为她画作的灵感来源,随手就拿起画笔,信手涂抹,在那份宣纸里创造出自己独特的纯真画意,充满灵气。

每当激发创作灵感时,她会过度投入画作的世界,并把画作带到学校,趁上课短短的午休时间把握时间完成,一心投入到彩墨创作,乐此不疲。

不少同学也因此对彩墨画产生兴趣,希望向其父亲学习书画。

篆刻是一门书法与雕刻密切结合的传统艺术,要在3公分的中国辽宁冻石篆刻非易事,此“诸事圆满”印章,在圆滚滚的猪造型里刻上“诸事O满”并利用“O”替代了猪的耳朵象征一切圆满的意义。

义展收入捐教育基金

父女为华教献力

张奕展现的是少儿彩墨,童画画作上有大胆而生动的艺术尝试,彩墨多变及自然流畅,有别于传统彩墨画,却昂扬着孩童不受传统约束,释放出自由创意的爆发力。

2014年,张财当时带着年仅7岁的张奕,在南方大学学院举办一项义展,把部分收入捐给该校作为教育基金,并出版《张奕·童画》的作品集。

暖心父女档上线为华文教育献力,合作展出画作,前年也以父女兵的姿态,到玛迪尼广场,齐笔挥毫,共同创作完成一幅《和乐常春》的彩墨画。

她说:“印象特别深刻,必须现场作画,我负责画公鸡和小鸡,父亲则负责母鸡和题字。”

张奕向记者透露,父女之间的默契配合要在众人面前临场发挥作画并非易事,当时只有9岁的她心里难免会有压力,不过当她拿起画笔时,就毫不犹豫作画,希望呈现雄赳赳气昂昂的大公鸡,大红色的鸡冠威猛及小鸡活泼蹦跳的神态,那次的合作让她印象深刻。

肖猪的张奕特别喜欢小野猪,适逢己亥年画上野猪和家猪,背景融入大马樱花“风铃木”盛开的景象,彩墨画展现春暖花开,岁首迎新的喜气氛围。

生肖雕刻展现中华艺术精髓

下来,把焦点投放张财,他高中开始学习篆刻,就迷上这门“方寸之间现天地”的艺术雕刻创作,更曾入选为享誉“天下第一名社”中国研究金石篆刻权威的西泠印社参展作品,也在海内外包括新加坡、中国、台湾、日本及韩国参展。

每年他都会雕刻与生肖有关的图腾印章,在小小的2.5公分正方形石材雕刻,由于面积不大,非常考验篆刻家的书法、绘图、刀工、刻工及构画的功底,如何在窄小的空间发挥无限创意和想象力。

今年他以“诸事如意”及“诸事圆满”作为题材,在生肖雕刻方面展现中华艺术的精髓。

“诸事圆满”的图章采用中国辽宁的冻石,再以猪圆滚滚的造型为背景,用篆书书法刻上“诸、事、满”三个字,再刻上一个“O”,一来是代表圆满的意思,二来是替代猪耳朵,让整体的设计感突显不一样的张力。

篆刻要在方寸之地表现,猪的形象,刀功线条干净利落,栩栩如生,这款“诸事如意”印章深受收藏家的青睐。

另外一款,是选用大马的南山石,篆刻福气满满的猪只造型,再刻上“诸事如意”的字样,其他应景的篆刻图腾印章包括“三只小猪”,不过以上作品早已被收藏家相中,寄到吉隆坡供私人鉴赏。

肖“猪”的女儿张奕也有属于自己的第一个“生肖猪”的印章,小小年纪也开始对篆刻产生浓厚的兴趣,她向记者透露作品因勾勒线条时不够干净利落,希望以后能抽时间锻炼刀工。

推动篆刻艺术
筹划马新中学设工作坊

张财贵为大师级篆刻家,他每天有一半的时间分配给篆刻创作,其他时间则是书画、篆刻教学和陪伴家人,拥有充裕的时间静下心进行思考,可持续启发创作灵感。

也是马来西亚草堂门金石书画会副会长的他,积极推动篆刻艺术,陆续筹划在马新两地的中学开设篆刻工作坊,让中学生有管道学习篆刻。

“中学生在篆刻作品时胆量大,毫无顾忌,能在短时间内进步,反而成人因太多想法往往下刀时犹豫不决。”

古时代,皇上的印章玉玺及臣民使用的私印,都是身分的象征,如今除了韩国、台湾及日本仍具有实用功能以作身分证明,其他国家因国情不同,图腾印章几乎都是作画或收藏用途,在海外拍卖市场上,选用精致的石材及名家篆刻,印章标价可达百万令吉,出土的玉玺更是价值连城。

报道/摄影:苏韵鸰

反应

 

商余

求知能力/健杰

【用画写诗】文|图:健杰

前阵子看到一个新闻,关于艺术家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1954 年的一幅抽象画作《黄与蓝》,拍出了接近1亿9000多万令吉的事情。

引起我注意的是看到一个讨论,讨论内容聚焦在拍卖的价格和资本炒作的话题,许多和作品背景无关的文字,比如“这样简单的画我也可以画”、“不过两块颜色”、甚至是、逃税、洗黑钱、某国国旗等深感不屑的文字都出现了。

虽然大家对作品质疑,认为是商业和政治炒作,但有趣的是没有看到任何关于艺术家本人或与作品背景有关的谈论。

更感到不可思议的是,群体里不乏一些在文化及艺术圈子里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如果他们也参与其中,普罗大众就会更加认定这类艺术,只是被有心者炒作起来的课题而已了。

探索源头追根究底

因为普遍的教育缺乏这一块,难免大家会觉得品味艺术是些“高大上”的事情,也让艺术作品的鉴赏常有曲高和寡的情况,但我觉得,不懂不是问题,关键在面对事情的态度——对不懂的事情,我们会去探索源头追根究底?还是随着风向信口开河,人云亦云?

曾经向一位资深艺术家请教一些自己看不懂的当代艺术作品,也准备好来个烧脑的听教,以为他会说一些高深莫测难以消化的哲学理论,结果对方只是简单的回答:“很多当代艺术作品我也看不懂。”

他这一句回应让我思考良久。的确,当代艺术所牵涉的领域是很广大很复杂的,可能性和包容性都很大,很多概念都超越了我们个人的认知,即使领域中人也未必了解所有现象,对于我们不懂的可以不必装懂,但也不急着去否定,认为只是资本家的炒作。觉得无聊的、无法产生共鸣的,看过就算;觉得有趣的,可以去了解,去学习。

当代艺术的创作概念,很多已经超越了平面艺术和视界艺术的范围,这类艺术作品的鉴赏和解析已经不是从画作或眼睛所看就能看懂艺术家的动机。

与其胡乱猜测或随着大众的风向人云亦云,何不花点时间去了解它背后的故事。阅读艺术史,了解艺术家生平,他一生的经历与作品的关系、思想、创作概念,受何人何者何事影响等,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件作品的来龙去脉。

对一件事物不了解没关系,我们可以学习,但不要因为不懂而认为是对象有问题,那我们就永远不会去求知和学习了,艺术鉴赏如此,人生处事亦如此。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