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爱心种桃李
陈应祥有校就有家

谈起教育,陈应祥眼睛发光,侃侃而谈,滔滔不绝。

以大爱的心办教育,将社会化作教育舞台,从单纯的校园教育转变成社会工作者,陈应祥一生的转变都与教育息息相关,无论转到何处,华丽的转身背后,都是以教育大众为主轴。

教育不只是局限在学校,港口华小董事长陈应祥从单纯的学校工作者走入不同层次的社会教育工作,一步一脚印走得意义深远,他足迹遍布登州,桃李满天下。



“只要心念正确,一心为社会工作,就可以将教育发扬光大,每个人都是一个发光发亮的热体,能感染身边的人,人人都是教育工作者。”

从学校走入社会、社团及政治领域后,再回到学校,从临教到董事长的路上,陈应祥对教育的坚持不曾间断,年逾六旬的今天,还为母校的未来而拼搏,谈起心路历程,他还是兜着教育而转。

陈应祥当年宣誓县议员留下的印记。

人生多姿多彩

人不在学校,不代表离开了教育界,因为教育无处不在,喜欢打交道及交际的人,通常会转个跑道,将教育发扬光大。

陈应祥对教育的坚持,让他在2012年获得全国爱心学校项目中的“爱心董事长奖”。他坦言他的人生多姿多彩,早期浸身校园、从事油田工程公司职员、运输公司经理到保险从业员、在社团及政治上打转,以教育为主轴的人生,得到的成就感及动力足以燃烧一生。



70年代,陈应祥在港口华小执教,从此与教育结下不解之缘,生活中与教育切割不开。

辞教鞭转行从商

1969年,为了帮补家用,中五毕业后,来自贫穷家庭的陈应祥走入甘马挽港口华小当临教,进入师训后转了一圈,到瓜登维新小学、雅姆小学及北加启蒙小学执教一段时间后,回馈母校的心,让他在港口华小当了12年老师,再升任为副校长。

虽然对学校及教育有一份莫名的执著,然而教育野心发酵,开拓另类视野的野心推使他走向另一个舞台,陈应祥毅然发挥上天赋予他的交际及组织能力,开创了精彩人生的另一页。

1985年,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去教师职,到吉利地的一家石油工程公司当行政管理员,由于拥有县议员的背景,让他在政府部门游刃有余,解决了很多官方问题,最终获得赏识,与外国人合伙成立了一家公司。

“很多人问我,为何要放弃做教师,他们说做教师是铁饭碗,他们对我的决定感到非常好奇。”

他认为,教育领域是一个大舞台,范围广泛,无论是谁若肯努力都可以胜任。

陈应祥在师训时曾是最佳学员,受到表扬。

感谢已故校长启蒙

对教育的坚持力度数十年不减退,陈应祥感谢已故校长冯德华的启蒙。

“冯德华曾是我的老师,我当临教时他是校长,当我回到母校当老师时,他还是校长,我们缘分深厚,在教育这条路上,他给了我很多启发,在教师和教育的路上,我是传承他的思维和理念,将好的教育模式一代传一代。”

因为冯德华,陈应祥头脑起了革命,承先启后,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教育生涯。

爱好书法的陈应祥,散发出浓浓的书香气质。

推动社会活动建立人脉
参与青团运施展抱负

1976年,他在时任全国青团运总会长郑安泉的提携下走入社会青年组织,担任甘马挽青团运主席,也成为了全国中央联络员,在整个登州设立多个分会。

他感谢郑安泉给予他的启发,在搞社团的路上给予机会及提拔,让他的人生起了变化,由于人在社会心在学校,他有份参与的活动都与教育切割不开。

“从歌唱比赛、讲座会到文化活动,我们全年举办的活动都牵涉到教育,推动我不停在社会活动上打转的原始动力,还是对教育的那分执著。”

