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经济不景气捐款减少
儿童院孩子种菜省开销

孩子可亲手挖土种菜,体验其中的乐趣。

(巴生20日讯)经济不好,捐款减少,儿童院自力更生在院内推动“无地耕种法”,冀望每月蔬果自给自足,省下买菜钱,帮补家用!位于巴生良木园的福爱之家目前共收养31名孩童,每月的蔬果开销至少上千令吉。一旦全面推展上述种菜计划,所节省下来的买菜钱将可用来缴付水电费。

同时,该院更希望借此平台栽培院内孩童在全球面对粮食危机的时代,未来能当个现代农夫。



院长彭际文接受《南洋商报》记者访问时表示,该院每餐大约需准备至少5公斤的菜,以平均每公斤6令吉计算,即每日单是午晚两餐便需60令吉,每月至少要1800令吉。

孩子眼见玉蜀黍逐日长高,无不期待收成那一天品尝玉蜀黍的甜滋味。右起周劭谦、雷文劭、黄祉胜及李康伟(后左)。

采用无地耕种法

他说,福爱之家土地有限,在马来西亚爱关怀基金会有机推广部部长陈玜涁协助下,开始在院内尝试“无地耕种法”,利用有限的空间,采用环保的理念,自耕自供。

“我们已做出一个示范区,利用厨余让泥土发酵,或是打横、打直,再不往上,善用空间,在桶内或设架耕种蔬果。”

他表示,该院目前规划出全院的空间大概可种植50至60个桶的农作物,一般会种植比较普遍的蔬果,如帝王苗、生菜和包菜等。



“一些靠网攀藤类型的蔬菜也是我们的选择之一,总之就是尽量善用空间。”

规划雨水回收系统

他说,该院暂时并没有设下收成目标,但最终希望能每天都有收成,让所耕种的蔬果能长期自给自足,减少伙食开销。未来该院也计划规划一个雨水回收系统,善用资源灌溉农作物。

彭际文心中的福爱之家不只是一间儿童院,在未来会变成一个农庄,让到访者与孩子们感受到福爱的绿色环保文化。这个农庄将从福爱开始,扎根到每家每户。

彭际文:每个孩子负责一两个盼公众赞助耕种泥桶

福爱之家寻求公众赞助每个200令吉耕种泥桶,并将以赞助人命名。

彭际文说,儿童院将负责购买种子,但须征求赞助特制泥桶,耕种则将由儿童院孩子负责,这是该院接下来力推的一项长期计划。

彭际文欢迎社会人士赞助泥桶,让孩子学习务农之余,也为该院省下买菜钱。

人生如种菜没捷径

“我们让10岁以上的孩子参与这项计划,每人负责照顾一个或两个桶,除了教导他们种菜诀窍外,这也是向他们灌输做人的道理。”

他说,种菜没有捷径,人生同样是一步一脚印走出来的,科技可带来很大的便利,但农业还是需要时间养成,不能拔苗助长。

“比如说,种菜需要有12天的育苗期,最快也要一个月才能看到成果,这能让孩子了解到做人必须按部就班,而且不能偷懒。只要你没有做好工作,农作物本身便会‘告诉’我们。”

农耕是新教育方式

他认为,农业耕耘这一块也是一种新的教育方式,除了让孩子有机会劳作,为儿童院节省开支外,更重要的是希望能成就孩子不一样的人生。

有意赞助者,可联络彭际文016-225 0723。

教导务农激发技术潜能

“社会一直要求孩子很会读书,长大后才能当医生、律师或专业人士,这是比较普世的价值观;很少家长会想要让孩子从事农业、机械等汗流浃背的工作。”

彭际文创办福爱之家后,一路走来发现儿童院的孩子也许是家庭背景比较复杂,学业功课都是差强人意,有感而发。

“这是社会必须关注的事项,儿童院或孤儿院孩子的学业成绩一般都很差,但个人兴趣却各有所长,尤其是他们的个人技术潜能,往往让人眼前一亮。”

