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爪夷文字介绍存隐忧
丹华教界担心留弊病

吉兰丹华教界人士皆不希望任何的政策,可能影响华小未来的学生。

(哥打峇鲁22日讯)在爪夷文字介绍课题上,吉兰丹华教界人士仍存有隐忧及担心,有者坚持反对教育部在国文课本落实3页爪夷文字介绍,有者则希望教育部必须拟出长远计划,交代如何落实此政策。

尽管教育部副部长张念群声称,明年国文课本落实的3页爪夷文字介绍,其内容预计将聚焦在让学生认识国徽及纸币中的爪夷文字。不过,大家仍然担心,未来的爪夷文字介绍,尤其学生升上中学后,会深入至什么地步。



吉兰丹华校董教联合会主席黄博谆受询时说,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会使用到爪夷文字的例子之多,但是他们希望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到这项课题,包括小学至中学的爪夷文字介绍内容等等。

应以人民看法为依归

他认为,在这个课题上,不是要满足行政高官的理想,而是要以人民看法为依归。他担心的是政策执行者及策划者是否也拥有宽阔的视野。

他说,根据淡小的要求与意愿,是完全不要爪夷文字介绍纳入国文课本,而国内许多华校组织也同样反对落实爪夷文字介绍,只有一些州属觉得可以让步。

他认为,教育部理应慎重考虑及花费更多时间商讨此课题,而并非仓促决定。



“如果教育部只是希望让学生了解爪夷文字以前曾经广泛使用过,包括州议会的文件也使用过爪夷文字,只是现在已没有使用,让马来西人都知道爪夷文字曾有过的辉煌的时代,我想这还是可以接受的。”

他说,当学生产生兴趣,就会主动去自修。教育系统原本就应有这样的透明度。政府应该了解,政策是要为人民而做,最终让人民及国家受惠的。

他指出,在爪夷文字介绍课题上,他们担心还有很多一些部长与副部长本身看不到的地方,他们更不希望做了让步后,还留有弊病。

他强调,他们并不是一直在反对,而是要让政府知道,教育部的一些政策可能已被误导。在带动华教的立场上,他们必须确保所有的政策公平。

执行前应征求董事会同意

此外,询及根据教育部最新议决,爪夷文字介绍需在家教协会、父母和学生的同意下才能执行,但却把学校的董事会排除在外之事,黄博谆认为,教育部必须重新考量,将董事会也纳入里面。

签名运动暂搁置

他表示,董事会阵容是每3年一换,而家协则是每年都进行改选,人事变动很快,而且东马很多华小只有董事会,并没有家协。前朝政府就因为上述因素,早年前都是直接将维修学校的款项汇入董事会户头。

另一方面,黄博谆说,原订8月16日(星期五)上午11时,在中华华小叶乐铃坊举办的坚决反对爪夷字单元纳入华小正课联合署名签名运动必须取消,主要原因是内阁已将爪夷文字书法艺术(Seni Khat)改称爪夷文字介绍(Tulisan Jawi)。

他表示,随着爪夷文字介绍有了新进展,因此董教总需要在近期召集华印团体联席会议,以达到共识。在董教总未有共识前,有关签名运动都必须暂时搁置。

对华小没必要——哥打峇鲁中华华小家协主席·叶光威律师

我个人完全不同意将爪夷文字介绍纳入国文课本,尽管只有3页。对华小而言,这是没有必要及需要的。

实际上,我也不认同教育部最新议决,即爪夷文字介绍需在家教协会、父母和学生的同意下才能执行。

根据了解,在乡区的一些华小,学生比率以友族占多数,因此不排除会有许多友族家长同意落实爪夷文字介绍。

希望政府与教育组织代表进行沟通与商讨,尤其在作出任何重大决定及政策前。我们不希望任何的政策会影响华小未来的学生。我们也担心政策落实后,就难以U转了。

需保留华校色彩——哥打峇鲁中正华小家协主席·谭燕妮

若只介绍不学习,我们不反对。不过,我要强调的是,华校一定要保留特定的华校色彩,确保华文教育不被边缘化。

我也认为,除要获得家协同意外,董事会作为学校三大机构领导层,拥有主导、决定和否决权。因此,这项政策应该交由董事会决定才是最妥当的。

反应

 

言论

独中应朝多元文化共存/朱键鸿

独中在经历了六十载的发展,其特色是什么?华教先贤们努力坚持传承华文教育、积极打造素质教育,在当代还能作为独中的招牌吗?

在华裔出生率日益下降、国际学校林立竞争、家长对教育的高要求等许多条件的改变下,独中的办学与定位已然受到挑战。许多学校已在课程和招生上寻求不同出路,但仍不时出现乖离独中本质的争议。

借着本年度华教节主题,透过再思林连玉精神的现实意义与价值,我想提出另一个可能的策略。

发展多元文化教育

林连玉等人当年在主张单语的国家语文教育政策下,坚持保留母语教育、力求传承华人文化,可谓为马来西亚的多元文化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若说独中本身即是多元文化体现的存在应不为过,然而仅此并不足矣。我们还需继续探问独中如何在这片多元文化的国土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多元文化的核心是“差异”、“冲突”和“共存”。了解差异的本质和形成方式是最基础的一步,接着需要揭露差异背后的矛盾与冲突,再透过理解差异政治的运作模式,开展差异如何共存的机制。

独中存在差异吗?这里的差异不单指族裔,还包括性别、宗教乃至性倾向等。只有肯认了差异的存在,并从主体认知到不同的需求和观点,才能形塑足够包容的环境。

独中的课程教学、行政文化和学校活动中是否有推广对各种差异进行更全面的认识?除了一般所做的佳节文化推广,对差异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表达是否有所了解?

或许很多学校不想了解差异,是因为害怕背后的冲突。我们潜意识中认为冲突耗费成本甚至影响和气、挑战权威,总习惯说“尊重差异”的我们,却以为只要不评断不干涉就好,然而缺乏处理冲突的多元文化可能只会落入相对主义的困境。

差异背后不平等的权力关系是冲突需处理的要点,其中对主流意识型态、优势文化和各种压迫的检视,省思权力与资源的重新配置、学习的内涵与个人的态度,是学校在处多元文化的关键,也是实现社会正义的契机。

打造属于全民独中

有了对差异的了解、冲突的处理,才有可能应共存共荣展开对话。文化间的对话是平等的、没有层级的理解,过程中对话机制的设定与最后的讨论结果,也应是集众人共识所决定,这是公民素养的养成,也是民主社会的基础。

主张母语教育、坚持文化传承的独中,有没有可能以自身的经历引领马来西亚的学校教育走向一个真正的多元文化主义?逐渐增多的友族师生、日益革新的社会文化和越见复杂的社会组成都是很好的契机。

在能肯认和欣赏自身文化的前提下,也能理解和尊重文化差异,多元文化的共存共荣即保障每个人,也保障独中的生存。打造属于全民的独中,或许是新的可能。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