登州青团运名堂响亮

在活跃于乡团的那个全盛年代,他除了担任甘马挽青团运主席,也担任登州青团运州主席6年,再到全国副主席6年,他将登州的青团运组织搞得有声有色,想当年的登州青团运名堂响亮,在团员的眼中,是活跃的分团。

“青团运是我施展抱负的平台,实践我人生目标的舞台,与各方朋友结缘是一种很大的乐趣,大家因活动而结识,再相知相惜。

“我有很多朋友在文化界,当年,我承办巡回团到甘马挽唱演会,李逸及邱青云都是当时的歌星。”

陈应祥曾担任甘马挽县议员长达10年,他与各路官员有深厚的交情,当年的津贴虽然少,但秉承服务大众的心态,自掏腰包是平常事。

他服务社会的表现受到肯定,曾先后荣膺登州苏丹及国家元首封赐PJK及AMN勋衔。

身为港口华小董事长,陈应祥(前排左)与全校上下保持密切关系,所有行踪离不开教育。

活跃社团获颁杰青奖

陈应祥的社团及政治经验丰富,全盛时期担任64个职位。

“在我最活跃的时期,同一时间担任64个大大小小的职务,曾在80年代获得我国文化青年体育部颁发‘杰出青年领袖奖’。”

除了是青团运的佼佼者,陈应祥也曾担任登州马青署理团长、甘马挽马青区团团长、马华区会秘书、马青中委、登嘉楼高庭陪审员,足迹遍布组织、乡团、文化机构及政府部门。

此外,他也曾担任全国排总中委、登州排总秘书,每年都举办登州苏丹杯赛,也曾主办全国排球少年杯赛。

“活跃青团运时,在世界青年交融计划下,我有机会到世界各地考察,包括加拿大及日本等国家。”

从年轻到年届六旬,陈应祥(前排左三)依然与港口华小息息相关。

任职校董专负责找经费

“我从15、16岁开始就喜欢接触人群,喜欢策划及安排,喜欢打交道及交际,这股热诚一直保持到现在。”

2006年受谢月美校长的邀请,陈应祥重回熟悉的环境,担任港口华小董事长,卷起袖子,与全校师生一起“搞好学校”,从普通基建着手,筹募一砖一瓦,将简陋的学校转变成闻名全国的爱心学校,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

由于社会热心人士众多,他和港口华小一众人群策群力众志成城,一年办40个活动是等闲事,大家执行度高,讲到做到,没有借口。

“说到捐钱给学校,热心人士大有人在,当他们看到我们没有滥用公众的钱,认真办活动,将每一分每一毫花在教育上,点滴归公,因此捐款会不断。”

陈应祥已不将找经费当做是问题,他关心的是活动的成败、意义的存在、人气的温度。

“每当校长要搞活动,我会负责找经费,谢月美校长曾是我的学生,我们合作无间,全年都有大大小小的活动在走着,无论是生活营、讲座会及带学生外出增广见闻的活动,都不间断。”

他说,合作无间其利断金,校方各机构执行力度高,筹委会往往拍案通过计划书后,在短短一个星期内就将计划实践,没有拖延的习惯。

学生成才最大安慰

“拿督苏国贤是我的学生,他是校友,有回馈之心,母校活动经费,他从不拒绝,还为母校起了一座双层行政楼,以其祖父苏法奎老先生命名,我的学生成才,对我而言是最大的安慰。”

港口华小每一个角落,都有陈应祥的足迹,他见证校友苏国贤以祖父苏法奎老先生命名的行政楼平地而起。

待人以诚助人为快乐之本

待人以诚,助人为快乐之本,短短十一个字,总结了他的处事原则。

陈应祥认为,人与人之间相处必须诚恳,付出后不求回报,才能在社会工作上走得更踏实、更久远。

学生回馈感窝心

在教育界多年不求回报,桃李满天下的陈应祥经常在街上遇到惊喜及感动。

“我将坏了的手表送入钟表店修理,东主不收我钱,因为她说我是她的老师,对方声称是罗哈尼。

“还有一次,我在商场逛街,一个小贩打包了6个热腾腾的汉堡包递给我,谢谢我过去对他的教导,他再度介绍自己的名字。”