彭际文去年7月到台湾考察农业技术后发现农业是孩子未来可发展的方向之一。无论是农耕技术或农业机械等,学历不需太高,却是一门专业。

欣慰孩童自发除草

“回国后,我们决定大胆测试,在院内推动‘无地耕种法’并由青年农夫陈玜涁负责指导,孩子从开始的意兴阑珊,但之后展现兴趣,选土、育苗、灌溉、拔草至收成,让他们莫名兴奋,也特别有成就感。”

尤其是在第一次吃到自己种出来的菜后,孩子便开始自动自发清理花园除草,这让彭际文最感欣慰。

“农业在未来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特别是在全球都面对粮食危机之际,若福爱孩子自小培养出务农的兴趣后,未来人生说不定会有更大的发展与成就。”

陈玜涁指导孩子如何“养土”种菜。

陈玜涁:空间若足够
收成量可自给自足

陈玜涁表示,他是以城市务农的方式为福爱之家规划菜园,未来要做到自给自足不成问题。

他说,这也是家庭种植的方式,每个桶面积约3尺X2尺,适用于比较缺乏土地与空间的环境,只要桶开了孔,便可种菜。

只能专注几个菜种

“当然,这与一般的菜园不同,这类种植只能说是纯粹兴趣,但若有足够的空间,一家儿童院未来要做到自给自足并不难。”

他说,在福爱种菜只能专注在几个菜种,不可能做到全方位,而依照他的规划,收成的量足够让福爱一家享用。

“目前我比较关注的是孩子是否会定时照顾他们所种植的蔬果;毕竟,现今的孩子比较不定性,我必须先要培养出他们对务农的兴趣。”

灌输育苗施肥知识

他说,蔬菜与人一样,越“健康”抵抗力越好,所以育苗做得好,日后照顾起来便不太辛苦。

“我必须向他们灌输何时要施有机肥,以及下雨便不要浇太多水等观念,他们才能种出比较‘健康’的蔬菜,过程并不简单,需要时间培养。”

育苗期非常重要,需要孩子更多的呵护与照顾,培养他们的责任心。

自家种的菜特别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孩子说,自己种的菜吃起来特别“甜”!

福爱之家儿童院孩子自去年9月开始,参与该院自供自给的种菜计划,从一开始的贪玩、贪新鲜,至逐渐了解整个耕作程序后,种菜已成为孩子们的乐趣与责任。

从松泥、发酵、播种、浇水、育苗,孩子各有所喜,但最快乐与兴奋的莫过于收成的那一天。

种一颗包菜需要3个月的时间,而孩子们一餐就吃掉了,但个中的满足和成就感是看着播下的种子,在他们呵护下一天天长大。

用自己汗水灌溉而成的农作物,特别好滋味。

示范区培育出绿油油且饱满无毒的包菜。

培养责任心李康伟(14岁)

我曾种过包菜、白萝卜及番茄等,自己种的菜吃起来特别甜。

从翻土、发酵、播种、看着种子发芽、育苗后逐渐长成,心情特别开心,也培养起我的责任心,每天都会观察菜的变化。

期待收成日

周劭谦(11岁)
我种下的茄子还没长出来,但我非常期待收成的那一天,一点都不觉得辛苦。

种的菜好吃

雷文劭(13岁)

从种菜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家分工合作,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所种出来的菜是大家的心血结晶,特别好吃。

最喜欢挖土

黄祉胜(11岁)

我最喜欢挖土,好像在“挖”冰淇淋。自从去年开始种菜后,总觉得我们种的菜,比从巴刹买回来的好吃很多。

 

ADVERTISEMENT

 
 

 

反应

 

雪隆

巴生中总青商团 筹8300元捐儿童院

(巴生23日讯)巴生中华总商会青商团于日前举办2021年慈善活动,受惠单位为福爱之家儿童院,共筹获8300令吉捐助儿童院。

活动当日,巴生中华总商会青商团团长梁哲民与青商委员们一同拜访儿童院,并分派红包、午餐及捐助干粮给予儿童院,让儿童院的孩子们度过一个温馨的佳节。

梁哲民表示,目前我国疫情形势仍非常不稳定,其中弱势团体需要更大的帮助,希望大家在能力范围内给予他们适当的援助。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