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老师策划 分期付款
市道差也要毕业旅行

学校年度毕业旅行团交由老师负责规划。

(劳勿29日讯)经济低迷,市场一片淡静,学校年度毕业旅行,不只交由老师全权策划和负责,在旅费方面,校方也让有意参与者以分期方式付款,从中减轻家长的负担。

随着自由行旅游方式逐渐流行,加上市道欠佳,外出旅行时都会面对旅费提高的问题,包括小六毕业旅行。



然而,对于即将毕业的小六生来说,学校的年度毕业旅游,是非常难得,也非常有意义的,大家都希望离开母校前的时刻,与同窗友好到外看看不一样的世界,未来也肯定留下不可磨灭的美好回忆。

对于小六毕业生来说,能够与同窗6年的同学一起度过离校前的快乐时光,意义非凡。

可是,在面对经济低迷的大环境里,为了协助分担家长的负担,现在校方一般都选择把旅行团的规划和执行工作交给老师负责,而不是旅行社或业者。

对于毕业旅行目的地的选择,一般都是国内的旅游区。

同时,校方也会让有意参与毕业旅行的孩子,以分期付款方式达成心愿。

家长们还是比较放心让孩子们去参加国内旅行。



何惠琴与参与旅行团的孩子在安顺斜塔上留下美好回忆。

行程以实惠为主——积罗华小老师●何惠琴

行情不好,经济低迷,毕业旅行团只好以分期付款形式付钱。

凑足资金后,学生还是有机会参与。至于行程上是交由老师自行规划,没有交给旅行社负责。

积罗华小原住民孩子有机会参与学校旅行团。

只是老师要做好功课,一切看钱办事,行程以经济实惠为主。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由于小六生人数有限,因此也开放给其他年级的孩子参与,当中还包括原住民及巫裔学生。

大家也可以乘难得的团体生活,促进交流。

胡秀玉(左)也参与学校毕业旅行团。

学生参与度踊跃——立卑文达华小校长●胡秀玉

学校每年都会筹办毕业旅行,为毕业生留下美好的回忆。

本校向来由副校长亲自安排行程,没有通过旅行社。

所有的行程都是以最经济为主,并迎合现代年轻一代注重深度体验,深入探索目的的学习需求。

因为很早安排,旅费都是先分期付款,而学生参与度也蛮踊跃。

最重要是让孩子们通过短期的团体生活,体验成长的喜悦。

刘维萍

体验国内风土人情——立卑日利谷华小校长●刘维萍

毕业旅行,是许多孩子都很憧憬的。

校方都会尽力安排,体验国内其他地方的风土人情,希望为孩子留下美好的回忆。

孩子们或在经济条件有差异,所以毕业旅行之前都以分期付款。

反应

 

言论

毕业旅行的争议与建议/黄燕娣博士

小学生毕业旅行每年都是个有争议的话题,争议点在于费用过高。旅行费用之所以高昂,是因为旅行地点通常设在国外,或者即使在国内也会选择入住高级酒店。

回想起我的小学时光,那时并不流行毕业旅行,也没有人敢提起这件事。因为新村的孩子们,连日常吃饭都成问题,谁还敢奢望毕业旅行呢?

记得我们即将毕业的那一周,一群要好的同学相约去拜访老师,拿着彩色的纪念册请老师写一些祝福语。当时没有手机,拍照用的是傻瓜相机,而能买得起相机的人并不多。我们都非常小心和珍惜地拍一些黑白合照作为留念。

有些老师还会带着同学们,穿着校服搭乘巴士到附近的公园拍照、聊天和观光。

反观现在的小孩,真是幸运多了。不少孩子在小学还未毕业时,坐飞机的次数就比坐巴士还要多。

有人认为是老师想去旅行,所以才组团到那么远的地方。其实不然,我任教的学校里,班级学生要组织班旅,经常因为找不到带队老师而取消。

让孩子在旅行中学习

老师带队责任重大,不仅占用了老师的假期时间,还要照顾一群生活习惯不同的学生。现在的孩子不像以前那么顺从,他们的危机意识也没那么强,老师带队就像保姆一样,时时都要留意学生的安危,可能还会因为和学生意见不同而产生不愉快。

毕业旅行不一定要去远方,我们可以选择国内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景点或有趣的活动,住在性价比较高的住宿地点。

毕业旅行可以设计成寓教于乐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旅行中学习。比如野外露营、城市探险、参观博物馆或科技馆、生态旅游、历史遗址,或者参加一些科学实验活动等。这不仅能减少费用,还能增加孩子对本地文化和历史的了解,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为了平衡费用与体验,学校和家长可以共同商讨,寻找既能给孩子留下美好回忆又不会造成经济负担的旅行方案。可以设立毕业旅行或游学基金,由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资助,减轻单个家庭的经济负担。

社会教育重要环节

至于学校组团到国外学府参观或游学,通常这类行程都是开放性让学生申请,在学生群体中应该不会有争议。它主要是让孩子在学生时期多接触国外的高等学府,了解国外的先进科技及多元的学术方向。

当然,能够参与的大多数是家境较好的学生,但不能因为贫富差距而抹杀了部分学生的学习机会。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如果旅游、研习或游学是开放式的,不应该因要求公平或避免学生有自卑感而取消。社会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我们要让不能参与的同学了解其中的原因,或另举办一些学生能负担得起的本地学术交流或文化活动。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不公平的事情,但我们可以尽量教导孩子如何应对这些合理但不公平的争议。这不仅是教育的使命,也是培养孩子适应社会的重要部分。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