学生还记得他,对他所做的回馈,经常让他感动不已。

“杏坛侠侣”一路相伴

 若人生可以重来,他会走回原有道路,感谢家人及社会人士对他的扶持。

陈应祥育有一男三女,他们都各有成就,大儿子从事广告设计生意,活跃于甘马挽、关丹及吉隆坡。大女儿及次女皆修完大学硕士课程,目前在吉隆坡分别任职于拉曼大学及马来亚大学,而幼女则在产业发展公司担任行政管理主任职。

陈应祥太太黄月萍是位英文教师,在挽华小学服务21载,并曾担任该校第一副校长,甫于2016年1月初退休,告别杏坛。

陈应祥及太太在未来的日子里,矢言会继续为教育奉献。

反应

 

地方

苏国贤:办学理念获家长认同
甘马挽港口华小学生增

众嘉宾主持剪彩仪式。

(甘马挽30日讯)甘马挽港口华小董事会荣誉顾问拿督苏国贤指出,虽然今天偏乡华小面对报读人数下降的困境,但港口华小学生人数却不减反增。

苏国贤说,这显示校方的办学理念获得家长的认同。这一切必须归功于校方、老师及董家协的配合无间,才能有此荣耀。



“俗语说:富在深山有人知,港口华小学生因慕名爱心教育而不惜每天舟车劳顿来念书,教师因而必须付出更多时间与精力关注学生成绩,关注学生品格和教育。多年来,港口华小除了培育品学兼优,德智兼备的学生,课外活动也有不俗的表现。”

他昨晚为甘马挽港口华小80周年校庆晚宴主持开幕。

港口华小80年校庆

他说,港口华小走过80年风雨,还要感谢前人种树,才能让后人乘凉。昔日先贤为华教付出了心血,才能令校方义无反顾地培育无数的莘莘学子。

他赞扬该校董事长陈应祥,继承先贤的精神,领导董家协改善学校设施与建设,让学生享有舒适的求学环境。



开幕嘉宾苏国贤(右二)从陈应祥手中接过水果礼篮,潘美莉(左)及陈健益(右)陪同。

“历史是一笔财富,看回过去80年,港口华小能在如此贫瘠的土地上屹立不倒,我们心中有无比的自豪;历史也是一种期待,展望未来,我们倍感重任在肩。

“今天的港口华小,延续着80年的不平凡历程,绵延了80年的教育理想,正面临着前所未有发展机遇。”

传承中华文化

甘马挽港口华小董事长陈应祥说,先贤注重母语教育的发展,具有高智慧和具有前瞻性建立甘马挽港口华小,传承中华文化。

“港口华小有今天的规模,离不开学校历届的董家协,教师们,爱心志工们的付出,一步一脚印,爱心教育才能够在一片贫瘠的土地创造辉煌的成果。”

港口华小学生表演精彩的民族舞蹈。

潘美莉:历经80年风雨

感谢前人种树培育人才

甘马挽港口华小潘美莉校长说,港口华小能够走过80年风雨,也要感谢前人的种树,才能让后人乘凉,昔日先贤为华教付出的心血,才能令校方培育无数莘莘学子。

“回首港小的风雨历程,既是一部薪火相承、艰苦创业的奋斗史,又是一部满怀理想、不懈追求的发展史。

“港口华小学生人数曾一度降到二十多位,面临被关闭的厄运。本着‘华小一所不能少,孩子一个不能掉队’的办学理念,在经过历代董家协及历任校长、教师们、爱心义工团和社会各界的精诚合作下,港口华小在各方面逐步改善。

“目前,环境优美,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也逐年增加,现有学生151位,九成以上的孩子都不是本村人,显示校方的办学理念深获家长认同,才能有此荣耀。”

出席港口华小80周校庆晚宴嘉宾,左起谢月美、林杼远、谢舜源、萧德瑞、苏国贤、陈应祥、潘美莉及陈健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